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四年即將過去,這四年來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很多人到快要畢業時,才會突然發現自己好像對於未來沒有任何想法。距離畢業的日子越來越接近,這股壓力是一層一層籠罩著我們,而我們常常在這樣的時間點裡迷失方向,感到徬徨和害怕。與其在最後關頭才匆忙尋找出路,不如趁早開始實施行動,有意識地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這樣畢業之後才不會手足無措,也更能好好地迎接下一階段的人生規劃。以下我會以自己為應屆畢業生的身份來提出幾件在畢業之前可以做的事情作為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還在就讀大學的同學們參考。
第一件事就是參加校園的企業博覽會。很多學校每年都會舉辦校內的企業博覽會,有的人就會認為這樣的活動,是接近畢業的學生才需要參加的,但其實這種活動不應該只有在大四才參加。我個人的看法是在大一、大二時可以先從自己系上的課程設計了解自己能學到什麼,然後做一點功課延伸出未來畢業的我會具備什麼專業能力,我未來能夠從事什麼工作領域,我是否還需要繼續往上念研究所等等,到了大三後就可以開始去參加校內校外的企業博覽會,針對自己有興趣的企業與職缺內容去提早認識跟詢問,不但能更認識自己有興趣的產業趨勢與職場文化,也更有機會與該企業交流,進一步了解背後實際需要的能力與條件。而且更重要的是,參加企業博覽會也可以找到自己未來想實習的單位,有的企業會開一些實習缺額,在你初步了解後,就可以開始慢慢練習如何介紹自己、準備履歷,為自己增加亮點,以利未來投入職場。這些看起來與課堂毫無關聯的小事情,最終都會在你未來求職路上發揮巨大的作用。
第二件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與班導師或是自己信任的老師聊聊自己的近況與想法。很多人都以為大學老師只是負責上課或處理學校事務而已,但其實老師們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與學術視野,他們看過許多學生的成長跟選擇,所以能夠提供我們不同的角度思維與觀察,為我們的迷思盲點給予建議。與其自己一個人對未來的焦慮不知所措而不知道該怎麼辦,不如找個自己能信任的老師聊一聊。或許透過這樣深入的對話,就能夠釐清自己不曾注意到的盲點。而且老師不像外面的職涯顧問那樣陌生難以親近,他們往往更了解我們在校的學習表現與性格特質,因此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放心的說,老師也更容易給出實際的建議,雖然老師的建議未必完全都是正確,但在思考的過程中,會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的選擇。有時候他人的一句話,就可能改變我們對未來的看法與安排,所以不要再一個人埋頭煩惱,找自己信任的老師聊一聊效果會很不錯的!
第三件事是非常值得在畢業前完成的,就是善用學校提供的資源。在學校的資訊系統上有一個叫 UCAN 就業職能平台,我們可以透過該平台的職業興趣探索、職場共通職能診斷、專業職能診斷這三個部分去選擇自己需要的做測驗,或是全部都測一次,然後再根據測驗出來的結果去了解自己適合什麼職業,可以往哪個領域發展,哪個部分還需要加強,只是 UCAN 平台的缺點是沒有專人可以諮詢,只能根據測驗結果自己分析。假如還想要更深入了解自己,也可以報名像前程規劃處提供的 CPAS 測驗,這種測驗會根據不同的面向給出一份分析報告,包含你這個人的性格特質、職場價值觀等等。在完成測驗之後,還會有職涯諮詢的服務,讓專業的諮詢師可以從測驗結果分析你這個人,給予我們更良好的建議。我自己也是聽到諮詢師分析我的性格才發現其實我是個是好奇心很強,喜歡勇於挑戰的人,但我的積極性不夠,因此導致做事總是拖泥帶水,另外,我也有利用該次的諮詢時間,詢問怎麼製作個人履歷表,諮詢師也和我分享幾個範例,告訴可以怎麼寫,才會條理有序,聽完之後真的獲益良多。這樣的資源對很多學生來說,是一個寶貴的機會,尤其是當我們對未來毫無頭緒的時候,可以成為我們認識自己的方式。
第四件事則是從自己的過去選課經驗當中,回頭去思考哪一些課程是讓我們感到很有興趣想要長期發展的。這個方式其實是判斷自己的興趣所在的線索之一。很多學生常常會因為學業壓力被分數牽著走,所以在選課的時候只是為了分數漂亮或與朋友一起才能感到安心。儘管如此,我們都可以靜下心來回顧這幾年上過的課,稍微整理一下,就能發現自己到底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例如,我在大學期間選修了各式各樣的課程,而在大三下學期時,我開始回想自己修完的這些課有哪些領域可以讓我長期發展,後來就發現我還是喜歡自己的原科系,而且投入國家考試成為公務員是我未來想要的職業,所以我會開始根據這些去規劃自己的生涯,是要繼續考研究所還是專心準備國家考試,都是值得我去思考的。
最後,在畢業前,請為自己設下一個小小的目標。這個目標可以很具體,像是看完一本投資理財的書籍、撰寫一份完整的求職履歷表、提前了解未來研究所的課程內容等等。這些小小的目標如果完成了,可以讓我們在畢業那天,感受到自己確實準備好了,而不是空著手離開校園。畢業不應該是我們人生的終點,它可以是一個嶄新的起點,所以我們不該只是被動等待機會,而是要主動出擊,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可能性,共勉之。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