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尾蜻蜓在臺灣是一種迷蜓,中文名是源自於雌蟲特別長的產卵管。分布於中國北部 (黑龍江、吉林、遼寧)、臺灣、日本、韓國與俄羅斯東部。在臺灣的紀錄主要在北部,包括臺北、新北、基隆、新竹、宜蘭 (文章發表後馬承漢先生也在桃園發現) 以及離島的澎湖與金門。長尾蜻蜓在日本與臺灣都有發現連結與產卵的紀錄。
秋紅蜻蜓在臺灣也是迷蜓,牠分布很廣,從中國北部 (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北京)、臺灣、韓國、日本、中亞、東歐與中歐、北非。在臺灣所有的紀錄都是來自於北部,包括臺北、新北、基隆 (文章發表後黃秀娥小姐也在新竹發現;王金源先生也在桃園發現)。秋紅蜻蜓在日本有被採卵然後飼育羽化成蟲的紀錄。
這兩種在中國出現於6月至10月,日本的發現紀錄也都被認為是迷蜓,大多成蟲在9月底到11月初被發現,不過在對馬島有固留的族群,而臺灣所有的紀錄都是發現於9月至11月,但主要集中在10月。這兩種蜻蜓都常常被發現在海邊的池塘,尤其東北角的基隆紀錄特別多。
在臺灣三種相對常見的迷蜓 (紅脈蜻蜓、長尾蜻蜓、秋紅蜻蜓) 中,秋紅蜻蜓是最稀少的種類,常常一年只有不到5隻的個體被發現,有時候甚至沒人發現,長尾蜻蜓其次,紅脈蜻蜓則是每年都有穩定的發現紀錄(不過數量也依年度不同)。今年就算是一個例外,10月才過一半,秋紅蜻蜓與長尾蜻蜓發現的個體數應該都遠遠超過10隻,且大多個體在9月底就出現了。
圖1. 長尾蜻蜓,A雄蟲、B雌蟲似雄型、C雌蟲、D頭部,由馬承漢拍攝。
圖2. 秋紅蜻蜓,A雄蟲、B雌蟲似雄型、C雌蟲、D頭部,A為秋寒煙拍攝,B為胡芳碩,其餘由馬承漢拍攝。
圖3. 長尾蜻蜓分布及發生月份。
圖4. 秋紅蜻蜓分布及發生月份。
文:胡芳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