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本不想轉學,到最後來到這裡,我慶幸自己把握了最後一次機會,否則未來我可能會不斷後悔。
當我以大一新鮮人的身份進入私立大學的國際企業學系時,我滿懷期待並充滿信心,計劃如何學習更多技能,同時兼顧學業與大學生活的青春回憶。我原以為「國際企業學系」這個名稱代表著我能同時學習英文與商業知識,然而,隨著課程的深入,微積分、統計學、會計學等科目接踵而來,讓從小對數學一竅不通的我逐漸感到吃力。儘管仍從這些課程中學到不少知識,但由於這些並非我的強項,學習的樂趣逐漸消失,讓我開始對上學感到抗拒,甚至寧可將時間投入打工,因為我清楚這不是我未來想走的路。
由於大考失利,我只能勉強選擇自己「感覺」有興趣的科系。從大一開始,我便與家人不斷討論轉學的可能性,希望能就讀自己真正喜歡的科系。然而,當時的我認為轉學太麻煩,準備考試、查找資訊的過程讓我比待在不喜歡的科系還要抗拒。就這樣拖到了大二下,由於出席率過低,我收到了退學通知書。辦理復學半年後,我終於下定決心尋找適合自己的科系,並積極準備轉學相關事宜。
我深知轉學是一條艱辛的道路,不僅要離開原有的朋友圈與熟悉的環境,還需要獨立生活,同時努力追趕新學校的課程進度。我第一次嘗試轉學是在那年寒假,當時我只報考了一所高中時夢想進入的學校及科系。然而放榜後,我僅以 0.1 分之差落榜。當下雖然失落,但也讓我明白,也許那所學校並不適合我。於是,我開始搜尋歷年的暑期轉學資訊,並規劃報考多所學校與科系。這次我不再盲目選擇,而是審慎思考,因為我知道這是最後的機會,必須牢牢把握。
在靜下心回顧過去的學習歷程、興趣與工作經驗後,我想起自己從小到大都熱愛英文,不僅擅長,且從不抗拒。這次在報名前,我向一位英文系畢業的學長請教,他讓我了解到自己並不適合文學類課程,也因此明白單純的英文系可能不是最適合我的選擇,因此,我決定報考銘傳大學的應用英語學系。最終,我除了報考應用英語學系外,我還是報考了自己有興趣的科系,所以也報考了另一所學校的哲學系。結果,這兩個科系我都錄取了。面對抉擇,我反覆與家人、朋友討論,最後決定選擇應用英語學系。我迅速做出了決定,並興奮地準備迎接新的學習旅程。
轉學後的第一個學期,我全力以赴。由於從商科轉至應用英語學系,我等於完全轉換跑道,且原先的學分無法抵免。但這次我抱持著滿滿的動力,給自己訂下兩年內順利畢業的目標。我修滿學分,細心規劃每學期的修課計劃,並主動尋找與科系相關的打工機會。儘管家人希望我專心唸書,不必操心經濟壓力,但我仍選擇兼職,藉此深入了解自己是否適合這個領域,同時學以致用。
剛到的第一學期,我忙於適應環境、熟悉上課模式、尋找打工等事務,幾乎沒有時間思考社交問題。不過,透過課程的分組活動,我逐漸結交了一些朋友,老師們也關心我的情況,使我慢慢熟悉班上的同學。隨著關係日漸緊密,我更加堅定與大家一起畢業的決心。原以為自己會因為忙碌而難以建立友誼,但我卻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給予我幫助的人,也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前進。
如今,我即將畢業,回首這段轉學的歷程,無比感激當初勇敢做決定的自己。謝謝那時候的我,沒有害怕離開舒適圈,沒有因為其他人的想法就懷疑自己,願意認清自己的不適應,並果斷選擇離開;也謝謝家人與朋友,即便他們私心不希望我離開,卻仍願意與我理性分析、支持我的決定。即便到了這個階段,我仍會想著:如果當初選擇哲學系,現在的我會是什麼樣子?不過,我仍深信自己沒有浪費最後的機會,而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在這裡,我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發揮了所長,也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加明確了未來的方向。
跌跌撞撞才走到這一步,我相信,未來的我能夠更堅定地做決定,不再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即便跨出舒適圈,也要選擇自己熱愛且願意努力的方向,成為更好的自己。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