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系指南  

為人建立溝通的橋樑-踏入語言治療的世界

馬偕的午後陽光圖片來源 / 張芷綾
PUBLISHED:

2023/4/21

ACADEMIC DIVISIONS:

Department of Audiology and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語言治療是一種不同形式的溝通,從口語到手語,從鳥聲到眼色,都是溝通的方式。我選擇進入馬偕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語言組,成為一名小小的冒險者,在這個領域中不斷探索,體會溝通的美妙和複雜。

Part  1   -  

探索多元的溝通世界


高中的我


因為家人從事復健相關的職業,耳濡目染之下,我開始對「語言治療」感興趣。在搜尋相關資料以及詢問認識的前輩之後,我決定以馬偕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語言組作為學測的第一志願。


考完學測時,我讀了吳明益的短篇小說集《苦雨之地》,其中我最喜愛的篇章〈人如何學會語言〉,描述了一名有自閉特質的孩子,帶著對鳥類的喜愛長大、成為一名鳥聲科學家,並在喪失聽力後開始鑽研形容鳥聲的手語。讀到這篇小說,我才第一次發現──原來「溝通」可以有很多形式。口語是溝通,手語是溝通,手勢也是溝通。鳥類的叫聲也是牠們的溝通。身邊人們的一個眼色,也是溝通。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及互動,大概是最美妙而複雜的事情了吧!因為這樣,我更堅定了踏入語言治療領域的心願,終於成為一名小小的冒險者,在這個領域中刻磨自己對「語言治療」的理解與體會。

溫暖舒適的寢室。(攝影 / 教務處 / Benjamin)

馬偕醫學院位於三芝,靠山臨海,我們除了在這學習知識,也能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在白沙灣或淺水灣踏踏浪,感受海風拂面。還可以在宿舍煮飯、種植物、玩樂器等等,創造自己的空間。每到考試和節慶,學校還會發送各種美食給學生享用,感受到馬偕大家庭的溫暖。

Part  2   -  

讓自己與大自然連結,在家庭式宿舍中經營自己的小天地。


享受山海之美,自在的宿舍生活


馬偕醫學院位於三芝,依山傍海的環境不僅讓學生更有機會接觸大自然,同時也陶冶了這裡的學生獨特的氣質。閒暇之餘,可以到白沙灣或淺水灣踏踏浪,接受大自然的洗禮,同時也培養健康的紓壓方式。

學校的規模較小,但有設備優良的家庭式宿舍,很容易經營自己的小天地。課餘時間,煮飯、種植物、練習樂器,都能在宿舍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

每戶皆有客廳,更有電磁爐、電冰箱及飯桌等,生活所需一應俱全。(攝影 / 教務處 / Michelle)

不只學習,更有溫馨的活動和服務精神!


除了校園環境,馬偕的活動也各有特色:除了大部分大學都有的宿營、迎新等,也有感恩餐聚、聖誕報佳音等活動;另外馬偕有深入不同地區的偏鄉服務隊,在北海岸當地、台東、花蓮等地陪伴孩子,並深入當地進行衛教資訊分享,實踐馬偕博士「寧願燒盡,不願銹壞」的奉獻精神。此外,每逢期中、期末考和傳統節慶,學校也會發放免費的美味宵夜(如:麻油雞、湯圓、粽子……等),十分照顧學生,能感覺到「大家庭」的溫馨。

感恩節學務處準備烤雞、Pizza以及各種美食發送給學生享用攝影 / 教務處 / Benjamin

馬偕聽語學系不僅注重學生專業訓練,並以「以人為本」為核心價值。在教學方式上採用多元的小組討論、翻轉課程及PBL課程,以及獨創腳本式演練臨床溝通技巧。系上的教授背景豐富,能夠提供學生豐富的知識和技術。馬偕聽語的學習路徑不遵循模板,而是在教授的引領下,相互切磋、砥礪,建立學生獨特的治療風格和價值觀。

Part  3   -  

見樹又見林—馬偕聽語培養語言治療師的臨床人文素養


從知識到同理心,以人為本的語言治療養成之路


馬偕聽語系以紮實的學術訓練聞名,一年級即開始專業導論;學生自大二起即可在校內的聽語中心進行見習、實習,提早認識臨床業務及建立治療基礎。除了培養臨床治療技術,馬偕聽語系也著重培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系上也安排了許多小組討論機會、翻轉課程及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 課程,更獨創腳本式演練臨床溝通素養及技巧。


語言治療師的養成過程中,除了學習專業科目──包含解剖、生理及言語科學等,也需要培養同理心、建立人文素養以及多觀點的思維。

馬偕聽語學系最難能可貴的是,不論是在課程、師生或同學互動、實習中,都可以感受到「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我們不僅看見與分析症狀與疾病,我們也看見並重視所有個案「身而為人」的本質──我們見樹,又見林。


創造自己的治療風格


系上的教授們在兒童言語、兒童語言及成人言語、成人語言皆有涉略,且有學術和臨床背景,能夠帶給學生豐富的知識和紮實的技術。系上的師生比適中,一位教授帶大約10位導生,且系上教授能夠提供學習及生活適應方面的諮詢及幫助;大四學生實習期間,也由學校教授擔任訪視督導,關心學生的實習狀況、學習進程,並在學生需要時給予協助。


系上整體教學風格尊重個體差異,也鼓勵學生自我覺察及探索;我們的學習路徑並非遵循制式化的模板,而是在系上教授悉心的領導下,在學習的過程中相互切磋、砥礪、慢慢刻磨出屬於自己的治療風格和價值觀。

校內實習前製作的教材(圖片提供 / 張芷綾)

語言治療師的多元出


畢業於語言組的前輩及同學們,大部分都會通過實習、國考,成為合格的語言治療師,並可在醫院、診所、治療所或基金會執業;除了以上執業場所,語言治療師也能選擇校園巡迴、居家長照等服務模式。

除了執業,部分前輩及同學也會選擇繼續進修。畢業於語言組的同學可以選擇馬偕醫學院的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的研究所,也有許多前輩選擇在國內外的研究所進修。

透過臨床實習,我學習了語言治療的臨床技術與諮商技巧,並在台大醫院復健部實踐實證本位的治療方式。未來,我希望持續追尋、學習、探索語言治療領域,將好奇、關心、尊重轉化為建立「溝通」橋樑的力量。

Part  4   -  

探索語言治療的世界,建立溝通的橋樑


臨床實習


大四期間,所有學生都會在各醫療單位進行為期九個月的臨床實習。實習期間,會由臨床治療師擔任實習督導,帶實習學生進行語言治療實習,包含成人語言、吞嚥、言語及兒童語言、言語、吞嚥評估及治療的臨床技術,以及需要製作醫學文獻探討(Journal reading)、讀書報告(Book reading)及個案報告(Case report)。

面試過後,我在台大醫院復健部進行實習。實習期間,我接觸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個案,也藉此學習及磨練臨床思維、治療技術及諮商技巧,更在臨床督導的指導下落實實證本位的治療方式。


修讀聽語學系的自我期許


在這個科系,我期許自己未來能繼續對「人」保持好奇、關心、尊重,並持續為他人建立名為「溝通」的橋樑。由學系接軌至臨床實習,我也明白不同的人格特質、生命經驗、價值觀,都能塑造出不同治療風格的治療師;因此,最終,只要自己能夠喜愛這門專業並以適合自己的方式付出努力、持續追尋,即是學習的真諦──而我希望自己在未來執業的過程中也持續學習、精進,繼續探索語言治療領域

馬偕宿舍向外看的山景及晚霞(圖片提供 / 張芷綾)
筆者介紹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  張芷綾

畢業於武陵高中  以申請入學管道入學


張芷綾,生理女,2001年生,桃園人,畢業於武陵高中。

愛好自由的水瓶座。興趣廣泛得像是從內子宮到外太空,不過最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重現動畫中的料理。

覺得人與人的互動是世界上最奇妙而美好的事情,因此踏入語言治療的世界,成為一名小小冒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