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會想申請國科會的大專生研究計畫,是想在大學期間挑戰自我,也能從過程中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甚至能學習如何蒐集文獻、設計研究模型和撰寫研究計畫等。而後,我決定好想研究的領域,就開始了解系上各個教授們擅長的專業有哪些。很幸運地,我找到擅長銀行放貸信用評分、ESG 領域、迴歸模型的羅教授,並討論出主題為「碳排放管理和碳稅徵收對銀行放貸影響之研究」的研究論文。
一開始,需要撰寫十頁以內的研究計畫,其中內容包含摘要、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文獻回顧與探討、研究方法及步驟等內容,而我覺得當中最具挑戰性的是撰寫研究方法,光設計研究模型的架構就令人很頭痛,幸虧指導教授給予我方向,讓我在資料庫找尋相關數據的時候比較有方向,這裡也很推薦需要查找或整理數據的同學們,可以多加使用臺灣經濟新報資料庫(TEJ),其作為本土規模最大的財經資料庫及投融資相關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且當中收錄的資料範圍包括總體經濟、企業營運資料、證券等交易資訊,我大多資料庫的資料亦是從中輸出整理的。在整理數據的過程,我也學會如何清洗資料,並和老師學習用迴歸的方式來找出變數之間的關聯性。
此外,我也有遇到幾個難題,像是許多資料分散且不完整,舉例說明,銀行放貸資料與企業碳排放資料通常來自不同的來源,且格式各自不同,會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清理與整合。並且找尋到的數據大多龐大又複雜,面對上萬筆的資料,如何有效管理與做好分析成為一大考驗。然而,指導教授在我迷惘時提供了很多具體的建議,像是如何尋找更完整的公開數據庫,也就是我後來使用的臺灣經濟新報資料庫,並指導我如何透過資料處理工具提高整理數據的效率,甚至協助我檢視數據的正確性。在教授的指引下,我學習使用 Python、SQL 與 Excel 等工具來處理大量資料,從中學習到更有效的方法去清理和整合資料。然而,經過一次次的嘗試和修正,終於成功建立了初始的研究模型,也能更好地去撰寫預期成果的部分。
文獻回顧與探討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過程中,我閱讀了大量與綠色金融、碳排放、碳稅政策和銀行放貸、ESG變遷等相關文獻。從各個文獻中也逐漸了解碳排放是如何影響企業的重要決策,且近一步影響銀行的風險評估與放貸標準,並學會如何整理、分類文獻的論點,找出可研究、延伸的問題。老師亦鼓勵我透過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培養出自己對議題的分析見解,從中培養邏輯批判能力。關於文獻回顧與探討,我也推薦使用 Google Scholar 和銘傳大學圖書館的電子系統,這兩款網站都可透過搜尋的方式找到相關書籍和期刊文獻,且大多內容都能借閱或下載內容來參考,也能配合 Endnote 彙整文獻資訊,這些網路上的資源使我整個研究過程都方便許多,節省很多處理的時間。
完成第一階段的論文後,後續需要找老師寫推薦函、繳交各項申請書等繁瑣作業,最後是等待結果,幸運地,六月公布計畫案通過的名單有我和指導教授的名字,這也表示專題研究計畫得以繼續深入研究,且要完善文獻內容、實施研究模型、撰寫成果報告書等。不過,這對於申請國內、外的研究所十分有所幫助,且能培養自身做研究的思考模式、學術論文的寫作及整理文獻的方式。再者,還能更深入地學習專業知識,有了這個計畫,會讓自己更有動力去閱讀相關領域的期刊和文獻,並從中了解該領域的基本概念,以強化自身的學術專業。此外,因為專題計畫有被錄取,科技部每月將會提供研究助學的補助金,為期 8 個月,使我更有動力去完成該計畫。
目前此專題計畫正在進行更好地收尾階段,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專題過程中,我經歷了無數次的自我懷疑與挑戰,每一次的突破都讓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學會了如何發現並解決問題、如何有效管理時間,在各種壓力下完成任務。透過這次研究,我也對於綠色金融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像是當企業被迫面對碳排放管理與碳稅成本時,銀行作為金融支持者,需要調整放貸策略以平衡環境風險與財務風險。而這些理解,使對金融議題有興趣的我,更加認識金融領域過去的變遷和未來的發展前景。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