近日本會嘉義會員陳先生,發現近年紀錄有脊紋鼓蟌的中林溪流域有整治工程,導致中林溝(大林鎮中林里樊厝)的河濱綠帶植被被大量清除。經過連日勘查,找到工程告示牌表明該處為「北中林排水榮通橋下游段治理暨橋樑改建工程」。雖然我們有查找到109年的生態檢核資料,但認為檢核資料年久,且109年與112年度的工程內容有差異,新增橋樑改善工程,因此檢核資料是否合用具有疑慮。此外,該處也是2級保育類動物-諸羅樹蛙的棲息地。
因此本會向嘉義縣政府水利處提出下列訴求:
1. 本案應先停工
2. 提供至今的生態檢核資訊與112年新的工程設計資料
3. 邀請專家學者、保育團體、相關主管機關(林保署、農業局等)進行會勘。
但陳情資料送出至今日為止,我們仍尚未收到相關資料,且臨時的邀請我們明天(11/24)就要會勘,但這樣臨時的動作我們無法參與,我們也懷疑該主管單位對此案的重視程度。
脊紋鼓蟌檔案:
早年於臺北士林、新竹北埔、臺中豐原及東勢有過歷史記錄。近年僅存於臺南、高雄、屏東有族群分布,而高屏地區族群較小,尤其屏東地區的族群恐因過去的溪流整治工程滅絕。直至去年底,才於雲林古坑、嘉義三疊溪、中林溪流域發現穩定的新族群。
脊紋鼓蟌棲地需求:河川下游開闊、水流平緩、水中少有施工擾動的區段,多為泥質底且水質乾淨;濱岸必須有茂盛的草叢或灌叢,通常以禾本科為主要組成。成蟲常停棲於水邊的植物上,稚蟲則活動於水下的植物根莖間。成蟲可發現於離岸不遠的林間聚集休息,顯示濱溪林木帶亦為本種的棲息空間。
目前本會執行林業保育署補助計畫「臺灣蜻蜓目(Odonata)昆蟲紅皮書資料𢑥整及物種評估計畫」,基於本種分布局限且面臨溪流整治、河川污染等壓力,已有部分族群減少甚至消失,初步已將脊紋鼓蟌歸類為瀕危物種(EN)。
物種照片提供:胡芳碩、陳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