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9.4校務會議通過
壹、依據
一、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教育部108年6月12日臺教學(二)字第1080083209號函修訂版)。
二、雲林縣推動品德教育實施計畫(雲林縣113年2月15日府教學二字第1132410825號函)
貳、目標
一、以民主方式凝聚全校共識,藉由討論、思辨與反省,檢視並選擇可彰顯學校特色與需求的核心價值,建構親、師、生的具體行為準則與實踐。
二、整合校內外資源,規劃各種課程、活動、潛在課程,提升師生公民品德素養,發揮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典範之學習體驗,型塑品德校園文化氛圍,引領師生朝向知善、樂善與行善的歷程與結果。
三、深化家長與社區對品德教育的重視,增強其對當代品德核心價值及行為準則的認識與實踐,進而發揮家庭與社會教育的品德教育功能,並期與學校教育產生相輔相成效益,孕育具備有品德、富教養、重感恩、懂法治、知廉潔、尊人權的現代公民素養。
四、結合政府、家長與民間資源,強化社會品德教育功能,創造「善念、勤勞、正直、負責、感恩」的文化內涵,落實「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深耕品德文化。
五、融合聯合國永續發展計畫(SDGs)各項指標,建立品德教育與國際接軌之目的,體現品德教育為普世價值的重要性。
參、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雲林縣政府
二、辦理單位:雲林縣崙背鄉中和國小
肆、實施面向
ㄧ、落實品德教育推動小組運作,秉持多元參與原則,納入本縣16項品德核心價值,建構學校本位核心價值與行為準則,並納入校務發展計畫中,發展具體可行的實施計畫及策略,並逐步推動與執行。
二、將品德教育多元有計畫的納入各領域/科目教學、彈性學習課程/節數、學校總體課程計畫中實施,發展品德教育課程內涵,並鼓勵創新多元教學、研發品德教育教材教案與教學成效評量方法,及辦理品德教育教學與教育成果分享。
三、將品德教育具體彰顯於校園生活教育與各類活動中,發展融入品德核心價值之生活教育、體育、藝文、閱讀、環保、童軍、社團活動、學生自治及服務學習、親師生及社區互動等活動加以實踐,統整且長期持續推動,並透過媒體與網路加以宣導。
四、發揮校長與行政團隊的品德典範領導與具體實踐行動。
五、鼓勵教師參加相關專業與生命成長活動,增進教師品德教育知能,並落實教師為典範之言教及身教。
六、鼓勵教師運用創新品德6E教學方法,運用多樣品德教育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如思辨、討論、榜樣、體驗等)妥善規劃學生朝會、導師時間、班級輔導、日常生活教育及全校或全年級性質活動,活化品德教育內涵,研發教材、教案及教學成效評量。
七、澄清學生品德概念,透過班級公約、故事宣導、各領域課程融入、楷模表揚、閱讀心得分享、藝文競賽等活動及生活事件(如生活小善行、拾金不昧等)的機會教育方式,讓品德信念能於潛移默化中養成。
八、統整運用校內外資源,規劃校園品德教育學習區,積極營造能彰顯學校品德核心價值之校園景觀、規章制度、行為準則、獎懲措施及校園倫理,以型塑校園品德優質文化,落實制教及境教。
九、深耕品德教育宣導,配合教師研習與親職教育等活動,加強宣導「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及「雲林縣推動品德教育實施計畫」。
十、以多元方式評量學生在品德核心價值之認知、情感、意志與行為的提升。
十一、透過獎勵與表揚,協助學生設定合理、優質的品德教育目標,並能自我激勵以具體實踐。
十二、建立學校自我檢核與改善機制,促進品德教育的永續實施與效能之不斷提昇。
伍、實施策略
為具體、有效落實品德教育,符合社會期盼,鼓勵學校發展品德教育,本校採「凝聚品德核心價值、型塑品德教育環境、創新課程教學、推廣深耕、體驗反思」等5項策略據以推動相關工作。
一、凝聚品德核心價值
(一)優先推動教育部所列之尊重生命、孝悌仁愛、誠實信用、自律負責、謙遜包容、欣賞感恩、行善關懷、公平正義及廉潔自持等品德核心價值之具體實踐活動,並落實推動本縣四維架構「孝悌、尊重、感恩、勤勞、善念、自律、正義、合作、正直、誠信、守法、節儉、自省、負責、勇氣、思辨」等16項品德核心價值。
(二)本校適時參照學校特色及需求,秉持多元參與原則,建構學校本位核心價值與行為準則,並納入校務發展計畫中,規劃具體可行的實施計畫及策略,逐步推動品德教育,營造品德校園文化與願景。
二、形塑品德教育環境
(一)善用校園情境佈置,建構利於學校進行品德教育之學習氛圍。
(二)將品德教育融入各學習領域教學、彈性課程、班級經營及學生活動。
(三)鼓勵學校成員及家長成為學生學習典範,型塑品德美學文化,齊力發揮言教、身教、制教與境教之功效。
(四)透過獎勵與表揚,協助學生設定合理、優質的品德目標,並能自我激勵以具體實踐。
三、創新課程教學
(一)鼓勵教師透過創新品德教育6E教學方法,並研發教材(含數位化教材)教案及教學成效評量,促進品德教育教學的多元與豐富性,以實踐品德核心價值。
(二)辦理精進教師品德教育課堂教學研討座談及專業對話,將品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總體課程計畫」中實施。
(三)將品德教育多元納入各學習領域/科目、彈性學習課程/節數中實施,進行部分固定時段或時數之品德教育教學。
四、推廣深耕
(一)設置雲林縣品德教育教材研發暨推廣中心,促進本縣品德教育特色推廣與行銷。
(二)積極研發品德教育各項教學活動與教材,深耕學校品德教育內涵。
(三)建置品德教育推動網站,並結合社區與民間團體辦理相關宣導及實踐活動。
(四)札根與延展品德教育課程,發展品德教育生活美學課程,全面落實品德教育生活化與多元化。
(五)配合家庭教育中心結合學校辦理品德教育相關親職課程及推廣活動。
(六)定期遴選本校品德教育模範學生,作為楷模學習代表。
五、體驗反思
(一)建立品德教育實踐檢核機制,確保學校實施品德教育之執行績效。
(二)運用多元實施方式,檢視本校品德教育實施成效,作為改善與精進之參考。
陸、實施工作項目
為便利學校落實品德教育之運作,以有品家庭、有品教育、有品課程、有品教學、有品體驗、有品生活、有品校園、有品社會、有品楷模等9個要項為工作執行項目,並訂定具體實施方式。
一、有品家庭:
1.透過班親會、親職教育講座等宣導活動,向家長宣導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與有效策略,提升家長品德素養。
2.善用聯絡簿及校刊,強化品德教育,發揮品德教育的功能與目標。
3.鼓勵家長善用親子共讀時間,一起研讀有品書籍,培養學童正向態度,促進親子關係。
4.鼓勵家長讓學童在家多做家事,有禮貌及孝順等品德核心價值,型塑有品家庭的氣氛。
二、有品教育:
1.學校訂定推動品德教育實施計畫並積極執行,定期檢討與後設評鑑,期能發揮品德教育的功能。
2.開學初,辦理友善校園活動,零霸凌、零體罰及零性騷,營造和善、有禮又優質的學校文化。
3.善用教師夕會、領域研討會進行專業對話與分享交流,提升教師品德素養,進而提升教學成效。
4.辦理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之績優品德學校經驗分享。
三、有品課程:
1.透過本縣的品德教材,開創有品雲林的新亮點。
2.規劃品德教育課程,建置「雲林有品的品德教育課程資源網」,定期研修,創造課程特色。
3.配合108新課綱的精神,活化彈性學習課程,編輯縣訂品德教育課程,至少每週一節於導師時間全面實施。
4.透過校內外進修活動,增進教師品德內涵。
5.結合精進課程教學能力計畫,透過對話與分享平台,共同深化品德課 程觀,反思品德實踐,深化品德教育內涵。
6.每年九月、十二月和三月,配合中和小主播規劃「中和廣播站為愛點讚」活動,學生投稿寫下對身邊的人的感謝,並由閱讀推動教師擔任大主播於午餐時間進行播報。
四、有品教學:
1.善用縣級品德教育教材或自編教材,利用多元教學模式,活潑品德教材,提升學習成效。
2.透過彈性閱讀課程與相關閱讀活動,推薦有品書籍,鼓勵學生閱讀好書,達到好品德內化之目的。
3.結合童軍教育,傳達服務信念及態度,促進「日行一善」能與教學相結合,發揮相乘的效果。
4.鼓勵老師參加品德教育教學觀摩會,專業對話交流,提升教學技巧與策略。
5.制定每週品德忠心德目與核心價值,由當週導護老師進行行為目標設定,檢核學生每週都能達到好品德之目標。
五、有品體驗:
1.各校訂定生活教育實施計畫,落實有禮貌、有秩序與好整潔等行為規範,體驗班級好品德。
2.鼓勵學童參與對內或對外品德營隊及社團活動,學習團隊互助合作、尊重服務關懷等行為,體驗團隊好品德。
3.加強社會服務工作(如:清掃社區環境),深化服務學習態度,體驗服務好品德。
六、有品生活:
1.明文規定,各級學校須建立「以愛為本位」的品德核心理念(如誠實、孝順、尊重、關懷),並落實推動「善念、勤勞、正直、負責、感恩」的核心價值,建構學校本位行為準則,如期執行,定期檢核,深耕學校。
2.結合有品課程,導師時間安靜晨讀,推動有品閱讀運動,培養學童觀功感恩的態度,讓校園是充滿有禮的學校。
3.加強學生生活常規,善用各種集會活動,加強宣導與體驗,涵養良好生活習慣與公德心。
4.推動禮貌運動,讓「問早問好」的聲音傳遍整個校園,創造有品校園氛圍,提升社區家長對品德教育落實的觀點。
5.搭配「雲林有品交通好行」計畫,落實學生交通安全之虞,還能做到有禮貌。
七、有品校園:
1.校園規劃有品意象裝置與宣導海報,落實情境教育。
2.本校於學校官網建置品德特色學校的資源網絡,定期檢核,強化品德教育宣導與推廣。
3.結合課程、教材與活動,親師共同布置「班級布告欄」,傳達品德教育的精神,落實班級品德美學。
4.結合學生管教與輔導辦法與活動,推動校園品德運動,讓負面行為及情緒在校園消失,促使校園充滿正向良善的校園文化氛圍。
八、有品社會:
1.連結社區之社會資源,建構有品社會的資源網絡,定期交流,發揮資源互享、互助合作的社會觀。
2.鼓勵學童參與社會服務工作,實踐品德的社會關懷價值,培養學童的關懷心。
3.透過本校「純青學堂」師資,深化弱勢社群的協助與輔導,促進族群融合,實踐社會公平與教育正義。
九、有品楷模:
1.重視孝親倫理,獎勵學生孝行感人事蹟,並參加對外甄選,表揚品德好人才。
2.每年三月辦理「雲林有品,模範兒童」選拔活動,公開表揚典範品德好學童,發揮見賢思齊的教育成效。
3.每年十二月與三月規劃為「感恩月」,安排感恩系列活動,透過各式體驗活動,讓學生學習感恩。
柒、預期成效
一、建構學校新世紀品德與道德教育內涵
(一)營造關懷鄉土、感恩惜福的學習環境。
(二)增進教師落實品德教育的能力。
二、發展學校品德教育之特點,並配合教育改革各項重點,統整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或潛在課程,以發揮言教、身教、境教與制教等功能。
三、建立品德教育之核心價值、行為準則,及校園優質文化之方向與願景。
四、協助學生建立自己的價值系統,發展其道德判斷能力,付諸實行,成為一個能對自己、家庭、社會與國家負責任的人。
(一)透過課程與行為教育,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二)以生活教育學程紮根基。
五、促進家長與社區居民對於品德教育之重視,並增進其對於當代品德之核心價值及行為準則之認識與實踐,進而發揮家庭與社區教育之德育功能,並期與學校教育產生相輔相成之成效。
捌、考核:於學期末,利用推動品德教育檢核表(如附件二)針對本計畫執行之各項缺失進行檢討與改進。
玖、本計畫奉校長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