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地學系41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名譽教授
一、七十六學年度大學暨獨立學院教學特優教授。
二、教育部八十三年優秀教育人員。
三、太平洋科學協會(PAS)地科會委員。
四、日本國立筑波大學非常勤講師(同台灣的客座教授)。
五、獲美國王安漢學研究獎助金基金會獎助研究台灣地名與漢語。
六、南洋大學研究院亞洲文化研究所校外(即國外)考試委員。
七、擔任高、普、特考典試委員約二十次。
八、內政部地政司地圖審查委員會委員(約擔任十五年)。
九、教育部人文學科教育研究委員會諮詢委員(現任)。
十、本人為我國開創了農業地理學與地名學二學科。
十一、行政院壹等服務獎章。
十二、中日論著超過一百五十種(篇)。
十三、任私立泰北高級中學董事至今約二十年。
史地學系48級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一、進入師大,初嘗研究:研究中國戰史,共寫了三段戰史──唐代的開國戰史(大約七、八萬字)、東漢復國戰史(也有幾萬字)和鄭成功的反攻復國戰史。
二、研究史實,不斷求新:做口述歷史訪問、到南投草屯黨史會調查近代史資料(後來出版了十大本的資料目錄)。以中國近代第一次革命為研究基點,跟世界的研判潮流結合在一起。
三、參與計劃,領域廣開:民國六十二年參與「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計劃。計劃共分三期,三期計劃共費時六年半。
四、編寫史書,任重道遠:歷年著作專書十四冊,論文近百篇,書評十六篇。
國文學系55級
前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班 主任教授 校長
一、服務教職三十八年,除任教中小學八年,績優受獎外,自民國六十二年起兼任一級主管暨首長迄今二十八年,均能敬業負責,興利除弊,突破創新,妥處危機,績效顯著。
二、於高雄工專任教十年,長期兼任南區五專聯招會新聞兼發言人,對技職教育整體發展頗具貢獻。而兼任安定工作小組執行秘書七年(62至69年),師生和諧,校園安定,未曾發生事故,深受教育廳、局肯定。兼任總務主任三年,(63至66年)新建圖書館工程(350萬元),受石油危機影響停鞥,爭取省府適時補助(120萬元),以能竣工啟用。兼任夜間部主任三年(66至69年),解決人事困擾,開課順利。並奉借調教育部科技顧問室秘書一年(69至70年),協助院、部推動「科技發展方案」,輔佐高等、科技教育積極發展。於69年教師節,榮膺高雄市改制院轄市首屆特殊優良教師。
三、於成功大學任教十九年(中文系教授),兼任總務長三年(69至72年),處理光復校區違建十九戶,占地250坪(經歷十四年,四任校長),順利收回且新建文學院大樓。且將50至67年間19棟校舍未完成之建築執照、使用執照、產權登記等銜命補辦,完成合法手續。而成功、光復兩校區之地下道因颱風大雨沖毀,後整合校內工程專見順利修復,迄今仍堅固可用;另長期協助創建醫學院及附設醫院、航空太空研究所等國家重大投資計畫,均順利完成。兩度兼任夜間部主任三年(73至75年;82至83年),首創導師制,獲學界佳評。兩度兼任主秘近四年,輔佐校務,創立新聞聯絡中心,調利鼎鼐。兼任附設高工補校校務主任三年,增加招生名額(報名五百名增至一千多名)。主辦全國大專進修補校業務研討會,績優受獎。於80年榮獲母校台南師院表揚為(行政類)傑出校友。
四、服務成大期間,夏漢民校長榮任國科會主委、吳京校長榮任教育部長,兩位長官均先後最優先借調。先於80至82年,借調國科會研究員兼機要工作小組召集人且兼太空計畫主秘。當年國科會委託各大學研究計畫,累計十餘年間,經費十餘億元未能結案,幾遭監察院彈劾;奉派調處理,順利結案。又太空計畫多為科學家,行政工作頗陌生,乃奉派兼任主秘,協助擬定計畫、訂定規章,溝通協調,使業務上軌道。而80年二至七月間,兼任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秘書,當年該組預算幾遭立法院刪除,經協助長官多方面疏導,終獲通過。
五、85年7月至87年2月間,奉借調教育部主任秘書,則大力協助推動教育改革,除配合各單位有效推動業務外,且銜命代部長、次長主持多項跨部會會議,及研訂教改白皮書,協調若干重大爭議、安定教育界滲,且召集製作教改文宣,深獲長官、同仁信賴與愛護。
六、於87年2月初,奉派接任僑大先修班班主任(即校長),當時為86學年度,二十三公頃之廣闊校地,註冊生(獎助學金名額)僅706人,爭取分發各大學熱門學系名額,並銜命開辦馬來西亞春季班,加強宣導僑生回國升學等多項措施;87學年增為915人,88學年再增為1292人(已突破校史紀錄,即78年之1228人。當年大陸發生天安門事件,僑生大量回台升學)。本89學年度再躍增為1424人,連創新高,已然達成73年遷校林口之設校規模目標,深獲學術界及僑界肯定。
英語學系54級
美國聯邦教育部教育統計中心
1.美國教育部國立教育統計中心,1980至今,歷任計畫主持人及多項部門主任等職。
2.負責多項有關美國高等教育調查研究之設計,資料收集與處理,資料分析以及研究報告之撰作等工作。
3.設計及改進全國性調查研究設計與統計分析方法。
4.主持學生追蹤研究資料分析及相關教育問題之研究。
5.教授教育研究設計,統計分析與論文寫作課程以及論文指導與審核。
6.教導全國性教育資料之分析與運用,研究與弱勢兒童學習有關之各項因素。
7.教授統計分析方法並從事測驗及教學方法之研究。
8.研習各種測驗之編制過程與方法。
國語專修班41級
國語日報社董事長
1. 民國六十年,榮獲臺灣省教育廳「中華兒童叢書最佳寫作獎」。
2. 民國六十年,榮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聯絡處「兒童讀物金書獎」。
3. 民國六十二年,以《小太陽》一書榮獲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中山文藝創作獎」。
4. 民國七十四年,榮獲臺灣省文藝作家協會「中興文藝獎」。
5. 民國八十二年,榮獲信誼基金會兒童文學特別貢獻獎。
6. 民國八十四年,榮獲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
英語學系55級
美耐皿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一、1979年發起成立財團法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育基金會;擔任1992~1994年之董事長,並於1998年再度當選、擔任董事長至今。
二、成立財團法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育基金會獎學金,每學年均提供十六個名額,獎勵本系家境清寒之優秀學生。非但鼓勵學生努力向,亦給予學生實的幫助與支持,此種義行實嘉惠母校學生良多。
三、自1995年起連續與英語系舉辦全國大專及高中英語短劇比賽並自2001年增辦全國國中英語短劇比賽。每年均獲得全國各國中之熱烈響應及參與,對提升中學生學習英語之興趣和中學英語教學成效有莫大助益。
四、2003年四月捐贈母校一百萬元作為「教育學術基金」之用,對母校發展英語教學、英語話劇比賽及獎勵清寒學生貢獻良多。
地理學系59級
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一、曾任行政院文建會副主委,推動文化工作不遺餘力。
二、積極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工作,創造社區新風貌,被喻為「社區總體營造之父」。
三、擔任文建會主委,預定以文化為平台,期望建立族群融合。
四、在「台灣研究」和「人類學」方面,提出有關清代台灣漢人移民社會「土著化」的理論(見1987《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開啟了台灣史研究的新典範。
五、在漢人家族研究領域則有「房」理論的本土人類學研究(見1980《家族與社會:台灣與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
六、有關文化研究理論普及化的著作有《文化的軌跡》,是國內學習人類學入門的必讀之作,其中也包括從人類學理念提出對「吳鳳神話」的重新解釋,影響了原住民覺醒運動,激起有關吳鳳和漢番族群關係的論文研究。
七、最近則曾東西方社會型態與意識的比較,針對當代台灣社會政治的發展,試圖建立「公民國家」理論(見1992《公民國家意識與台灣政治發展》),在台灣政治思想發展的研究中,相較於民族國家論,被認為是代表進步的「自由主義」國家論(見江宜樺著書)。這也是後來為重建台灣的市民社會與公民國家意識,推動「社區總體營造」運動的緣起。
八、在任職文建會和國立藝術學院教授期間,開始就台灣的經驗,嘗試透過課程設計與論文和論的寫作發表,即研究生的訓練,建立「文化政策」和「文化行政」的學科領域和理論研究傳統。
九、任職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致力引進優良師資,開創新學科領域,強化學院體質,並規劃未來中長期發展計畫。成立「市民社會研究中心」,整合有關公民社會研究和社區發展議題的討論與教學資源。
國文學系64級
佳姿氧身工程館董事長
1.佳姿美身韻律世界、Win care世界運動服飾、Youth Camp美容美身產品、佳姿法國香榭里舍研究室、氧身工程館、101氧身運動會館創辦人
2.佳姿健康集團、拓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3.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員
4.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副理事長
5.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理事
6.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特聘講師
7.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特聘講師
歷史學系54級
玄奘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講座教授
一、榮獲哈薩克共和國國家院士(人文組學術成就)。
二、玄奘大學專任講座教授。
三、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委員兼總主筆,報告捶平台灣歷史傷痕。
四、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碑文總主筆。
五、開創「二二八事件」學術研究風氣(世界大報「紐約時報」、曾獲普利茲獎的克利斯多福先生及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的專訪)。
六、推動客家學研究,在中央大學首全世界第一個客家研究中心及全國第一個客家學院,為客家界譽為客家研究之先知先覺(「客家雜誌」封面人物)。
七、受聘為東海大學最高榮譽的吳德耀講座主講人,上海華東師大講座主講人(應邀的國際知名學者有Habermas、Patricia Ebrey和本人三位)。
八、受聘為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基地教授、東南大學客座教授及嘉應大學客座教授。
九、受聘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及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指導委員會委員。
十、應邀美國、日本、韓國、中國等國和台灣各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人。
十一、應聘美國史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擔任高級研究員多次,亦是美國伊利諾大學訪問學人。
十二、歷任台灣社會學會、海外華人研究學會、中國近代史學會、中亞和台灣研究協會、客家研究學會等學會之理事、常務理事及現任中華檔案及微縮管理學會理事長。
十三、在中央大學文學院長任內(1977─2003)推動國際化,如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紐約大學、法國第一大學、大四大學、日本關西大學、大陸南京大學、韓國國立濟州島大學以及哈薩克國立大學之簽約交流。
十四、英文學術著作(A Tragic Beginning:The February 28 Uprising in Taiwan)一書(與友人合著,美國史坦福大學出版)獲The New York Times、Journal of Asian Studies和The China Quarterly等重要學術刊物高度評價。
國文學系62級
金寶電子工業公司 仁寶電腦工業公司董事長
許勝雄先生為仁寶集團之董事長,其所領導之企業遍及消費性電子產業、資訊電腦工業、光電產業及通訊產業、電子零組件、醫藥生技、創業投資等領域,集團企業有17家,市值達六十億美金,總資本額達二十九億美金,全球有32座工廠,員工總數四萬多人,2003年營業收入七十億美金,2004年營收達一百億美金,預告2005年營收將達一百三十七億美元,其中有七家公司已在台灣及泰國掛牌。
目前身兼統總府國策顧問、總統府經濟顧問小組成員、台灣區電機電子同業公會理事長、中國生產力中心董事長以及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並榮獲國家品質獎個人獎及傑出企業家尊爵獎。
英語學系46級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一、美國語言學會榮譽會員(2001年當選)
二、獲得五次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1986-1987、1989-1990、1992-1993、1994-1995、1996-1997)
三、中央研究院院士(2002)
國文學系47級
國際證券公司董事長
一、著作 “美國證券巿場” 嘉惠數以萬計的華人投資者。
二、慷慨指款美金十萬元,協助解決紐約臺灣會館多年的貸款問題。
校友服務組拜會吳連火校友
美東校友會吳連火來訪
支持母校發展 美東校友會吳連火會長慨捐壹萬美金
美東校友會獎學金 13位學生獲獎
英語學系47級
前荷蘭萊頓大學副校長
一、梁教授為國際著名之語言學家,其對世界華文之教學、研究與推廣,貢獻良多。歐洲名校荷蘭萊頓大學於2002年頒授榮譽中國語言學教授給他,以表彰其成就。
二、梁教授為本校英語系48級校友,出身名校,任教歐洲,為國人在歐洲學術界發展的先鋒人物,《光華雜誌》曾專訪梁教授 。
三、梁教授於荷蘭萊頓大學任教期間,推動本校與歐洲名校荷蘭萊頓大學建立姊妹校關係,為本校與歐洲的學術交流活動,開啟一扇大門。從1994年開始,迄今12年,萊頓大學成為本校在歐洲最重要的國際學術伙伴。到今年止,本校計有賴守正、滕以魯、胡其德、鄭瑞明、呂武志、何慧玲、顏瑞芳、劉渼、賴貴三、潘麗珠、王基倫等教授赴萊頓講學與研究。另從1998到2006,每年皆有2名研究生赴萊頓當交換生。萊頓大學方面,除每年派學生來國語中心學習外,也派教師來本校國文系美術系來研究與講學。雙方之交流,在梁教授的協助下多次續約,關係持續長久穩固,成為本校最重要的姊妹校之一。兩校的師生因這個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受益良多,影響深遠。2005年,梁教授再度促成萊頓大學提供10個學費減半的優惠,提供本校學生前往攻讀博碩士學位。
四、梁教授學術成就高,行政能力強,曾在萊頓大學擔任副校長、代理校長,這是華人在歐洲著名高等學府裡,難得的殊榮。
五、梁教授人在海外,但心懸母校,關心母校之發展,也利用其影響力,拓展台師大與歐洲大學的合作,發揮台師大母校在歐洲高等學府間的影響力。因其努力,受益的師生眾多。
英語學系56級
維舜公司董事長
一、民國71年榮獲經濟部長趙耀東頒發全國優良商人獎。
二、民國81年捐出新臺幣1000萬元成立樂喜文教基金會,與民生報辦理全國講座並捐助弱勢團體。
三、民國84-87年擔任財團法人國亦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民國92-95第二度擔任該基金會董事長,熱心英語教育,回饋母校。
四、民國90年捐贈45萬元電腦設備給母校-蘇澳國民小學,在102週年校慶時,榮獲校長頒發傑出校友獎。
五、現任臺北士林扶輪社社長,熱心公益,出錢出力,服務社區。
六、民國64年自創貿易公司專營進出口,目前已邁入第三十年。69年榮獲入選全國進出口績優廠商名錄而後年年入榜迄今26年。
七、民國94年捐出新臺幣100萬元與母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作為教育學術基金之用。
國文學系44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兼任教授
一、擔任國文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長,推動教學及研究成效卓越。任內廣收韓國博碩士留學生,對韓國中文教育及漢學研究影響深遠。
二、擔任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常務委員,推動全國學術發展。
三、擔任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數年間完成各種國語辭典的編籑及主持數十種研究計畫,成果可觀。
四、擔任國立編譯館國小國語教科書編委會主任委員達十二年,貢獻良多。 五、接受教育部委託修訂五專及高中以下國語文課程標準,提升教學成效。 六、擔任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推行秘書,及「國語文組」召集人,績效卓著。
七、完成教育部委託修訂「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及其他四種字表,對正體字的整理、標準化及應用,貢獻良多。
八、擔任世界華文教育協進會理事長,推動海外華語教學及師資之培育,成效卓著。
九、擔任國內文字學會、聲韻學會、訓詁學會,北京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常務理事等,積極參與及推動各項學術活動。退休後主編孔孟學報、孔孟月刊至今,宏揚儒學,成績斐然。
十、學術著作近百篇,指導論文無數。
英語學系48級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一、1987、1995、1998、2000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語言學傑出研究獎,優等獎(1989-1993),特約研究(2001-迄今)。
二、1996年獲教育部八十五年度獎助原住民母語研究著作特殊貢獻獎(此獎每年至多一名,亦只有李院士獲過此獎)。
三、1998年獲教育部第四十一屆人文及社會科學類科學術獎。
四、2002年獲行政院九十一年傑出科技榮譽獎。
五、2005年獲台美基金會傑出人才成就獎。
六、2005年獲台灣語言學會九十四年度大會「終身成就獎」。
七、2006中央研究院第二十六屆院士。
英語學系53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兼任教授、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英語系客座教授
一、任本校國語中心主任十年,造就無數海外及友邦華語人才。
二、曾任教育部駐舊金山及華府文化參事、文化組組長共8年,拓展我國及美國之間文化與教育交流,貢獻良多。
三、曾任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處長,統領台灣與全球友邦國家文教交流工作。
四、任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及多所大學教授等職
英語學系60級、英研所63級
美國哈佛大學語言學系教授兼研究生部主任
一、學術方面
黃正德教授在世界學術期刊上發表數十篇論文,研究論點廣受學界引用,並收於多所美國大學採用之教科書中。其研究為漢語語法研究和主流語法理論結合作出重大貢獻。
二、教學方面
先後任教於美國夏威夷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師範大學、美國康乃爾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並自2001年起擔任美國哈佛大學語言學系教授至今。先後於法國、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擔任客座教授,且五次在美國語言學會暑期班授課。
三、行政與服務方面
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活動而卓有成效,曾三次籌辦中國語言學暑期學校,促進中外學術交流,並兩次擔任美國語言學會暑期班副主任。協助創立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並先後任秘書長、財務長、副會長、會長。創辦《東亞語言學學刊》,並擔任國內外十數類重要語言學期刊的學術顧問或編輯委員。
四、獲得榮譽
獲爾灣加州大學「校長教授」職銜;獲古根漢基金會「研究學者獎」;獲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研究學者獎」;獲蔣經國基金會「資深學者獎」。
英語學系41級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
被譽為『蚊子博士』,研究蚊子超過六十五年,學術界稱為「Mosquito Man」(蚊人)。他唸的是師大英語系,崎嶇的際遇卻讓他走向蚊子研究的生涯。
畢業服役後,他進入臺灣省瘧疾研究所,參與國內的瘧疾根除、日本腦炎以及登革熱防治,享譽國際。民國五十二年,他接受『五十一年度政務軍事機關特保最優人員』的表揚,成為臺灣省瘧疾研究所時期唯一蒙受總統召見的人。民國七十年,他帶領昆蟲醫學技術團赴玻利維亞共和國,協助該國防治蟲媒病長達三年多,成果獲得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南美各國的肯定。民國八十一年,他以協助防治臺灣南部登革熱有成,獲頒衛生署二等衛生獎章。民國八十二年退休後,仍繼續擔任各處顧問與教學工作。
民國九十二年,他以八旬高齡仍遠赴非聖多美共和國執行「蚊子外交」,使當地可能成為繼臺灣之後,全球第二個根除瘧疾的國家,因此該國總統在聯合國大會讚譽臺灣。民國九十六年,他以協助聖多美防瘧有成,獲頒衛生署一等衛生獎章。
國文學系44級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諮詢委員兼任研究員
在學術研究上,致力於古代漢語法及儒、道兩家思想之探討,多有論著。立足在正確的語法基礎和紮實的文獻理解上以外,進一步把握思想發展的脈絡和哲學思辨的方向,延伸至更廣闊的經典詮釋空間。曾二度獲得國家科學委員會優等研究獎,三度獲得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
在教學工作上,與學生討論問題,細心解釋疑難,循循善誘,鼓勵後進,裁成無數,不僅是經師,更是人師,因而獲得台灣師範大學教學特優獎。
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主任期間,精心擘畫於研究大樓之興建及所務制度之建立,以放眼世界、追求卓越為使命,為延攬海內外研究人才,及推動學術交流不遺餘力。
學生後輩崇敬他生性率直、誠懇待人,勇於任事、負責認真,既有儒家盡其在我的擔當,也有道家任運自在的灑脫,咸認足可為師大人之表率。
英語學系60級
國維達土地開發集團、YU66 Corp
為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國紐英倫地區校友會會長(2007-2008)、四個麻州獨資購物中心總裁等。
在美國經商有成,擔任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資深顧問、波士頓僑務顧問、波士頓台灣同鄉會幹事、台灣佛教美國慈濟功德會榮董兼國際賑災組先遣志工、全球華商經貿學員聯誼總會第六屆總會長等,經年積極參與波士頓社區服務,融入美國主流社會,宣揚台灣成果,為國民外交之典範。
在回饋台灣故鄉,設立大園國中、埔心國小等兩校清寒獎學金,迄今連續二十八年嘉惠近六千多位學生,並經常慷慨解囊獎助國內團體,例如家扶中心、動物保護協會等。
游校友經常回國參與母校活動,並熱誠協助與提供海內外校友的新資訊,辦理各項活動,對聯繫海外校友成績卓著貢獻良多。
英語學系64級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所長
李有成校友現任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總計他任職中央研究院至今已有三十餘年。他也曾先後在美國杜克大學、賓州大學、紐約大學及英國倫敦大學的高思密學院與亞非學院進修與研究,研究領域主要包括非裔與亞裔美國文學、當代英國小說、文學理論、文化批評等。
李有成校友在學術研究與學術行政方面貢獻卓著。他投身文學研究三十多年,以其卓然學識,開拓研究議題,書寫文學中的多元風貌,為英美弱勢族裔文學研究打開風氣。他有深厚的文學理論基礎,經常以其文學研究介入社會關懷,深獲學界同行的敬重。他也是一位熱心盡責的教師,為培育高級學術人才奉獻心力,深得學生愛戴,在他教導或指導下完成學位的學生目前多在大學任教。李有成校友在研究與教學之餘,還曾擔任中央研究院秘書組主任、行政院國科會外國文學學門召集人、國科會人文處諮議委員及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在推動學術研究方面多所奉獻。他曾因學術研究上的優異表現多次獲得國科會研究優等獎與傑出研究獎。
他同時長期致力於國際學術交流,關心母校的學術發展,對推動母校與歐洲大學的合作不遺餘力。
國文學系39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
一、以研究學術和教育後進為己任,曾任小學、中學、專科學校教師及教務主任。執教上庠期間,歷任淡江文理學院研究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兼國文系主任、兼國文研究所所長、政治大學、東吳大學、逢甲大學兼任教授。又應政府之聘,擔任教育部人文社會教育學科指導委員會國語文組主持人、國立編譯館國文教科用書編委會主任委員及總訂正等職務。自教職榮退以後,於1999年受聘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首位名譽教授。
二、著作等身,既博通於孔孟學說,亦精深於老莊思想;於先秦兩漢,將諸子論說剖析其優劣利弊所在;於魏晉六朝,對《文心雕龍》探究其奧賾菁華;教材教法以國文教學為中心,學術交流以中、日漢學為主軸。具有宏遠的學術視野與胸襟。
三、教育理念著重全人教育,認為教育必須志道、據德、依仁、游藝,求知、強身、敬業、樂群諸目兼施,才能使人窮理盡性,止於至善。治學嚴謹,蓄積深厚,授課時博採百家,援經據典,左右逢源,所指導博、碩士論文,累積近百篇,每篇皆是字字珠璣,創見迭出。
四、擔任台灣師大國文系所主管期間,特籌募款項設置系主任獎學金,使家境清寒學生得以專心向學;又從有限退休金中捐款百萬元,設置國文教學獎學金以獎掖後進,其裁成學子,倡導學術之苦心孤詣,誠令人無限敬佩。
英語學研究所47級
陶然陶舍主持人、專業陶彫
邱煥堂對台灣陶藝有多方面的貢獻,先後栽培出許多優秀的陶藝家。他也曾撰寫《陶藝講座》一書,提供製陶技法與創作觀念的完整資訊,對陶藝風氣的普及與創作水平的提昇有很大貢獻。作為一名學者,邱煥堂是第一位將西方創作思想與理念引進台灣的人。作為一名陶藝家,他對創作有高度的熱忱,具有驚人的耐力與創造力。具體傑出事蹟:
一、從事陶藝現代造型實驗四十一年。
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1997年退休後專業陶藝創作。
三、義大利華恩扎、法國瓦洛利等國際陶藝競賽展入選。
四、巴黎.紅堡陶藝聯展。
五、台北陶朋社、春之藝廊、三義當代陶藝館個展。
六、2000鶯歌陶瓷博物館公共藝術『禧門』製作。
七、2004鶯歌陶瓷博物館、國際陶藝展評審主席。
八、2005第四屆台北陶藝獎成就獎。
國文學系71級
嘉義市市長
師大畢業後曾任台北市中山女高國文教師,教學認真、關懷學生,普獲師生家長讚揚。
基於對故鄉嘉義市的情感,競選公職發展地方、服務鄉親,從政以來,專業熱誠,績效卓著,風評極佳。「正派、親和力佳、沒有官架子、做該做的事」,是重要的人格特質。
歷任國民大會代表,第四、五、六屆立法委員,立法院教育及文化、經濟及能源委員會召集委員,嘉義青溪婦聯會主任委員、救國團嘉義團委會主任委員及嘉義市童軍會主任委員等職務,任事負責,獲各方肯定。
民國九十四年當選第七屆嘉義市長,推動整體市政建設,重視基層教育,擬定嘉義市教育發展綱領,推動教學卓越計劃,厚植教育實力,在各縣市首長施政能力、清廉度評比中名列前茅,社福力更連續三年評比獲得全國第一,積極任事,提高嘉義市的能見度,普獲市民肯定。
關心國民福祉,九十七年榮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積極提供建言,襄助中央推展政務。
國文學系55級
崑山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兼任教授
方校友就讀台灣師大國文系時,一方面覺得燦爛的東方文化不能滿足其個人志向,有必要另外認識與東方文化完全不同的歐洲文化;一方面受兩位留法之台灣師大學長郭為藩教授(台灣師大校長、教育部長)、周青松教授(中央大學數學系教授)之影響,遂努力至英文、社教、音樂、藝術等系選修法文課程。畢業後,一邊工作(士林中學國文教師),一邊於教育部開設之歐語中心法文甲班進修。結業時獲留法資格。留法6年及其後再赴法進修近1年,計獲雙博士學位,逐漸步上平生志願-中西文化交流,台灣與國際接軌。無論是後來從事法語教學或文化參事工作,都朝著這個方向邁進,且長期擔任主管,績效甚著,卓然有成,係與呂溪木、李振清、許榮富等傑出校友同時為我國致力文化外交之重要成員,允為母校之光。
一、於中央大學法文系教授任內,擬訂完整計畫,首設國立大學法文學系。
二、於中央大學法文系主任任內,迅速發展系務,建構國際學術交流規模。
三、於中華民國駐比利時代表處文化組組長任內,長期(11年)推動學術、文化、體育、技能國際交流;辛勞備至,成果豐碩。
四、於我駐巴拉圭大使館文化參事處主管任內,以豐富之文化外交學驗,開創文化參事處。2年餘推動巴國頒贈榮譽博士學位予我總統、副總統;接待王金平立法院長等國內政要;協助前往投資之台商,績效卓越。
五、於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應用外語科主任任內,致力科務發展,並推動國際學術交流,成為國內醫護技專成果最優單位。
國文學系41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教授
一、長年在大學中文系、所,講授詩經、樂府及漢魏以下諸家詩集,兼及唐宋詞,裁成甚眾,指導碩、博士論文數十篇。學術論著有《詩經朱注斠補》、《清詞金荃》、《樂府詩紀》、《詩品注》、《杜甫》、《樂府古辭鈔》等。
二、課餘以創作古典詩及臨池為嗜好。1988年於歷史博物館舉行個展,出版《雨盦書翰集》;1992年應清韻藝術中心之邀舉行書法個展;1994年於台中市立文化中心舉行書法個展;1995年於台中縣文化中心書法個展,出版《雨盦書翰集》第二集;1998年於高雄市立文化中心書法個展;2001年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藝術中心與王靜芝、王北岳書法聯展;2002年於台南農園藝術中心舉行書法小品展。劉太希先生嘗評其書云:「雨盦之書,或奇矯如鷹隼搏空,或淡雅如秋霄片雲,或挺拔如峰巒突起,扇清風於毫素,瞻壁上之龍蛇。」其書法出版專輯者有《雨盦書翰集》、《汪中書法集》、《雨盦書札》等。
三、汪教授生活一向主張自然自在,執簡馭繁,凡事量能適性,隨緣隨興。好喝茶,品其閒雅寧靜之味;嗜飲酒,喜其興會淋漓之趣。身似行雲流水,心如皓月清風,言談舉止間洋溢著中國傳統文人的典型風範。故人云:「要知六朝名士,但看雨盦揮翰談詩。」
國文學系68級
教育部常務次長
曾任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館長、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館長等職,現任教育部常務次長,曾獲總統核定為「最優保舉人員」、「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頒贈木鐸獎,教育部頒發「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度計畫82年度執行計畫有功人員」、「教育部暨所屬機關學校優秀公務人員」、「教育部97年度政府服務品質獎優等」等諸多榮譽,對教育領域著力甚深,全心付出,簡述其具體事蹟如下:
(一) 策訂「社會教育工作綱要」,導引社教工作專業發展取向。
(二) 訂定「璞玉專案」,推展未升學未就業國中畢業生輔導工作。 (三) 訂定「臺北市教育發展綱領」,揭櫫生命教育、完全學習、全人發展三大核心理念與願景。
(四) 研訂「優質學校指標」;推動「學校日」。
(五) 推動「零體罰」政策,訂立「零體罰」的教育專業面及法制面規準。
(六) 推動高中課程改革,完成95學年度實施高中新課程之任務。
(七) 完成6所師範學院改制教育大學確立師範教育大學持續發揚優質師資培育典範及中堅穩力之定位。
(八) 完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與國立僑大先修班整併發展,此為第2所國立大學整併成功案例。
(九) 頒布實施「師資培育素質提升方案」:確立兼重質量、專業培育、多元儲備政策方針。
(十) 推動國中基測加考寫作測驗新制。
(十一) 完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規劃工程並構織完備之前置配套措施,擬訂12年國民基本教育規劃方案,訂定「加額補助經濟弱勢私立高中職學生學費方案」,並成為啟動12年國教之引導性計畫。
(十二) 形塑科教館館務理念、核心價值、本質任務、發展願景,建立優質科教館營運規準與營運手冊,新訂及修訂館務規章,建置「臺灣網路科教館」計畫。
國文學系52級
財團法人中正農業科技社會公益基金會董事長
擔任瑠公水利會會長,改善其財務困境,活化資產運用,並辦理下列事項:
(一)經營社子蔬菜專業區,增進農民收益。
(二)響應九年國教,捐地建校(瑠公國中),解決跨區就讀問題。
(三)配合都市綠化政策,合營菁山苗圃。
(四)獎學、助學,發起成立基金會,推動公益事業。
急公好義、為民服務,認真辦學、作育英才:
任國大、市議員,為民服務,協助解決民困;任職國營會副主委時,調解群眾抗爭、解決環保污染等,搭起政府和民間的橋樑;任光武工專及泰北中學董事長,作育英才。
慈心感召,照顧弱勢:
接任愛愛院董事長一職,積極改善現有設備,以個人豐沛的人脈,將所獲資源,用以改建老舊院舍,加強院內軟硬體設備,目前照護有200多位老人。
投身公益半世紀:
自師大畢業後,投身公益機構服務,已逾半個世紀的時間,兼持「廣結善緣,有容乃大,助人為樂」服務社會。
英語學系69級
鍏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梁偉勝總經理於求學時期家庭經濟狀況不優渥,但卻紮實學習,努力充實人文與各基本數理科技、管理知識。畢業後轉換跑道,於科技產業事業有成 。
關懷母校,提攜後進,分別於96年和100年捐款回饋母校。在此兩次捐贈中皆指定其中100萬元作為清寒獎助學金幫助弱勢僑生,期待讓經濟困難的學弟妹不會由於金錢問題失去求學機會。
平日熱心公益,樂善好施,時常關懷社會弱勢團體,近幾年曾捐贈多筆善款給許多社會團體 。
英語學系53級
彰化銀行董事長
1992年擔任美國商業銀行松山分行總經理,1995年擔任台新國際商業銀行總經理,2003年任台新金融控股公司總經理,現為彰化銀行董事長,投注畢生精力的於金融業,對台灣金融產業的發展,貢獻卓著。
秉持終生學習的理念,透過獲派至國外修習學位及進行交流訓練的機會,不斷培養發展個人金融專業知能及外外語能力,擴展國際視野,並將所習得的國際金融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於職場,回饋於金融業。
國文研究所61級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外國語學中國語學科教授
長年深耕華語教學,相關著作多達70本之上,希望藉由自己於華語教學之專業與作品,讓日本人認識華語文學之美,畢生戮力於促進華語文學與日本文學之交流。
心懷感恩之情於母校,協助本校成立日本校友會,並擔任創會會長,積極熱心服務日本地區校友。此外,更積極促進母校與日本大東文化大學之學術合作交流。
國文研究所博士班85級
美國密西根州格蘭谷州立大學現代語文學系教授
於1996 年成為臺灣首位獲得國文研究博士之西方人士。
積極規劃格蘭谷州立大學現代語文學系四年完整的華語文課程,學生人數近幾年內成長迅速。
與臺灣華語教育界特別是本校國語教學中心建立長久合作關係,每年定期組團來臺參加暑期臺灣華語研習課程長達十餘年,並於2012 年在臺開設全學期15 週共17 學分的語言文化研習學分課程。
推動臺灣華語文教育品牌,在美積極規劃華語文教師證照課程,並協助芝加哥駐美辦事處文教組推動華語文能力測驗、華語教師輸出計畫,對台灣在美推展華語文教學貢獻良多。
國文學系碩士50級
韓國東洋大學碩座兼成均館大學名譽教授、名譽校長教授
為本校國文學系碩士50級畢業校友,母校畢業後返回韓國任教於成均館大學多年。
自1995年至1998年出任成均館大學校長,在1996年促使三星集團公司成為成均館大學的財團之一,成為該校財力最重要的出資者。
英語學系64級
外交部政務次長
推動我國與加拿大簽屬「避免所得稅雙重課稅及防杜逃稅協議」(ADTA),本協議可提升相互投資意願、深化雙邊實質關係,對拓展兩國在投資、貿易往來、科技交流及稅務合作等方面均有積極正面的助益。本協議之簽屬有助臺加在既有之穩固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雙邊經貿關係,持續增進朗國人民福祉。
成功推動美國及加拿大給予我國人免簽證待遇,提升我國人出國旅行之便利與尊嚴,並且增進書邊經貿、文化、觀光與學術等交流往來,使得我國與美、加友好關係賡續增進。
致力於我國與美國、加拿大各層面交流、對話與合作。在高層互訪、安全合作、反恐及簽署新版「特權、免稅暨豁免協定」等方面均獲得重要成果,屢創新猷。
2013年率外交部北美司榮獲「中華民國公務人員傑出貢獻團體獎」。
英語學系53級
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
曹逢甫先生為本校英語學系53級校友,為國內著名語言學家及教育家。
曹逢甫先生獻身語言學研究數十年,研究領域廣泛而深入,曾獲中山學術著作獎、國科會年度傑出研究獎、臺灣語言學學會終身成就獎等多項殊榮,學術成就非凡。歷任清大外語系主任、語言所所長、人社院院長等重要職務,致力語言教學,指導碩博士學生近百位,為臺灣語文教育之重要推手。於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編輯委員會、客語常用詞辭典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任內,更新國語辭典,主持閩南語辭典、客語辭典之編纂,對臺灣本土語言之保存及推廣貢獻卓著。
曹逢甫先生著作等身,成就斐然。教學、行政無不盡心盡力,作育英才無數。
英語學系72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榮譽講座教授
一、為華語語系研究理論的創建者,並以此享負盛名,同時也關懷邊緣與弱勢、殖民主義或權力分配等相關問題。
二、除了各英文著作,中文專書尚有《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現代的誘惑:書寫半殖民地中國的現代主義》(The Lure of the Modern: Writing Modernism in Semicolonial China);合編書《弱勢的跨國主義》(Minor Transnationalism)、《比較臺灣》(Comparatizing Taiwan)、《知識臺灣:臺灣理論的可能性》等。
三、1993年起,獲聘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比較文學系、亞洲語言文化系、亞美研究系合聘助理教授(1993-1999)、副教授(1999-2006)、教授(2000至今),2000-2004年擔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比較與跨學科亞洲研究中心主任,2004-2005年為美國哲學學社(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學人。2018年獲聘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文系講座教授。
史地學系50級
中華民國僑務諮詢委員
一、為美國中部地區知名的僑界領袖,接連擔任芝加哥中華會館主席(2002-2011)、芝加哥中華會館常務董事(2006-)芝加哥國父紀念館館長(2007-2014)、中華民國僑務委員(2009-2011)、中華民國僑務諮詢委員(2012-),堪稱美國僑界的精神指標之一。
二、積極服務華人社區,每年七月與芝加哥市政府舉辦夏令節會,逢農曆新年和雙十國慶日等則舉辦慶祝遊行活動;同時也為考取食物衛生執照的僑胞工作人員,辦理餐館飲食業衛生班,亦舉辦中華耆老餐會,豐富年長者生活;並提供義診所服務、移民服務,促進社區的繁榮與和諧。
三、在華埠致力發揚中華文化,推廣中文教育,在孔子社教中心舉辦各類講座及展覽;擔任中華會館主席時積極向美國當地政府爭取,申請會館所在地更名為「Confucius Place」,經過多次努力終於經市議會通過,並由芝加哥市長親臨會館宣布當地為「孔子街」。
四、為僑胞謀求福利,加強僑胞團結,擔任芝加哥國父紀念館館長期間,爭取將該館所在的華埠永活街範圍更名為中山路,讓僑界的朋友更有歸屬感。2015年更將土地提供給芝加哥政府興建華埠圖書館,並成立「關策勳、胡素霞社區中心」。
英語學系68級
中央研究院院士、國際著名漢藏語言學家
一、2018年獲選中央研究院第32屆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院士,其為國際著名漢藏語言學家,曾任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所長,長期對語言學的貢獻深獲學界肯定。
二、在漢藏語系和南亞語系之調查分析與語史研究領域,極具影響力,多年來堅持實證研究取向,蒐集瀕危語言資料,釐清語言親源與接觸關係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自2008年起,更擔任牛津英語詞典(OED)漢藏語言學詞條諮詢專家。
三、重視未知語言的紀錄與重要現象的發掘,長期廣泛深入研究喜馬拉雅山東麓藏緬語,識別許多藏、嘉戎、羌、達尼語群等新的瀕危語種,不但豐富學界視野,也拓展了語言學的新知識。
四、多次擔任大型國際會議的主題及特邀講者,深受學界推崇,對增進臺灣國際學術能見度卓有貢獻。
英語學系60級
特殊教育工作者、第一社福基金會執行長
1. 服務過數萬名身心障礙者,從智能障礙兒童的早期療育,再到成年身心障礙者的生活照顧及職場就業輔導,致力為身心障礙者找回他們應有的生存權、受教權與自立的尊嚴。
2. 與張培士及曹愛蘭老師共同創設台北市「第一兒童發展中心」,草創時期凡事親力親為,用愛與熱忱,跨越時代的重重阻難,逐漸讓大眾從孩子們的進步中化解疑慮與畏懼。
3. 長年不斷將國際上成功的專業實務經驗帶入臺灣,例如從香港和美國引進「結構式教學法(TEACCH)」、「輔助溝通系統(augmentative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AAC)」、從香港和匈牙利引進「引導式教育模式(Con-ductive Education, CE)」,為身心障礙兒童開啟另一扇門。
4. 2019年榮獲堉璘臺灣奉獻獎的至高榮譽,肯定她為身心障礙人士逾半生的專業奉獻。
歷史學系68 級
歷史學家與歷史人類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1. 1983年師大歷史研究所畢業後赴美深造,1992年獲頒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博士。
2. 曾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簡稱史語所)任職,逐步升任副研究員、研究員、特聘研究員,並在史語所一路擔任人類學組主任、副所長、所長。
3. 曾於臺師大、臺大、政大、清華、中興多校教授歷史學與人類學課程,並曾任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以及該校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並曾受邀訪問美國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戴維斯分校、京都日文研等機構。
4. 自1994年起,多次深入中國四川山區進行田野調查,寫下《羌在漢藏之間》、《華夏邊緣》、《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多本著作,並接連獲得中研院「年輕研究人員著作獎」、傑出研究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優等研究獎勵」。2014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為人文及社會科學組中首位跨歷史學與人類學的院士。
英語學系61級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退休)
1.鄭秋豫是語音學和跨領域研究上享譽國際的專家。她在1972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1981年更到美國布朗大學語言學博士班畢業,並在美國加州大學Santa Cruz分校實驗心理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2.鄭秋豫回國後,曾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更負責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的成立,並擔任研究員、所長。
3.鄭秋豫積極推動語音學、跨領域研究和國際學術組織的成立。例如提出「階層式口語韻律模組」、建立口語韻律語料庫暨工具平台庫(COSPRO & Toolkit)、擔任國際學術組織Oriental-COCOSDA(Co-ordination and Standardisation of Speech Databases and Assesment Techniques)召集人等,不但成果卓越,更作育英才無數。
4.鄭秋豫在學術研究及國際學術活動的貢獻重大,榮獲多項重要獎項。例如歐洲數位語言資源組織(ELRA)的Antonio Zampolli Prize、國際口語溝通學會(ISCA)2016年會士、2020年臺灣語言學學會終身成就獎等。鄭秋豫更參與國際崇她社(Zonta International)的活動,維護和提高婦幼權利地位,在國際間為女性發聲。
英語學系69級
作家、臺北市立成淵高中退休教師
張貴興在1980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就學期間曾投稿發表小說並獲獎。如〈俠影錄〉獲得第一屆時報文學獎小說佳作獎、〈伏虎〉獲得第二屆時報文學獎小說優等獎。
張貴興作品多以故鄉婆羅洲雨林為背景,並結合雨林生活與文學知識,以壓抑、黏稠、魔幻的強烈筆鋒,書寫出纏繞人性與獸性、文明與野蠻的雨林異域。例如2018年出版的《野豬渡河》奪得2020年第七屆聯合報文學大獎。
張貴興以寫作為生命,作品家戶喻曉,知名代表作如《伏虎》、《賽蓮之歌》、《群象》、《猴杯》、《我思念的長眠中的南國公主》、《沙龍祖母》等。
張貴興憑藉《群象》、《猴杯》、《野豬渡河》等作品,橫掃臺灣、馬來西亞、香港等文學大獎,如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鼎獎、聯合報文學大獎、花踪文學獎馬華文學大獎、紅樓夢獎首獎等獎項。
地理學系69級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
吳連賞是地理學、經濟地理、加工區產業和都市發展研究的專家。他在1980年畢業於臺師大地理系學士班,其後於地理學研究所碩士班完成論文《高雄加工出口區的工業發展及其就業結構》,榮獲林本源學術文化獎並取得碩士學位。
吳連賞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創建了地理學系,將其構築成一個結合高雄與臺灣的地理教學、城鄉與環境研究的學術體系和產學研究重要基地。他主持政府部門數十項專案研究計畫,多次榮獲科技部及國科會研究獎勵。
吳連賞積極參與臺灣教育,他既曾任職地理教科書審查委員和課綱召集人,也曾擔任國立編譯館國中地理科教科書的主編工作及高中地理99課綱召集人,他更擔當過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教學深耕社會領域召集人。
吳連賞先後於2006年和2014年榮獲教育部優秀教育人員獎和師鐸獎。他服務教學、研究和行政39年,受推薦擔任高師大校長6年,帶領教學行政同仁團隊勇往直前,讓高師大成為培育優良師資及優秀社會人才的雙核心優質大學。
英語學系54 級
太平洋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董事長
林正義於1965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1972年洞悉自行車產業發展的先機,投身自行車產業,成為建立臺灣精品自行車王國的先行者,挑戰開發自行車技術並於全球自行車事業獨領風騷。
1994年林正義與一眾工程師合作開發「折疊車之王」Birdy自行車種榮獲國際大獎,2002年更發表臺灣第一台腦性麻痺復健三輪車,榮獲經濟部「小巨人獎」及第11屆「國家磐石獎」。
林正義所研發的自行車除了輕便安全,還帶動環保、健康生活,更讓臺灣本土產品登上世界舞台;此外為了推動自行車設計與文化,林正義在2010年成立太平洋自行車博物館。
林正義以「做喜歡的事」為座右銘,始終秉持活出自我,樂於挑戰與分享的精神,林正義也積極參與公益事務,透過舉辦自行車活動,號召車友幫助社會弱勢。
58 級國文學系
中央研究院第 33 屆院士
中國文哲所兼任兼任研究員
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
李豐楙1969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後來於政大碩士、博士班就讀與畢業,該期間李豐楙曾以筆名「李弦」發表詩作,參與創辦臺灣各個重要文學社團,並講授文學課程和指導社團寫作,作品〈小巷之歌〉、〈大地之歌〉榮獲時報文學獎優等獎。
李豐楙就讀博士班時受到漢學大師王夢鷗指引並取經國際研究成果,決心轉入田野調查及拜師修道,生涯志業就此轉向道教研究。李豐楙是臺灣以道教研究榮獲中央研究院院士的第一人,致力於臺灣道教的學術研究與師生培育,為民間、學術、宗教、文化之維護和發展付出莫大貢獻。
65級英語學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退休)
一、獲頒重要獎項
1. 2023/02/21獲頒教育部112年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終身奉獻獎)
2. 2019/10/19獲頒台灣語言學學會終身成就獎
3.2016/02/03獲頒教育部105年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
4. 2007/12/19獲頒原住民族委員會第九屆原唱獎(促進原住民族社會發展有功團體暨人士獎)
5. 2005/11/26獲頒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94年度木鐸獎(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二、學術研究表現
1. 發表學術期刊專書論文近百篇、專書11本,內容涵蓋台灣南島語言學、漢語語言學,台灣南島語言教學、華語教學及英語教學等,其中多篇論文和專書對國內及國際南島語言學有極大影響。另外,2012年帶領泰雅族人共同完成的泰雅語詞典,為目的研究及 學習泰雅語非常重要且有效的工具資源。
2. 每年均執行科技部(或教育部)研究計畫案,其中還擔任數個多年期整合型研究計畫總主持人,帶領國內十幾位研究不同南島語言之專家學者及原住民族人,先於2000年完成第一套 臺灣南島語言叢書 13本參考語法之撰寫(遠流出版社發行) 這是國內甚至全球南島語言學界之創舉;接著於2016年及2022年相繼完成第二套 臺灣南島語言叢書 16本語法概論( 原住民族委員會出版)及第三套 臺灣南島語言叢書 16本詞類研究與詞類教學專書(將由原 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出版) 這三套叢書的出版,由臺灣南島語言語法結構及詞類之研究,進而到族語教學之探,不僅提供給族語教師、族語教材編輯者、族語認證考試命題者、及對研究族語結構有興趣者等極珍貴的研究資源,激勵了更多年輕學者及原住民族人加入研究族語的行列,同時也帶動了國內學者共同組成團隊的研究風潮奠定了學者與族人攜手合作的工作模式。
三、專業服務表現
1. 長期擔任國科會語言學門初賽委員、複審委員、諮詢委員,並於2010/01-2012/12擔任科技部人文司語言學門之學門召集人,對國內語言學相關研究之推動不遺餘力,除於2002年辦理國內第一屆語言學卓越營,並於2001、2004及2011三次參與南島語言學學者及專業英語教學(ESP)學者,分別組團參訪紐澳、歐洲(荷蘭、德國及法國)、及北歐地區(芬蘭及挪威)除提升台灣語言學及英語教學之能見度外,並積極推動國際學術合作研究,促成不少國內及國外研究機構及大學校院間的學術合作及交流。
2. 長期協助原住民族委員會策劃及落實與原住民族語復振相關之政策,使該會得據以推動各項原住民族語言振興工作,其中包括「原住民族語言振興第1期6年計畫(97-102)」「原住民族語合振興第2期6年計畫(103-108)」「原住民族語言能力分級測驗計畫」等同時也擔任原住民族委員會所設置之語言發展會多屆委員(2006-),並且幾乎每年都協助規劃族語振興人員研習計畫內容及講座課程,擔任各類族語增能研習課程講師、原住民族語認證測驗試務委員、命題研習講師、各類族語復振計畫審查委員等對族語傳承、保存、及推廣工作不遺餘力。
3. 長期擔任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及本國語文教育推動會之委員,協助提供語文教育政策、研究及推廣之相關諮詢與建議等,並曾協助規畫原住民族語師資研習及師資培育學分課程。
4. 長期擔任國內及國外諸多語言學相關學會之理事或監事,積極參與語言學界學術研究及行政業務之推動,其中尤以擔任台灣語言學學會(LST)第一屆秘書長、第三屆理事長、多屆( 常務理事、(常務監事等職期間盡心盡力於學會各項行政運作及工作推動,有效提升台灣語言學界之研究能量。
5. 擔任或擔任過國內外諸多具有影響力之學術研究期刊之主區、編輯顧問、編輯委員或審查委員等,包括《Oceanic Linguistics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語言登語言學期刊 》, Concentric: Studies in Linguistics《同心圓期刊》、Taiw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台灣語言學期刊》、Teaching & Learning 《英語教學期刊》、Hua Kang English Journal 《華岡英語期刊》等學術期刊學期刊,也曾多次負責主辦語言學相關之國際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