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你怎麼會開始跑步的?」
我可能會笑笑地說:「啊就當年不知天高地厚,亂報名的啊。」
但其實,那一場路跑,真的讓我開啟了對生活的一種全新探索。
要從 2020 年說起。那年我剛升上大學一年級,一時衝動報名了「桃園石門水庫半程馬拉松」。說真的,報完名之後才驚覺:「哇靠,21 公里耶,我以前最多也就跑個 5、6 公里,這是要我命嗎?」
但年輕嘛,熱血、愛挑戰、不怕死。結果就這樣,我人生中第一場超過 10 公里的比賽,就莫名其妙地上場了。
比賽當天,天氣很好。起跑前我站在人群中,心裡既緊張又興奮。旁邊的選手看起來個個都很專業,有的還戴著 GPS 手錶、壓縮褲、能量膠——而我,一雙球鞋、一瓶水,外加一顆傻傻的心。
剛開始跑還算輕鬆,風景很美,湖水一閃一閃的,像在替我們加油。到第十公里的時候,腳開始酸了,第十五公里的時候,腦袋只剩下一句話:「我為什麼要來跑這個啊啊啊啊啊。」
但撐著撐著,終點線就在眼前。我還記得最後那幾百公尺,我整個人是咬牙衝過去的。那一刻,我沒哭,但心裡某個地方,有點東西被打開了。
原來,我可以。
這句話,從那場比賽開始,慢慢在我心中生根發芽。
其實我在高中時期,也不是完全沒運動啦。我玩過定向越野,一種有點像「跑步加尋寶」的遊戲。雖然也要跑,但強調的是導航與判斷,比起長距離的馬拉松還是輕鬆一點。
大學後,我開始接觸更多路跑活動。說真的,一開始也只是想交朋友、運動、順便減減壓。但後來發現,這些比賽不只讓我跑得更快,還讓我看到一種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有一個我超推薦的活動叫做「最強市民飆 5K」。每個月都辦,而且完全免費!只要你跑完,就有完賽證書、一份三明治、運動飲料,還有超多免費照片可以收藏。這活動不但實用又有趣,還成為我練習速度的秘密武器。
透過一次次參加,我跑步的能力慢慢提升,也交到了很多一樣愛跑步的朋友。有時候,我們會約著一起練習,一起報名,一起在終點合照。那種一起流汗、一起進步的感覺,真的很難得。
去年十月,我和一群銘傳的朋友們一起參加「統一發票路跑盃」,地點在龜山。當天清晨超早起床,但當我們站上起跑線,看著一整片穿著號碼布的跑者,心裡就一陣感動。
你知道嗎?有些人是為了健身、有些人是為了成績、有些人可能單純只是喜歡那種奔馳的感覺。而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們都在用跑步,探索著自己的一種可能。
同一個月,我還跑了「大關盃」。那場比賽我印象超級深,因為起跑居然有跑車在前面開道,還有引導車帶著我們跑!我第一次這麼接近引導車,緊跟在它後面衝刺的時候,真的覺得自己像個職業選手,風阻都小了好多,哈哈。
隔週,我們又衝去了屏東龍磐公園,參加全民運動會。比賽場地是草地+泥巴,跑起來超不穩,還很容易迷路。但也因為這樣,特別有挑戰性,也特別好玩。那場比賽讓我發現,原來跑步不一定都在柏油路上,它還可以結合冒險、探索與團隊合作。
然後是今年的全國大專生運動會。這場比賽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地點在台南,熱得要命,但我早就不是那個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撐完 10 公里的新生了。現在的我,是田徑隊的一員,有系統地練習,認真調整飲食、作息,也懂得如何調節心態。
我站在起跑線上,看著前面的選手們。短跑選手是三點式起跑,我們長跑組則是穩穩地站著,等著鳴槍。那一刻,我的腦袋很安靜,只有一個念頭:「來吧,這不只是比賽,是我對自己的承諾。」
如果你問我:「那你跑步跑到現在,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我會說,是對「自己的信任」。
因為每一次踏上賽道,就是一次對自我的挑戰。不是和別人比,而是和昨天的自己比。你得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了解自己的極限,並且有勇氣在極限之外,再往前一步。
而這樣的訓練,不只是身體上的強化,更是一種內在的成長。
我從一個沒跑過 10 公里的普通人,變成一個可以站在全國舞台上的跑者。中間沒有什麼神奇秘訣,有的只是一次次去參加、一次次去探索自己能不能更好一點。
我想說的是:
你不用一開始就很厲害,但你一定要開始。只要你願意踏出那第一步,不管是5公里、10公里,甚至半馬、全馬,它都會帶你認識更多的自己。
探索,不一定要翻山越嶺或遠走他方。它可以是一場早起的晨跑、一場朋友相約的小比賽、一場讓你喘到想放棄,卻又堅持到底的旅程。
而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了跑步,作為我探索人生更多領域的起點。
謝謝你讀完我的故事。
如果你也在尋找一種屬於自己的「開始」,不妨穿上跑鞋,走出家門,跑起來吧。
或許下一段精彩的旅程,就在轉角等你。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