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乳保久乳調味乳乳飲品及乳粉品名及標示規 定問答集(Q&A)
Q:市售乳品如使用草莓果汁為原料添加於鮮乳中,則品名得命名為 「○○草莓鮮奶/乳」嗎?
A:不可以。 依據本公告第 2 點中,「鮮乳」之定義係指以生乳為原料,經加 溫殺菌包裝後冷藏供飲用之乳汁,其乳含量應為 100%。故如產 品添加草莓果汁於鮮乳中,不符合「鮮乳」之定義,故品名不得 標示為「草莓鮮奶/乳」,惟如鮮乳含量佔內容物總含量 50%以上, 且符合「調味乳」之定義,得標示為「草莓牛奶/乳」或「草莓調 味奶/乳」,並應於產品外包裝顯著處標示「調味乳」字樣。
Q:市售乳品如使用生乳 60%、脫脂奶粉 5%、乳清粉 2%及其他調 味料之產品,應如何標示?
A:產品如確實使用 50%以上之生乳、鮮乳或保久乳為主要原料,並 添加「奶粉」及其他調味料等加工製成,則品名得為「○○調味 乳」或「○○乳飲品」,如未以「調味乳」或「乳飲品」為品名 者,應於產品外包裝顯著處以中文標示「調味乳」或「乳飲品」 字樣。
Q:燕麥、五穀類飲品成份未含動物奶製品,品名是否可標示、宣 稱「○○燕麥奶」或「○○植物奶」?
A:可以。 食安法第 22 條所稱食品品名,其名稱應與食品本質相符,避 免混淆。案內食品內容物雖不含奶製品,惟其產品係以其型態 類似乳製品而命名,其品名標示、宣稱為「○○燕麥奶」或「○○ 植物奶」尚屬符合食安法之規定。
確診後別緊張!準備這7類物品陪你度過確診休復期!
1、白開水、運動飲料:
要大量喝水,一天2000c.c.少量多次的喝,才能促進身體代謝,讓病毒、廢物一起排出體外,而且水分不夠無法清除肺部的分泌物容易變成肺炎!因為大量喝水,容易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可以買電解質發泡錠、粉、液體。
2、藥品、西藥:
市售的消炎止痛藥或退燒藥可以備著,如果遇到明顯症狀像發熱、肌肉痠痛、發燒可以拿來救急。中藥的部份現在有「清冠一號」、「清冠二號」等問世,雖然很多人都說有效,但還是建議想吃中藥要先去看診不要自己亂吃。
3、蛋白質類食物:
蛋白質是修補組織重要的基礎營養素,像雞腿、爌肉、海鮮、魚肉、蛋料理都是。補充蛋白質是重要的,但以吃得進去為主,不管吃什麼都要盡量吃夠,攝取足夠熱量才好得快喔!
4、額外的營養品:
維生素C、鋅、維生素D都有出口含錠或泡片,這時都可以購入補充是沒問題的,另外像一些均衡營養品、高蛋白粉也可以在吃不下時,泡來喝補充營養。
5、抗菌消毒漱口水:
病毒通常會攻擊並聚集在上呼吸道處,像口腔、喉嚨就容易有很多病菌。如果有漱口水,可以在感覺喉嚨怪怪的趕快來漱一漱後吐出,幫口腔、喉嚨消個毒,才不會把病毒吃進肚子裡。
6、冰塊、喉糖:
新冠肺炎的大宗症狀是喉嚨發炎疼痛,適時用冰塊和喉糖可以幫忙緩解疼痛。很多人以為喉嚨痛不能吃冰的,其實可以!以喝得下和舒緩症狀為主。
7、體溫計、體重計:
用這兩種量測儀器,協助檢視現在的身體狀況。隨時注意自己有無發燒、有沒有無故體重掉很多,紀錄體溫、體重狀況也能在需要回診的時候回報給醫生知道。
冰箱幾乎是家庭必備家電。對於暫時不吃的食物,人們會放進冰箱以延長保存時間。最近,網路上有一篇《生活常識:十種食物不能放進冰箱》的文章,讓人擔心不已。
1、澱粉類食物
饅頭、米飯、麵包、麵條、餃子等主食,基本上都是澱粉類食物。文中所說不能放進冰箱的理由是「會加快其變乾變硬的速度」,這並沒有什麼道理。變乾變硬是因為水分蒸發,與放不放冰箱無關,放在常溫下,反而會變乾變硬得更快。而且常溫會加速細菌滋生,使食物壞得更快。
2、巧克力
文中說「放進冰箱的巧克力拿出來後,表面容易出現白霜,不但失去原來的醇香口感,還會利於細菌的繁殖」、「夏天室溫過高時,可先用塑膠袋密封,再置於冰箱冷藏室儲存。取出時,別立即打開,讓它慢慢回溫至室溫再食用」。
這個說法是正確的,但這並不是說巧克力不能放進冰箱,而是從冰箱裡拿出來的巧克力要盡快食用。
巧克力的融化溫度較低,在室溫較高時,如果不放進冰箱就會融化,失去原來的醇香口感。所謂「有利於細菌的繁殖」,只是一種猜想。巧克力的含水量很低,並不適合細菌生長。從冰箱裡拿出來及時吃掉,也不存在細菌生長的問題。但如果拿出來不吃,可能會導致一些水蒸氣凝結在巧克力表面,增加含水量,讓細菌「有可能」生長。
3、魚類
文中說「冰箱中的魚不宜存放太久」、「鯽魚長時間冷藏,魚體組織就會發生脫水或其他變化」,這些跟魚類不能放冰箱完全是兩回事。
不宜久放自然沒什麼不對,但冷藏室中的任何食品都是如此,用這個理由來說魚類不能放進冰箱完全是偷換概念。
殺死的魚如果不放冰箱而是放在常溫下,細菌會迅速滋生而導致其變質。所以,除非是活魚,否則一定要放進冰箱,如果短期內不食用就應該冷凍起來。
4、藥材
文中說藥材不宜放冰箱的理由是「如果和其他食物混放時間太長,不但各種細菌容易侵入藥材內,而且容易受潮」。
這個理由也很牽強。是否受潮取決於包裝,如果密封好了,自然也就不會受潮。和其他食物混放會導致「細菌容易侵入」更是欲加之罪。細菌是否容易侵入,也取決於是否密封包裝。
實際上,很多藥材都已經乾燥處理,不放進冰箱確實也不會腐壞。但是,由於藥材中的許多活性成分含量會緩慢下降,放入冰箱可以減緩其活性成分含量下降的速度。
5、番茄
文中說「番茄經低溫冷凍後,肉質呈水泡狀,顯得軟爛,或出現散裂現象,表面有黑斑,煮不熟,沒有鮮味,嚴重的則會腐爛」。前面說的是「低溫冷凍」的後果,但腐爛是由微生物生長導致的,而在低溫冷凍的條件下微生物是不易生長的。
準確的說,是「番茄不適合放冰箱」,而不是不能放冰箱。原因是:市場上的番茄通常沒有完全成熟,需要在存放中繼續成熟。放進冰箱,番茄中的生化反應被抑制,就不能繼續成熟合成風味物質了,而之前已有的風味物質還會慢慢散失,導致番茄變得淡而無味。
如果番茄已經熟透,開始變軟,那麼放進冰箱可以保持更好的口感。此外,切開的番茄很容易被細菌汙染,也應該用保鮮膜封起來放進冰箱。
6、青椒
文中說「青椒在冰箱中久存會變黑、變軟、變味。因為冰箱溫度一般為攝氏四度到六度,而青椒的適宜儲存溫度為攝氏七度到八度,因此不宜久存」。
青椒(以及其他蔬果)含水量高,溫度過低會結冰,退冰後口感不佳。適宜溫度並不是只能在此溫度下保存。在現實中,大家買回來的菜要麼放在冰箱裡冷藏(或者冷凍),要麼放在常溫下,一般人很難嚴格的控制溫度。在常溫和冰箱冷藏之間,不管是營養成分的保持還是安全性的考慮,冷藏都是更合理的選擇。
7、香蕉
文中說「如果香蕉存放在攝氏12度以下的地方,將會發黑腐爛」。
這並不是事實。在低溫下,香蕉會被「凍傷」而使香蕉皮發黑,但香蕉本身並沒有腐爛。除了外表難看,剝去皮之後並不影響食用。
8、荔枝
文中說「若將荔枝放置在零度的環境中一天,會使其表皮變黑,果肉變味」。但如果荔枝不放進冰箱而放在室溫下,變味得更快。
9、草莓
文中說「草莓儲存在冰箱裡,不僅果肉浮腫、口感大打折扣,還容易霉變」。這與荔枝、番茄的情形相同,如果在室溫下儲存相同的時間,反而會更容易變質。
10、綠色蔬菜
文中說「綠色蔬菜放在冰箱裡,不僅葉片會更快腐壞,還可能由於酶和細菌的作用,生成有毒的亞硝酸鹽」。蔬菜中的酶和細菌都會被低溫抑制,怎麼可能會更快腐壞?放在冰箱裡並不能完全使細菌停止生長,但是跟放在常溫下相比,在冰箱的低溫下細菌生長要慢得多。
2025-02-12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https://health99.hpa.gov.tw/storage/pdf/materials/21984.pdf)
高鈣豆製品
傳統豆腐是以含鈣之凝固劑加入於豆漿而製成,這類豆製品乃成為飲食中鈣質的豐富來源。每7公克蛋白質約含有100毫克的鈣質。量大於75毫克之豆製品稱為高鈣豆製品。例如:大豆干、傳統豆腐、小三角油豆腐、臭豆腐、五香豆干、素肉羹、凍豆腐、豆漿、豆干絲等。若以高鈣豆製品取代原本攝取豆製品的種類,並提高豆製品於豆魚蛋肉類攝取總量之比例(由1/5提高至1/3),一份豆魚蛋肉類的鈣含量可從30.3毫克提高至57.4毫克。應注意目前市面上許多「嫩豆腐」類產品,並非採用含鈣之凝固劑所製造,宜注意其成分標示。此外,由分離黃豆蛋白所製造之「素肉」類產品,亦不屬於「高鈣豆製品」。
高鈣深色蔬菜有那些呢?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https://health99.hpa.gov.tw/storage/pdf/materials/21984.pdf)
高鈣深色蔬菜
包括地瓜葉、小白菜、青江菜、菠菜、芥藍菜、莧菜、空心菜、油菜、紅鳳菜、山芹菜、龍葵(黑甜菜)、紅莧菜、山蘇(昭和草)、干籽菜(冬菜)、荷葉菜、川七、豆瓣菜等深色蔬菜,比一般的蔬菜含有較多的鈣質(每100公克深色蔬菜之鈣含量大於75毫克)。不能攝取乳製品類的人,或鈣質需求較大的青少年,應多選擇這些高鈣深色蔬菜,以確保攝取較多的鈣質。
每日建議量及份量說明
蔬菜類1份(1份為可食部分生重約100公克)
= 生菜沙拉(不含醬料)100公克
= 烹煮後相當於直徑15公分盤1碟,或約大半碗
= 收縮率較高的蔬菜如莧菜、地瓜葉等,熟煮後約占半碗
= 收縮率較低的蔬菜如芥蘭菜、青花菜等,熟煮後約占2/3碗
熱量需求 | 蔬菜類每日建議食用份量
1200大卡 | 3份,至少1.5份為深色蔬菜
1500大卡 | 3份
1800大卡 | 3份
2000大卡 | 4份
2200大卡 | 4份
2500大卡 | 5份
2700大卡 | 5份
為班級爭取榮譽,學校午餐衛生禮儀教育評分(113/10/01-期末)標準:
餐前準備:
時間,中午11:50。
項目:1.人員到齊、班級抬餐秩序及整潔。(每個餐桶至少2名同學抬取、搬運時身體勿觸碰食物)。 2.打菜同學服裝配備(口罩、棉帽)。3.取餐秩序(排隊、不喧嘩、不交談)。4.打菜禮儀(打餐前請先徹底洗手、向分配菜餚的同學點頭致謝)。5.教室相關環境衛生整潔。
用餐情形:
時間,中午12點至12點15-20分。
項目:1.統一開動,均衡飲食(吃完盤中食物及減少廚餘)。2.餐間不離開用餐座位,進餐時間以十五~二十分鐘為宜。3.用餐不喧嘩、不交談。
餐後情形:
時間,中午12點15-20分至12點30-35分。
項目:1.抬回餐桶放置位子整潔及秩序。2.廚餘垃圾之分類處理。3.蔬菜剩餘量(青菜、有機蔬菜吃光光)。4.水果(果皮、果核不亂丟棄)。5.乳品/豆奶(包裝盒是否壓扁回收)之食後處理。
由於蘇丹紅事件風波持續擴大,為保障本校師生營養午餐之食材安全性,本校營養午餐即日起全面暫緩使用咖哩粉及辣椒粉,以確保本校營養午餐安全無虞。
另外,3月份營養午餐菜單異動如下:
3月11日(一)咖哩肉丁更改為紅燒肉丁、大醬湯更改為味噌湯
3月12日(二)沙茶油腐更改為茄汁油腐
3月20日(三)沙茶肉絲炒飯更改為肉絲蛋炒飯
3月22日(五)沙茶燒雞更改為義式燒雞
3月26日(二)韓式豆腐更改為鐵板豆腐
新竹縣的孩子好幸福!縣長楊文科上任後,推動有機蔬菜進入校園,讓新竹縣120所國中小學生午餐吃到在地農民種的新鮮有機蔬果,今年2月開學後更加碼「聰明營養午餐」,在午餐中加入堅果類、全穀類、深色蔬菜、深海魚類、海藻類等有助腦部發育的食材,要讓孩子們每天上學都能吃得營養又健康!
近日楊縣長化身為大廚,餐桌上擺出南瓜腰果燒雞、黑豆胡麻溫沙拉、海芽小魚味增湯、花生黑豆豬腳、番茄炒蛋、青江菜等聰明營養午餐料理,這份菜單主要由專業營養師所規劃,讓孩子午餐美味並兼顧營養素。
楊縣長表示,每位孩子都是父母親心頭肉,更是國家未來主人翁,因此縣府十分注重孩子飲食,他在2年前開始推動免費營養午餐加碼有機蔬菜,嚴選在地有機食材,讓新鮮安全看得見,也獲得家長、孩子一致好評,今年開始加碼「聰明營養午餐」,讓孩子擁有聰明好腦力,在面對課業壓力時,有更清晰的記憶力及思考能力。
本次擔任「聰明營養午餐」菜單規劃者之一的成功國中營養師楊燕吟表示,在學童成長的關鍵時期中,有些營養素對神經與大腦發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果能適當補充OMEGA-3、維生素B群、卵磷脂、葉酸等營養素,能夠讓孩子吃得更聰明。在菜單規劃上,要注重食材的挑選,盡量保有食材本身的營養素,並考慮學童口味上的接受度。
營養師楊燕吟指出,聰明營養午餐主要在均衡飲食菜單上,加入堅果類、五穀類、深色蔬菜、深海魚類、海藻類等富含營養素的食材,如鮭魚、鮪魚、鯖魚等富含OMEGA-3的深海魚,可維護腦部健康,有助增強腦部功能。
並在白飯中加入燕麥、大麥、糙米、紫米等富含維生B群的全穀類;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甘藍菜、花椰菜則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植化素,有助提升免疫,其中的維生素B6、葉酸和礦物質鐵、鋅等,更助幼童發展腦部;由於缺碘會影響孩童心智發育,規劃紫菜、海帶、海苔等富含碘的海藻類食材,滿足學齡期兒童、青少年高達 3 成碘攝取不足問題。
說明:
一、依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109年03月13日臺教國署學字第1090026731號函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109年3月6日FDA食字第1091300609號函。
二、查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附表2第1點第4款略以︰「食品從業人員必要時應戴口罩」,並依前行政院衛生署98年釋略以,該「必要時」之條件如下:
(一)清潔區、包裝區及配膳台之從業人員。
(二)從業人員在罹患上呼吸道疾病之傳染或帶菌期間。
(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認為有需要配戴之時期。
三、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以下簡稱國教署)前已於109年1月29日透過食品藥物業者登錄平台周知,及2月1日於該平台提供相關QA說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重申,國內目前沒有武漢肺炎社區傳染之虞,一般健康的民眾無須隨時配戴口罩,餐飲業從業人員係指所任的工作與食品接觸且有影響產品之衛生安全的工作人員,配戴口罩之目的係為防止口沫污染食物,可配戴一般口罩,包括布口罩、紙質口罩、活性碳口罩等,以達衛生安全自律管理,不須使用醫用口罩。」
四、檢送「餐飲業者防疫大作戰」宣導單張1份,電子檔可至國教署網站下載︰「首頁(http://www.fda.gov.tw) >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口罩Q&A > 其他宣導素材下載區」。另就布口罩之使用,國教署亦於2月26日發布「布口罩具有阻擋飛沫的效果,可以適當選用」新聞稿,相關內容可於國教署網站(首頁 > 公告資訊 > 本署新聞)查詢參考。
五、如有相關疑義,可運用國教署諮詢服務專線1919洽詢。
新竹縣政府於今(111)年2月將免費營養午餐升格為「聰明營養午餐」,全縣120所學校分別舉辦最愛一日菜單票選,教育局彙整各校剛出爐的票選結果,發現咖哩料理、高麗菜及全榖飯類深獲學子喜愛。近日將邀請專家評選出六名(前3名、3佳作)最聰明的營養午餐食譜,未來提供各校及家長備餐參考,讓新竹縣的學子都能吃好、吃巧、吃健康,以更好的記憶力和思考分析能力面對課業、迎戰大小考試都能試試順利!
縣長楊文科重視學童營養午餐,108學年度將縣內免費營養午餐升等加碼每週供應兩次在地有機蔬菜,也鼓勵選用產銷履歷、可溯源…等優質食材。楊縣長說,英文有句俗諺「You are what you eat」,就是你吃的食物,相關的營養或熱量會反應在身體上,為了讓新竹縣學子吃出聰明好腦力,這學期再進化為聰明營養午餐,菜單包含全榖雜糧類、蛋類、堅果種子類及在地有機蔬菜。
教育局表示,選擇單一白米飯作為主食的學校只有個位數,糙米飯佔多數,白米混搭小米、地瓜、胚芽米、紫米、南瓜、紅藜、燕麥,或是加上薑黃也很常見,補充維生素B群、膳食纖維..等健康成分。另外,可抗發炎、護腦、護心的咖哩也是學子的首選,不管是加上馬鈴薯、豬肉、雞肉、排骨、豆腐、蔬菜都擄獲孩子的胃。而高麗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在票選中也名列前茅。
新竹縣聰明營養午餐學生票選,由各校自訂規則,分別使用google表單、以班級為單位票選、分梯到教務處前圈選、或由各班班長代表票選…等各種型式,相同的是各校的營養師或午餐秘書都會為學生說明食物的營養成分,從小培養均衡飲食的健康生活型態,平安長大無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