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和碩士的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選擇的科系通常都是自己感興趣、想要深入鑽研的領域,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能夠輕鬆掌握所有課程內容,科系的範圍很廣泛,其中一定會有我們熟悉且擅長的部分,也會有讓人感到陌生、甚至感到困難的課程。當面對這樣的挑戰時,我們該如何應對?難道只能因為害怕而放棄,甚至自暴自棄地等著被老師當嗎?這樣的念頭曾經出現在我的腦海裡,讓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然而,透過不斷的嘗試與調整,我發現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即使是不擅長的課程,也能一步步克服完成。
我並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但我始終努力學習,也時常提醒自己:「既然是自己選擇的道路,就要好好把它走完,為自己負責。」這句話一直支撐著我,讓我在面對困難時不輕易退縮,我也逐漸意識到,學習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已經會了,而是為了讓自己掌握新的知識,不斷成長。在求學過程中,我曾遇到過不只一門讓我感到挫折的課程,無論是在理論、設計方面,還是專業技術,都曾讓我感到吃力,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的第一個反應總會是沮喪與極度焦慮,甚至會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這個領域,但這些負面情緒是無可避免的,因此,我選擇先讓自己短暫地放鬆,給自己一兩天的時間去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暫時不去想這門課程的壓力,讓自己的情緒回到較好的狀態後,再開始思考該如何面對。
當我冷靜下來後,我開始仔細分析自己對這門課感到害怕的原因,是因為基礎概念不夠扎實,還是因為課程的進度太快,讓我跟不上?有時候,我發現並不是自己真的學不會,而是對這門課缺乏信心,或者一開始沒有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這時,我會提醒自己,不要急著給自己貼上「不擅長」的標籤,而是試著找出問題的核心,制定具體的學習計畫,而不是盲目地去學,我知道自己不可能一夕之間變成這門課的專家,所以我為自己設立了合理的學習目標,例如這週先掌握基礎概念,下週再進一步學習較難的部分,這樣的學習方式讓我不會因為一次聽不懂或做不出來就感到氣餒,而是一步步地累積學習成果。
此外,我也會主動向那些在這門課表現優秀的同學請教,觀察他們的學習方式,看看他們是如何安排學習時間、如何記錄筆記,甚至如何準備考試,透過與他們的交流,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學習技巧,讓我能夠更有方向地努力。我發現,有時候自己覺得很困難的內容,對於其他人來說或許只是某個知識點的延伸,這讓我明白,學習的關鍵不只是努力,還要有方法,並且願意向別人學習。除了同儕的幫助,我也大量利用數位學習工具,像是網路上的教學影片、線上課程等,都成為我補充知識的來源,有時候,換一個講解方式,或者從不同的教材中學習,會讓我突然明白某個概念,而這樣的突破往往帶來極大的學習動力。
當我努力學習了一段時間後,若發現進步幅度仍不明顯,我會選擇在下課後主動去尋求老師的幫助,我發現,許多老師都很願意幫助學生,只要我們願意主動提問,他們都會給予指導,甚至提供額外的學習建議,這也讓我意識到,尊重老師、按時上課、積極學習,這些行為不僅能幫助自己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也能讓老師更願意提供幫助,畢竟,如果自己經常翹課、不交作業,卻又希望老師幫助自己,那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
除了學習方法的調整,我也深刻體會到,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對於學習效率影響極大,當我因為壓力過大而熬夜學習時,反而發現自己第二天的專注力下降,學習效果變差,這讓我開始重視規律作息與適當的休息,也找到一些簡易瑜珈運動,讓我在高度緊繃的學習狀態中找到平衡。此外,我也會給自己設定適當的獎勵機制,例如完成一個階段性的學習目標後,就讓自己放鬆一下,看看喜歡的電影或吃一頓美食,這讓我更有動力去完成學習計畫,而不會覺得學習是一種折磨。
在透過不斷調整心態、規劃學習策略、利用各種資源、與人討論,甚至適當地放鬆與休息後,我發現自己可以逐步克服這些挑戰,學習的過程並不需要完美,而是要在一次次的嘗試與調整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每當我成功克服一門讓我感到困難的課程,內心的成就感與信心都會大幅提升,這種成長的過程,才是學習中最寶貴的收穫,我不再害怕面對陌生的領域,而是將它視為自己提升能力的機會,我也逐漸理解,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掌握知識,更是一種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經驗將伴隨著我,不只是用在學業上,也能運用到未來的生活與工作中。
回顧這段學習旅程,我從一開始的焦慮與不安,到現在能夠更有策略地面對困難,這樣的轉變讓我更加堅信,只要願意努力,不管多難的課程,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學習,我深信,學習是一場長跑,而不是短期衝刺,真正能夠讓人進步的,是在每一次遇到困難時,選擇不放棄,勇敢地迎接挑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