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十分畏人,如果不受到侵擾,可在與人體相隔3~5米的可視距離內覓食或打鬥。竹雞常在山地、灌叢、草叢、竹林等地方結群活動,3~5隻或10多隻不等,時常排成單行隊形行進。夏季多在山腰和山頂活動,冬季移至山腳、溪邊和叢林中覓食。
晚上一個個在橫樹枝上排成一串互相緊靠取暖,如果某隻竹雞因病或其它原因跌落,其它竹雞將會擠過來填補它的空餘位置。
竹雞以雜草種子、蔬菜葉、嫩芽、顆粒型果實以及較小的昆蟲為食。人工飼養多食玉米、小麥、稗子等,也吃麵包蟲一類的昆蟲。竹雞善鳴叫,鳴聲尖銳而響亮,雌性發出單調的「嘀、嘀」短聲,雄性聲音及聲調酷似「扁罐罐、扁罐罐」,常連續鳴叫數十次,至其精疲力盡方止,故四川地區稱之為扁罐罐 。
人工引誘其發聲時,一般是利用公雞的(模擬)叫聲,野生雞(通稱「山雞」)聽到叫聲後,會以為有不速之客侵入,用類似的叫聲回應,並迅速向入侵者靠攏,母雞往往緊隨公雞之後助陣。特別在繁殖期連鳴不已。
是台灣特有的珍稀鳥類,生活在台灣中、低海拔山區,活動的環境大多為坡度較緩且樹叢灌木較郁密的林下陰涼處,在晨昏、有濃霧、天候不佳與光線昏暗的時候較常出沒。
藍腹鷴成鳥的外觀艷麗迷人,但雛鳥與成鳥全然不同,反而長得較像小雞,身體羽毛呈淡褐色、頭上有數條暗褐色縱紋和過眼線,讓寶寶們能靠著與環境相似的保護色,安全隱藏在森林樹叢裡。
藍腹鷴是日行性的鳥類,通常在清晨5、6點與傍晚4、5點左右的時間出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