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學期,我已決定要好好修教育學程,以及我的相關領域有四個皆要完成,所以新學期我不但修了自己本科碩士課程、教育學程之課程,還有因為教育學程的領域下修大學部的相關應修課程,總共修了二十七學分,另外手邊的論文、教授的研究計畫助理皆要繼續執行。
這時我發現時間管理變成了最大的問題,每天的課程、報告、研究與討論壓得我喘不過氣,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能夠應付這樣的負荷,剛開始的我以雖然害怕但不能放棄的心態去面對,甚至還跳出「還是分配到其他學期修課」的心態,但我覺得未來的我會後悔現在怎麼不努力一點,所以我開始展開我的充實生活。上完第一週的課程,壓力真的無比巨大,我沒想到每堂課的作業報告皆不少,還有每週必須交的作業,當下的我真的不小心流了眼淚,很怕自己做不到,沒達到自己的標準。
第二週家人帶我出國玩,所以在第三週之後的每一週我都告訴自己一下課、一有空餘時間,就到圖書館,不管當下有沒有心態去,就是逼自己坐在圖書館裡,累了滑一下手機、走走看看有沒有有趣的書本,心開始靜下來,就可以開始好好執行課業報告及論文。
我的時間分配;
以上,就是我這學期目前每一週的進度與時間分配管理,可能有些人看了會覺得太緊湊,但這樣的生活其實很充實,也一直在為我自己的未來而努力,這過程我還發現圖書館真的是一個好地方,很快能讓人心靜下來,而且感覺有很多人都在努力,那怎麼能自己不努力呢,所以,為自己加油!
上述是我的目前時間管理大致的分配方式,再來我想分享較細節的時間分配與應用。首先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節奏,可以試著用許多時間管理工具來規劃自己的行程,例如之前我會在手機記錄每日行程表,但這學期課程太多,我改採時間的區塊法,讓一天的時間能被有意識地分成不同的工作階段,像是早上、中午、晚上來分別分配自己的時間該做哪些事,或是在細節用小時的方法,只是壓力就會變較大,但這樣的規劃讓我的時間分配很明顯更有條理,也減少了拖延與無效率的時間。
再者,情緒心態也是很重要,要學會取捨,接受不完美。其實我是一位希望自己在每一門課程、每一份報告上都做到最好的人,但這樣的想法開始讓我自己壓力倍增,甚至影響到學習效率與成效。後來,我慢慢開始學會去區分「必須完成」與「可以適當調整」的進度,並接受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能達到完美,過程並去維持身心平衡,才能讓自己長期穩定輸出,而我開始調整我的作息,確保自己每晚有足夠的睡眠(約六、七小時),並適時放鬆,例如在學習間隙安排短暫的社交活動或興趣追劇時間,讓自己能夠有喘息的空間。
目前在這幾週課程的過程中,我學到了時間管理不只是追求效率,更是一種找到適合自己節奏的過程,透過持續調整,不僅提升了學習效率,也讓自己能夠更從容地應對學術與生活的壓力,雖然挑戰重重,但也讓我對自己的學習方式與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成為日後更高效學習的重要基礎,也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分配自己的時間,有效率完成該完成的事項,為自己而努力,不讓自己虛度光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