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近半年,我嘗試了兩次離線練習。最開始的動機,來自於我讀到的一本書——「離線練習」,書中提到社群媒體對人的影響。這讓我也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對社群媒體的依賴,也讓我想起自己曾經嘗試過類似的挑戰。很巧的是,就在那一陣子我忽然覺得自己很久沒有「離線一陣子」,藉著這樣的機會,決定開啟這一次的挑戰——進行一個月的社群媒體離線練習,看看這樣的挑戰會引起什麼樣的改變。
挑戰開始前,我決定先刪光自己手機裡的社群媒體,所以幾乎所有的社群媒體都被我刪掉了,包含每天都一定要看的 IG 和 threads,並在我常用的幾個社交平台上打上自己正在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離線挑戰,希望透過公告提高達成率。當時,我心裡想著,反正以前也有過類似的經驗,應該不會太困難。結果我低估了自己對手機的依賴程度,或是說低估了社群媒體對我生活的影響,所以在這次挑戰的沒幾天,就讓我意識到自己對手機的成癮程度遠超過我的想像。
在開始的頭幾天,大概是因為新鮮感,所以挑戰進行得還算蠻順利。我能夠在沒有社群媒體的日子裡,繼續完成功課,偶爾和朋友出門吃飯走走,甚至有一些新的嘗試,例如:重拾很久沒有的閱讀或是到外面散步,但很快的,我就開始意識到一些問題。首先是雖然我已經將所有相關的程式都刪除了,但我仍常常不自覺的打開手機首頁,習慣性的點原本社群媒體的位置,每次當我停下來,才會突然想起自己已經將它們移除,因為不斷出現這樣的狀況,讓我對自己失去了一些信心,也因為發現這樣的現象,所以讓我意識到社群媒體已經成為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單單只是娛樂工具,而是日常生活的很重要的一塊。
另外,我也發現自己開始常常就算沒有任何通知或訊息,也會反覆打開手機,手就是會習慣性的點開,然後下拉看看有沒有什麼新訊息。現在回想起來,感覺是那時候的我,好像會對錯過的資訊感到焦慮,這大概就是之前在某篇文章有看到的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吧!這也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這樣的焦慮感其實蠻嚴重的。
接著,當挑戰的初期新鮮感漸漸消失後,焦慮與煩躁的情緒開始浮現,這些情緒讓我感到生活突然卡住,好像失去了某個重要的東西,所以每當有小小的空閒時間,我便會開始感到無所事事,感覺被空閒困住,而且就算是做其他事情,似乎也無法填補內心的空虛。雖然事先我就知道,因為自己平時的空閒時間幾乎都被手機佔滿,所以這個挑戰過程一定會出現「無聊」的時刻,雖然有準備一些事情做,但都沒有辦法成功的讓我在初期轉移注意裡,就從這件事來看,讓我覺得自己對這次的挑戰準備不夠充足。
然而,幸運的是,因為是一名學生,所以課業壓力某種程度上幫助我分散了對手機的依賴,也因為我需要花了大量時間在讀書上,所以這部分的時間填補了部分我對社群媒體的需求。儘管如此,隨著挑戰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我的焦慮感依然存在,甚至在挑戰的中期,焦慮達到了一個高峰,但幸好,這種情況直到挑戰後期慢慢地下降,我漸漸適應了沒有社群媒體的生活,情緒也漸漸穩定下來。
挑戰後期,我發現自己對手機的依賴慢慢減少了。我已經能夠更有餘裕的去面對無聊的狀態,開始能夠在空閒的時間中找到穩定自己的方法。我也漸漸不會因為無聊而感到焦慮,開始能夠享受閱讀、冥想或獨處的時光。然這段時間並非完成沒有煩惱或問題,畢竟有些資訊,如果沒有使用社群媒體就無法第一時間知道,這種無法立刻得到資訊的感覺,還是會讓我感到不太方便。
雖然如此,這次挑戰讓我受益良多。剛結束挑戰的時候,雖然我回到使用社群媒體的狀態,但我明顯感覺自己已經和以前不同,因為我的使用次數大大的降低,而且我的焦慮感似乎也有減緩一些。這次經驗讓我更加了解自己對手機和社群媒體的依賴程度,也讓我意識到過多的資訊其實會對我的情緒產生不好的影響,可能會產生很多的焦慮。因此,我也開始學習如何適量的使用社群媒體,避免再次陷入 FOMO 的焦慮中。
隨著挑戰結束,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我開始期待自己能夠定期進行短期的離線練習。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次挑戰,而是一種自我療癒的過程。適時的「離線」,可以幫助我找回內心的平靜,也讓我重新檢視自己與社會的連結。或許這樣的練習,可以是我保持心理健康和情緒穩定的一種方式。
總而言之,這兩次離線練習不僅僅是對於生活方式的反省,也是讓我看見社群媒體的影響,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學會如何適當的使用社群媒體,已經不能只是選項,而是一種需要學會的能力。我想,我會期待自己定期做這樣的練習,找回內心的平靜吧。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