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生於台灣台中,作家、詩人和藝術家。大學四年期間,流連於台北故宮典藏之中國文物、水墨畫、名家字帖等藝術精品,埋下日後從事書畫創作的種子。1998-2001年與好友林存青以單車環遊五大洲三十多國,走過名山勝景,與大自然對話,造訪上百個城市,遍遊各地美術館、博物館和藝術家故居,培養豐厚的藝術養分。2001年開始陸續出版旅遊文學著作,並受邀為台灣的報章雜誌寫專欄,發表旅行和美學文章。
2012年開始嘗試書寫創意書法,以書法線條布局作畫,同年舉辦首次創意書法個展。2013年進入當代水墨創作新領域,並得到「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老師指點,創作出無數色彩斑斕頗有張力和自身圖式的好作品。人生峰迴路轉,從一個藝術愛好者,開始投身書畫創作,江心靜透過墨彩融合的多元技法展現內在生命能量,在堆疊的墨韻、鮮明色彩和象徵性符號中,營造藝術與靈性追求的意境,優遊於具象和抽象水墨間,形成強烈個人風格,傳達東方人文的哲思。
──文字摘錄於《明道文藝》458期
1988年於明道美工科畢業。洪易先生心中總有一股使命感,就是希望臺灣更美、更有特色,於是將滿腦的想法傾注於公眾藝術中。其以創作生動有趣的立體雕塑作品聞名,運用在地的元素、色彩、及圖像的組合,建構出鮮明的特色意象。
曾於2013年在臺北市花博公園和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術館展出「洪易Animal Party動物派對個展」,2014年於香港青衣城展出「洪易 十二生肖迎福馬」 個展、美國舊金山默賽德湖高爾夫球場展出「裙擺搖搖高爾夫球賽 洪易裝置展」。
「我的作品都很在地,因為我吸收的養分都在這塊土地上。當我把在這裡吸收的東西釋放出來,每個人都能懂,因為它有熟悉感,跟我們的文化之間有一定的連結,我們的生活經驗就在這裡。」
──文字摘錄於《明道文藝》462期
1988年出生,目前為自由藝術家、第五屆勤美文創聚落LAB駐店藝術家。
曾任台北當代藝術館教育發展組組長,擅長運用劇場語彙及空間情境進行創作,營造奇幻且矛盾的超現實氛圍,近期亦將食物加入創作媒材之中,嘗試各種藝術創作的可能性。
吃是人類最直覺的行為,同時一般大眾也對吃這件事抱持濃厚興趣,與關在透明展示窗的藝術品不同,用食物製作成的藝術品不僅能看還能吃,在帶給觀眾近距離直接接觸的同時,又能與藝術品相互連結。
食材除了本身的味道,它的外觀特性乃至於處理方式,其實是有非常多的想像空間,如:櫻花蝦堅硬卻可食用的外殼、咖哩本身濃厚土黃帶給人樸實感的性格等元素,都有各式發展性存在。
「離你最近的東西就是你可以關注的東西,包含你在生活當中遇到的事情都是靈感的來源。」
透過藝術的過程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特質,才是創作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文字摘錄於《明道文藝》473期
初中就踏入藝術設計領域,累積了15年設計專長與經驗。從平面廣告設計到工業產品設計再到設計行銷管理,致力於將所熱愛的設計與各領域結合,創造新的藝術可能性。英國留學回國後創辦Cupos享畫有限公司,引進國外視覺圖像記錄Graphic Recording,成為台灣第一家推廣與提供視覺圖像記錄之公司,將藝術、設計與知識融合,利用圖像讓吸收與傳遞資訊能夠更加準確快速,讓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是一種視覺饗宴。
魯美辰致力於以圖像輔助大腦記憶,創造出引領年輕人學習新知識的興趣,透過視覺圖像創作與紀錄,讓更多人愛上閱讀,也幫助記錄會議過程與決策。作品《TED系列書籍推廣圖像動畫 》、工研院節電資訊動畫《小舉動大改變,節電也能愛地球 》等,除了業界的實務經驗,也致力於讓更多人認識到視覺傳達與溝通學習的新工具,以引導的方式讓學員們認識圖像設計與擷取重點的技巧:聆聽、分解、拆解、重組,接著以圖像記錄手繪的方式呈現。
──文字摘錄於《明道文藝》4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