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故事為我在擔任華語義工的經驗。我教一位來自澳洲的外國人學習中文以及台灣文化。一開始跟他透過傳訊息的方式得知他也喜愛藝術,我們互相分享作品背後的意義,接著分享文學。
我們的第一次見面在咖啡廳,他請我教導他中文音調的問題,才讓我發現外國人其實很難處理中文音調,我試著以手勢的方式讓他跟著發音。另外還有相似字詞的差異,我透過反覆舉例讓他得知字詞的不同,也請他利用周遭的物品照樣造句,他才慢慢理解句子與字詞的利用,這給我很大的成就感,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像個老師在教導學生。
以前或許對於自身不是專業華語教師背景而產生了自我否認,沒有信心能夠使外籍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明白,但之後的我漸漸明白,語言教導的任務,只要自己能使對方明白原本不懂的地方,就算是教學了。同時也體悟到當學生有很多問題時,自己的腦袋會很燒,因為要回答許多方向的問題,所以成為教學者本身也必須不斷的充實自己。成為一位教學者不容易,因為當學生提出問題時,你是他接收知識的第一線傳遞者。
後來,我們去龍山寺、西門町、大稻埕、迪化街等,帶外籍生去走訪他沒去過的地方。他很喜歡台灣傳統的建築,也覺得物價很便宜,他在迪化街買了原住民的紀念品打算送給澳洲的朋友。從他與我的對談,我深深感受到他喜愛台灣以及原住民。我們也很幸運在迪化街,遇上 GQ Suit waking 時尚走秀活動,當時很熱鬧,各種攝影機及明星與粉絲擠滿街道,他拿起相機記錄這一切。
我們在那兒待了許久,我吃了陽春麵,他吃了魯肉飯,我透過菜單讓他知道台灣的料理的模樣,同時他也分享之前在大學期間做過關於「歌仔戲」的專題介紹,使他決定來到台灣一定要親自看歌仔戲的演出,所以我跟他介紹迪化街裡有「大稻埕戲院」,裡面有連續幾天的歌仔戲演出,在之後他自己跑去看演出了。透過擔任義工,我把台灣傳統歌仔戲宣傳出去了!
太陽下山後的晚上,我與他行走於大稻埕碼頭,走到一間廟的廣場上,看見許多健壯的伯伯阿姨,一人擔任歌手,其他人則是在背後擔任伴舞的部分,我與他看得津津有味,有一位伯伯給予我們各一杯薑茶,在寒冷的夜晚得到溫暖,我身邊的外籍生被說「你中文很好耶!」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時他需要有思考時間,也有講錯的時刻,但我很習慣的說「你很棒」他同時也教導我少許的英式口音,在最後的見面,他感謝我的耐心。
我一直認為學習一件新語言或是新技能都不容易,而我更在意以鼓勵式使人勇敢說出口、做出來,以引導的方式學習與思考。我覺得勇敢並不是每個人天生就具備的特質,有些人是被隱藏而有些人則是外放型(本來就不怕自己產生錯誤)。
總結,在與他交談的過程中,我感覺離澳洲這個國家不遠了,透過交流認識澳洲各地區的差別,也讓我聽見真實的英式口音,確實比美式發音優雅(我個人的感覺)。
我們約定好彼此再聯絡,雖然短短幾個月,學習語言不容易,有時候確實不太合理解彼此的想法,但「耐心」、「傾聽」、「專注」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最重要的助手,包含教學者與被教學者。同時更重要的是,我喜歡教學使人明白的成就感,原來自己可以教導他人,雖然稱不上專業,但也從中體會到角色的變換,例如在擔任教導者的身份就要臨時應變學生的各種問題,同時你自己需要有一定的見識度,在從中尋找資訊給外籍生的時候自己也意外在資訊中獲得了知識。
下次時間如果允許,我想再參加一次義工。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