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我沒有很愛讀書,我是屬於能讀但是不愛讀的學生,成績時常都是倒數的,但是我也從不在乎,渾渾噩噩的過完高中三年,一直到了大一我也都還是這樣,上課常常最後一節點名才來,覺得有過就好,來學校也都是來交朋友來玩的。但是人的一生中總會有轉變的到來,從大一班排 20 幾,有一天陰錯陽差看到我下學期的排名突然變 7,這大幅的進步激勵到我,頓時覺得我不該再浪費大學的學習機會,學校開的通識課、系上開的必修及選修課,我應該好好學習,好好善用資源,來為未來好好做準備。
大一到大四我修了許多課,經過一個學年的摸索後,我找到我感興趣的課程,包括與航空相關的課以及跟英文有關的觀光課程,鎖定好想學習的領域非常重要,可以讓自己更專注,因為興趣而產生的學習動力絕對比其他動機來的更加有幫助。其實很多人讀書可能是為了金錢、學分又或者是因為其他人對自己的高度期許等等…,但是為了自己讀書是我大學這幾年下來所體悟到的,認真讀書及學習可以為自己增加深度,也會有獎學金可以領,讀書真的可以賺錢不再是夢!
在這四年的修課的過程中,從選課的環節就必須有策略,可以參考銘傳金手指,裡面有學長學姊分享關於老師或對於這門課程的想法;也可以從背後了解每位老師的背景、專業。每位老師一定都有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不管在通識課、選修課及必修課,可以先設定好要修哪些課又或者是要修哪位老師的課,這點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如果隨隨便便選了一門課,很有可能不知道這門課的目標及內容,選課最基本的就是要學習到東西而不是要湊學分用的。
大二的時候,我對「觀光英文」這門課特別有印象,我大一大二的英文必修課因為 0 學分所以決定免修掉,但是我覺得必須要保持能夠聽到及練習英文的環境,加上授課老師又是我們系上一位非常優秀的老師,我相信通過課程我可以學到東西。
在每一個課程的第一堂課,老師都會介紹課程目標及課程內容,如果覺得不適合自己也不用勉強,因為學校有退選機制,可以讓我們有一個彈性的空間來做選擇。舉例來說,我在觀光英文這門課想達到的目標就是讓自己保有練習英文的空間,一週至少有一天可以聽到英文;可以在課程中學習到觀光方面的英文對話、英文專有名詞等等,在達到這些目標之前,要先設定一些小任務,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是上課不缺席,這是對老師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一個尊重及機會,無故缺席對學習上不會是一件好事。再來,就是上課保持專注,每個人回家不見得都會複習當天課程,一個禮拜也就三節課的時間,真的不多,所以上課時間一定要好好運用,多跟老師的互動可以幫助學習,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自己更沉浸在課程當中,老師也會因此更認識你,不只會在課程中幫助你,課業之餘也可以幫助到自己。
自己的練習也很重要,許多老師課後都會將上課的資料及內容放至 Moodle 供我們複習,如果有時間可以下載資料,空閒之餘拿出來當作課外讀物閱讀,像我會把英文文章下載下來,在電腦中分別設立一個學期中各個課程的資料夾,不管是在當下或者是未來都可以拿來作運用。
最後,在每一堂課的一開始我給自己設立一個目標,像是如果有考試的課,期中期末考會設定考試要達到的目標,從以前 80 分,慢慢提升到 85 分,再到 90 分,有目標的方向去努力,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會有所幫助的;相對地,如果課程是用報告來算分的,可以提早開始準備。舉例來說,我有修過一個叫做觀光法規的必修課,在學期初會說明報告要做什麼、內容指定等等,我們在這堂課要做的就是設計一個跟觀光法規有關的桌遊,起初覺得很難,但是因為提前知道要做這個報告,所以上課的時候會更認真地聽課,邊上課邊找尋可以運用的內容,也會幫助學習,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學習方法。
大學階段是最後一次當學生,這四年下來要好好珍惜,大學四年是人生中最青春最瘋狂的時間,可以玩就盡量玩,當然該好好學習的時候就要好好把握時間,在大學能學到的或許都跟未來工作有關,不要留下遺憾,到了大學的尾聲才慢慢體悟,青春只有一次,為何不好好勇敢的拚一次?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