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家大院 - 北马保存最好私人宅院
纪家大院 - 北马保存最好私人宅院
槟州威南爪夷(Jawi),又称双溪峇甲(Sungai Bakap),一个以潮州人占多数的市镇,有“潮州城”之称。提起爪夷这个地方,许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菜粿等著名潮州美食,却可能已遗忘曾经为爪夷创造辉煌历史的纪家。
在爪夷这座“潮洲城”的大路旁,隐藏一座超过150年历史,弥漫满清朝代气息和保留珍贵史记的私人宅院“纪家大院”,它是爪夷市镇开埠人兼发展者纪来发的“大厝”,他传奇性的事迹,迄今仍是爪夷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根据纪来发后裔说法,许佬合当时问人,那位逃跑的年轻人是谁?因为纪来发在逃跑时脚踩木板的声音很响亮,这是许佬合看上纪来发,最终把唯一的女儿许配给他。当时的吉辇河并不是太宽,河中若有物体助力,可以一跃跳过对岸,尤其据说纪来发是因为惊吓而“逃跑”,根本没有多余思考就往河中跃去。
1872年,纪来发靠种植甘蔗兼经营糖制造业而发迹,创设纪宝发公司,曾垄断爪夷镇产业,也是马来亚北部大地主之一。他与刘光名、陈亚苞合力发展爪夷。也为英殖民政府忠勤服务,英政府曾经授其“杖爵”显示他身份权威。当年港脚有一个简陋的火车站,纪来发要坐火车时,只要在火车轨旁远远高举“官杖”,火车无论有没有到站都会特地停下来让他上车。纪来发曾经捐钱给中国清朝政府抗战鸦片,并在光绪年间受到卸赐牌匾和封官朝议大夫,官居四品。1890年华人参事局成立时,他受委为成员之一,代表潮州人利益。纪来发坚持落叶必须归根,要死后归葬故国,身故后,由子孙将其运回家乡安葬。
纪家大院为旧式中国传统建筑群,称之为“大厝”。宅院由两座建筑物组成。一进门第一座建筑物是会客厅,壁上悬挂满清时代的诗画,以及每一道通往后面祖先祭堂的木门上刻满“朱柏卢500句治家格言”。客厅后面为天井,过了天井就是祭堂,供奉先人灵牌,四壁悬挂赞词匾牌、卷轴等,最引人注目的是4幅色彩鲜艳的巨人画像,即“大厝”修建者纪来发、妻许美玉及纪父和纪母画像,皆穿清代袍服。另一处是家族寓所,位于祭堂后面建了六间厝“朝议第”,是来发为6位儿子德泰、德贵、德攀、德高、德成、德龙和家眷所建。同时他也在建筑旁兴建两间房子,供女儿女婿居住。
当年纪来发建“大厝”时,所有建设材料都是从中国运来从港脚码头上岸,当时纪来发在港脚有较甘庶制糖工厂。纪来发有自己一套治家方式保留至今,对教育纪氏后裔、处理财产起过很大作用,其产业目前由6个儿子的后裔共管。纪氏历代大多受英文教育,学有所成,均为人好善,乐于排难解纷,故得政府当局所器重, 多委为太平局绅,及议员等职。纪来发的内孙纪合贺曾经受封为太平局绅,1948年还受委为槟州殖民地议会非官方议员。第4代后裔纪永进曾是60年代槟州的太平局绅、州议会行政议员及第4代后裔纪碧真也曾任槟州行政议员。创始于一九二六年的崇光华文小学,也该归功于纪氏家族。纪德泰,纪合锦太平局绅等人,都曾任该校董事多年, 捐巨资办学,造福后代。
可惜城镇的急速发展,令这座有丰富历史价值的民间私人宅邸,逐渐地被人遗忘。如果现在再不重视起来,将来它或会不知不觉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