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研究所生活,我我覺得就像是航海王魯夫的冒險旅程一樣,從一開始只是單純想當「海賊王」,一路上遇到各種挑戰、打怪、認識夥伴,慢慢找出自己的價值與定位。
回想當初考上研究所的那一刻,我以為只是繼續做設計、交報告、熬夜趕圖而已,但進來之後才發現,這不只是升級,而是整個學習模式的轉換。就像魯夫一出發就知道自己要當海賊王,但要怎麼當?中間要經過多少波折?他一開始根本不知道。
其實我選擇繼續攻讀研究所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大學四年我唸的也是設計相關科系,畢業後原本打算直接工作,但後來發現自己還有許多不足,加上對未來充滿迷茫,所以我決定先不要急著出海,而是回頭打造一艘更堅固的船。
進入研究所就像真的啟航一樣一開始很不適應,因為這裡不像大學只要按照老師教的照做就好,而是老師常常會問我們:「你的設計想要解決什麼問題?」「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個包裝的定位是什麼?」每一個問題都像是一記重拳,讓我發現自己以前其實只是在「完成作品」,卻不一定真的在「做設計」。
研究所的生活說真的沒有比較輕鬆反而更容易感到迷惘,特別是當身邊的同學有人得過很多獎項、有人有很多實務經驗、有人的設計邏輯相當清晰,自己就容易陷入比較心態,但我也慢慢發現,每個人的航線不同。
所以我也學會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要只看別人的進度,而是專注在自己的節奏上。我開始把時間花在整理資料、找參考案例,也會買線上課程學習軟體技能,這些努力雖然不像大學那樣會立刻看到成果,但它們慢慢累積,讓我在報告、提案時更有依據。
另外研究所跟大學很不一樣的是,這裡很重視討論和互動。也因為這樣,我很珍惜與同學們合作交流的機會,我們會互相回饋作品、分享資源、甚至一起熬夜趕作業,就像魯夫的夥伴一樣,我也有了一群可以一起努力、一起打怪升級的隊友。
走到現在,我認為學習沒有標準答案,也不一定有「最快的方法」,但我發現只要願意試錯、反覆修正、知識就會內化成自己東西。
在就學期間,我把自己塞得很滿,像是擔任了教授的研究助理,協助整理資料、跑問卷,讓我實際看到老師在做研究時的思考邏輯;我也在系上的創客空間工讀,幫學弟妹們操作機器、排解問題,這也讓我更加熟悉印刷流程以及學會怎麼用更清楚的方式教人,這對之後進入職場或帶團隊都是很實用的經驗;除此之外,我也接了校內圖書館的活動海報設計、參加了一些校外的競賽和產學合作,希望能把所學應用在實際的案子裡面累積相關經驗;同時我也參與了兩岸以及海外的設計交流活動,透過短短幾天的參訪也能夠讓我增加一些國際視野。
如果說「海賊王」是一種對夢想的執著,那我覺得設計這條路就是屬於我的偉大航道。每個人上船的時間、航線都不一樣,但只要願意持續學習、不怕挫折、相信自己,最後一定會找到自己的 One Piece。
讀研究所不只是為了拿一張學歷文憑,而是讓我有機會暫停一下腳步,好好看看自己的航海地圖,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出發?我要去哪裡?」現在的我,還在海上航行中,可能還沒找到終點,但我知道只要持續學習、勇敢前進,這就是我心中成為海賊王的必經之路。對我來說,「成為海賊王」不一定是名聲或得獎,而是成為一個可以用設計創造價值、改變世界的人,這也是我現在努力的方向。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