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後,相信將會有更多的空暇時間可以讓自己分配,為了讓大學生活更多采多姿,學習更多東西是我一大目標,在大一的時候,就要先想預估自己未來的目標,有了明確方向,做起事來才會得心應手,有條有理,這是我應對每一人事物所持有的態度,目標如下:
一、時間管理
我打算各個學年上學期都修到 20 學分 下學期盡可能修到 25 學分,至於為何如此安排,上學期通常是冬天,人難免有惰性,況且我每天通車來回 3 小時,天還沒亮就起床,天已黑才能到家,所以修 20 學分,我認為是我能力範圍所及。
下學期,夏天就是令人充滿活力,而且可以利用晝日的陽光多讀點書,同時達到節省電源的效果,所以盡可能把學分選滿。另一方面,我想在大一跟大二課修滿一點,之後大三大四才有更多時間可以分配給我想要做的事情。
二、資源應用
學費既然已花了這麼多錢,當然要盡可能利用學校資源獲得最大學習效益。所以,在不用延畢的情況下,大二時後我開始輔系,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學習廣博的知識,何樂而不為?
我之前所想要考的是財金系,但事與願違,不過也藉由輔系,讓我能國企和財金雙管齊下的學習。而修很多的課程,書籍的花費相當驚人,所以,我藉由認識學長姐及外系朋友的幫忙之下,省下龐大書本費用外,別人的筆記講義也可以作為學習的參考。
三、校內競賽-簡報技巧與時間分配
除了讀書學習知識外,也需要將自己所學運用在校內比賽,在大一選擇通識時,我選了「台灣環境與生態」,當時老師交代我們要做一份有關環境生態議題來作報告,由於對於每項作業、報告我都會嚴格要求,審核再審核,所花費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所以,必須找到會互相配合、不怕吃苦麻煩與自己理念相同的組員,做起事來比較有效率,而我和我小組的組員都會有共識,我們一定要提早開始準備,才能從容不迫,及達到我們的目標後繳交所做的成品,我們這組在報告上表現不錯,老師為我們報名比賽,榮幸獲得特優的殊榮,從中不只學到團隊合作所發揮的精神外,懂得時間上的分配,更增加自己對寫作的信心。
四、校內競賽-興趣也可以發揮作用
因為自己本身還滿喜歡聽歌和唱歌,平常音樂也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心靈糧食,聆聽能與我內心契合的聲響,並且學習體會他人創造出來的不一樣的色彩,這是我在苦悶的課業壓力下尋求樂趣的途徑。因為如此,大一時,得知學校有新生合唱比賽,立即呼朋引伴一同參加,在此因緣際會之下,也認識其他班級的知己,幾個月放學留下來練習,及最後上台的那一刻,享受舞台的榮耀,當宣布得獎時,我們的歡呼、擁抱、喜極而泣,這都是我們共同的美好回憶。
五、校外活動參與
除了校內活動以外,我希望自己也能有其他的經驗,所以在大一暑假我開始打工了,這是人生中第一次賺取自己的錢,而這賺取的錢不是隨意亂花,是作為我大三要開始補習考取研究所的基金;另外,我也希望在學校求學期間,能利用學校圖書館及老師幫忙下,把相關金融證照都能取得,作為我將來進入金融體系的一項認證。
五、考試應考策略
一般人都會說:「讀書要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但是對我來說,課前預習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會大幅增加,所以,我認為:
上課認真聽講
回家整理筆記,作為課後複習
考前再從溫習筆記
看完書絕對要再做題目練習,確保自己有確實把觀念融會貫通
考完試後,向一般人都會看自己哪邊有錯誤而去檢討,這固然沒有錯,但其實還不夠完善,必須把每一題 ABCD 每個選項,在腦袋一一想過,當你有遲疑時,就代表還不夠熟悉,必須再把書拿出來檢視還有哪邊還有不懂,這樣一張考卷可以讓你延伸很多細節和釐清觀念
另外,與同學交流不要以為是個很麻煩或浪費時間的想法,因為從他們身上你可以發現不同的問題,有時可能也是你自己沒注意到的,彼此互相切磋,意見交換,增加同學間的情感交流,所以,學習上其實不用花很多時間也可以達到好的效果
最後我想說的是,不管是求學的過程中還是做人處事時,難免會遇到困惑、不如意的事,如何讓這些小插曲不成為你成功之路的絆腳石,堅持對我來說很重要,唯有不放棄的心,才有解決問題的一天。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