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學生打工的爭議鬧得沸沸揚揚。而我,是學生同時也是打工一族。因家庭因素,必須在大學生涯中打工。或許在別人眼中,可能是笨蛋的行為,但是藉由良好的時間管理,打工非但沒有影響我,還增進人際互動上的技巧,也因為打工,我必須利用有限的時間做更多的事。也讓我有更深刻的體悟,知道能讀書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先說說打工,我從事的是餐飲業,乍看之下和我所讀的科系「心理系」沒有太大的關係,那我怎麼會說對自己的未來有助益呢?心理系未來幾乎都是從事與「人」有相關的工作,在工作的時候與形形色色的人接觸,每一個都擁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故事,只有用心去體會,看似平凡的人有會有不平凡之處。這個的體悟,對往後的助人工作,是一個又一個的基石。
上天是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個小時,要如何有效的運用時間呢?以我自己的經驗,由於假日都要打工,所以會更珍惜沒有工作的時候,好好運用那段空閒時間。
首先,我覺得十分重要卻往往也是大學生們很難做到的是「不遲到不翹課」。雖然一開始會有困難,畢竟離開家中,沒有爸媽的約束,但慢慢的改變一定做的到。我堅持每堂課都要到,要求自己不遲到,在課堂上盡量吸收,去記憶,想想生活中的例子,和生活做結合,這樣子之後在複習的時候事半功倍。在回家複習時,除了看老師標記的重點外,我也會再用自己的話謄寫一次在筆記本上,在寫的過程也小聲的念出所寫的內容。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及口到。藉由平常的複習,讓我在期中、期末考的時候,複習起來較輕鬆。記憶力也可以維持得比較久。
除了課堂上聽講及課外複習之外,我認為還有一個對學習也是十分有幫助的。那就是「當小老師」,在教同學的過程中,不僅僅可以幫助自己複習,常常還發現別人的問題,也是自己的問題。發現了許多看似理解卻一知半解的問題。其實教同學往往最大的受益者是教人的那一方。
另外,我利用課本上的知識,把它變成幫助我學習的好方法。在心理學中,一個常見的名詞「操作制約」,簡單來解釋一下操作制約是什麼,人們會考量做某件事的後果,是被獎勵還是被懲罰來決定之後作此行為的意願。在讀書的時候,我都會給自己訂定規則。例如:完成規定內的範圍,就可以看電影、看舞台劇,當然有獎也會有罰,沒完成該做的功課,就必須放棄其他想做的事。這樣一來,久而久之,自己就會習慣要把功課先顧好,才能去做娛樂活動。分清楚自己的角色,該認真時就認真,該放鬆就放鬆,這也是學習的不二法門。
大學生活,不單單只有被課業和打工所環繞。除了兩者以外我也參加很多學校的活動及利用閒暇之餘去做志工。系上的活動盡可能的去參與,因為我想認為這也就是與大學之前的生活最大的不同。還沒上大學之前,每天的課程都由學校老師安排好了,只要照著課表去完成好了。但大學最大的不同,就是沒人會替你安排,自己要去安排自己的時間。體驗一些以後或許都沒機會做事情,還記得每天晚上都練到好晚好晚的啦啦舞,雙腳都於瘀青了也在所不惜、籌備了許久給學弟妹精心策畫的迎新宿營、很正式的研討會亦或者是擔任課程助教。這些學校的活動,都豐富了大學生活。或許很忙碌,但對於我的生活很滿意,因為我樂在其中,
有能力付出的人是最幸福的,不管是在校內諮商中心當義工、去育幼院送娃娃、協助機構義賣,或是發揮自己所學得的專長到國中認輔等等,因為過去學習路上許多人給我的幫助,或許現在的我還是學生,無法出錢但是我可以出力。雙手向下,助人的感覺真好。
你也想擁有豐富的大學生活嗎?其實十分容易,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了解事情的輕重緩急,我相信每一個人,都能畫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成為人生中的學習達人喔!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平凡的每一天,用自己的力量去創造出不同的平凡。(這篇文章也是利用工作的休息空檔時間所完成的喔!)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