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與大家分享的是我考取五年一貫碩士的歷程與學習心得。每個人選擇攻讀碩士的理由都不同,對我而言,這是一段自我探索、重新認識自身能力的旅程。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談談我從動機、自省、準備、面試到論文構思的心路歷程。
我一直對創新科技懷有濃厚興趣,雖然本科所學並非純資訊領域,但在大學期間,我接觸到了區塊鏈與資料分析等主題,激起了我對這些新興科技的熱情。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將自己的興趣與未來職涯做結合?然而,我也發現,大學所學往往侷限於課程範圍,對於我想深入探索的方向仍有許多不足。因此,我思考碩士是否是一個必要的轉折點,來幫助我進一步強化專業能力。
下定決心考研,對我來說其實是個不小的挑戰。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必須同時兼顧課業、打工、準備資料與面試,有時甚至懷疑自己做這個決定是否正確。但回頭來看,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放棄。很多成功人士都說:「不要等到萬事俱備才開始,也不要害怕嘗試與失敗。」但我其實常常害怕失敗,也在意他人的眼光,所以遲遲不敢踏出那一步。
準備自我介紹與面試資料時,我重新審視自己在大學四年間所累積的經歷與能力。我發現,儘管過程中有歡笑也有挫折,我卻無形中累積了一些能夠代表自己的「小成果」。那一本本報告與專案,就是我這幾年努力的證明。
面試當天,我非常緊張,原以為會被問到很艱深的專業問題或是論文大綱,沒想到實際的問題卻比較生活化,也很實際。例如:「如何向別人解釋什麼是金融科技?」「為什麼你想念碩士?」「大學學到的專業知識與研究所的差異是什麼?」這些其實都是我早已思考過、也很有感觸的問題。回答時,我沒有背誦完美答案,而是用真誠和條理分享自己的觀點與故事。結果面試比我預期得順利,也讓我學到一件事:我們總以為的困難,往往在踏出那一步後才發現,其實沒有那麼可怕。
談到論文準備,這一塊對我來說相對陌生。雖然過去有做過不少報告與專題,但「寫一本幾萬字的研究報告」對我來說仍是一個有點抽象的任務。起初感到有些迷惘,不知道該從何下手。但後來我發現,一個很有用的方法是:從自己有熱情的主題出發,再去查找學術文獻與實務需求,找出兩者的交集。這樣研究不再只是為了畢業,而是一段能夠投入、真正感興趣的探索旅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最終決定以「區塊鏈與人工智慧在詐騙防制上的應用」作為我的研究方向。靈感來自於新聞中不斷報導的金融詐騙與資安漏洞,加上我們有一門課曾學習如何透過虛擬錢包追查洗錢行為。於是我開始思考:能否運用 AI 的偵測能力與區塊鏈的資料不可篡改性,設計出一套實務可行的反詐騙系統?雖然目前仍在構思階段,但這樣的研究方向讓我充滿動力,也更加認同「學以致用」的價值。
這整段準備與申請的歷程,我學到了很多,也有幾點想與還在迷惘的人分享:
認真思考動機,比選校更重要的是適合自己的方向與目標。
別人怎麼選不一定適合你,真正能讓你堅持到底的,是你內心的渴望與興趣。
備考過程難免孤單,但請相信「持續做就會看到成果」。
不用一開始就完美,只要願意踏實前進,結果自然會回報你。
研究所不只是學科訓練,更是自我定位與職涯過渡的橋樑。
你會在這裡重新整理過去,也描繪未來。
面試時展現熱情與誠意,比完美回答更重要。
教授們在意的不只是你會多少,而是你有沒有潛力、有沒有動力。
別害怕跨領域,只要你有學習動力與好奇心,轉換跑道不是問題。
很多價值與機會,都是跨界之間創造出來的。
對我而言,這段考碩的旅程不只是一個選擇,更像是一場對未來的承諾,也是一場對自己的挑戰。我學會了如何規劃、如何堅持、如何說服他人、也說服自己。雖然現在只是剛踏上新旅程的起點,但我比以往更加篤定自己的方向,也更有勇氣去面對未來的不確定。
希望我的分享能為正在思考人生方向、準備轉折點的你,帶來一點啟發與鼓勵。記住,終點從來不是夢想,而是你每天踏實走出來的現實。未來,我也希望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把學術與實務結合,成為能真正解決問題的人。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