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大三生,學生階段每天都過得非常的充實,除了要應付繁重的學業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活動,像是打工、社團參與、個人興趣的培養等。上天是公平的,每個人一天就只有二十四小時這麼多,加上我自己其實是一個很討厭浪費時間的人,所以我盡可能讓每分每秒發揮到最大的效益。
最近我真的越來越體會到時間規畫對我來說有多重要,目前我生活要面對的有以下幾點:大學課業、健身、準備日檢 N2、校內工讀及還有擔任管理學的助教,每分每秒於我而言都非常的珍貴。雖然我每天都過得很充實,但有時候也會感覺到時間不夠用,這時我就開始思考該如何安排時間運用的規劃,使其發揮最大效益。
其實,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平衡學業和工作,我覺得打工的目的不是在賺錢,而是教會我要怎麼運用時間。因為我大一大二幾乎都很勤勞,每學期可以說幾乎都是滿學狀態,所以目前大三我的課相對較少,不過課餘要做的事情還是太多了,像我是管理學的助教,每天早上也要去學校的總務組工讀,這些都佔用我不少的時間。如果不提前安排好,真的會容易忙到焦頭爛額。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我每學期一開始就會把課程表拿出來,標記上課的時間,然後根據這些時間規劃我的學習計畫。我會事先規劃好每週要讀哪些書、做哪些作業,甚至設定每天的學習目標,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也不容易拖延。而且只要是可以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我都會抱持著今日事今日畢的態度,因為事情累積久了會變成壞習慣,而且事情只會越來越多,如果都不去執行的話只會越變越複雜,所以我覺得有哪些可以先完成的事情就趕緊起身去做,這是很重要的一點,我能明白有時候很累會想要稍微偷懶放鬆,但是事情全部累積到最後再做並不會比較輕鬆,我偏向先苦後甘的理念,這樣自己也比較踏實。
另外,健身對我來說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覺得健身是鍛鍊自己的體力維持好的體態之外,每當我運動完完再去做事情的時候會覺得特別有效率。也會有這種時候,有些事情不是自己不想做,而是大腦沒辦法好好地運轉,導致自己的執行力下降影響到效率,這時候我就會起身走動一下,或是去健身,因為每次健身都能夠立即增加神經傳導物質的量,像是多巴胺、血清素等等,這不僅能幫助我強健體魄,還能提高我的精力和專注力,讓我在學習和工作中更加有活力。所以我規定自己平日的每天晚上 21:00 都要去健身房運動,每次都是至少 90 分鐘。如果我沒能好好安排健身時間,可能會時常感覺到疲憊,注意力不集中,這對學習效率是很有影響的,所以我覺得適當的運動也能提升時間高效的管理。
在自我提升方面,我目前的目標是通過自學日文並考取 N2 證照,還有多益 650 分。對我來說,這些目標雖然有挑戰性,但我會利用每天的空閒時間來學習。因為我目前的課幾乎到下午三點多就結束了,結束之後我並不會馬上回家,因為我知道我回家一定會躺在床上開始用手機,時間一定會這樣被我浪費掉,所以我通常一下課就是去圖書館,給自己一點休息時間後打理好自己就會開始進行我的讀書計畫。在日文方面,因為我知道自己單字方面比較不擅長,所以我有買單字書來背,做一些 N2 的習題,休息的時候我就會看日劇,放鬆的同時也是在學習,看日劇可以增進我的日文聽力能力。至於多益的準備,我目前比較多是要求自己假日至少寫一回多益測驗。老實說,我覺得一次要準備兩個語言真的是很累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大多的時間及精力還是投入在日語上比較多。
其實我並不是打從一開始就這樣。以前有時候明知道作業或報告應該做,但還是會不自覺地拖延,直到最後一刻才開始趕工。但我意識到這樣不僅效率低,還容易出現錯誤,做得不夠仔細。為了改掉這個壞習慣,我開始改掉我的心態,讓自己不要當一個拖延的人。題外話,我覺得學會段捨離也很重要,有些時候我們會花太多時間在想自己到底應不應該捨棄某些東西,或是什麼都想要,我覺得這種心態改掉之後對於做事的態度跟順序也會改善,讓自己更加有效率。
我還會定期反思自己一天的時間分配,看看哪些地方浪費了時間,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有時候晚上會花太多時間在滑 IG 的 reels,這樣一來時間就容易浪費掉,所以我現在會設一個「手機禁用時間」,不管是學習或是休息時間,都不讓自己受到手機的干擾,這樣會更有效率。
我覺得,時間高效管理其實是一種心態上的轉變。當我開始認真對待每一分每一秒,逐漸改掉拖延的壞習慣,我會發現生活變得更加有條理,壓力也少了很多。雖然每天都很忙,但當我回頭看看自己能完成的事情,會覺得非常有成就感。我也相信,時間掌握得越好,越能讓我過得更充實,達成更多目標。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