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就讀雙語幼稚園,更是在國小一年級就開始補習英文,講到這裡,你可能會對我有一點小誤會:那你是不是英文很好?事實上,完全相反。換了幾間補習班,因為不論在哪裡學習,我的英文成績就是提不起來,直到我對於補習班開始抗拒,直到我對家長發起抗議,直到我真的可以不用去補習班了,我的英文成績一直保持貫徹始終的精神,穩穩定格在班級中下等。可能已經習慣自己的英文爛,國高中時期我也沒有特別鑽研這門語言,每次的單字小考有及格就已經很不錯了,期中期末也只是逼著自己死背,只要考到課本上沒有教的英文單字,我就是看不懂,我的英文分數永遠只包含單選題,因為閱讀測驗涉及到太廣泛的單字範圍,從一開始會仔細一個字一個字閱讀,到後來遇到閱讀測驗就是猜答案。
高三時,為了應考學測,我硬逼著自己每天面對 7000 單字,買了一堆高中學測單字書、英文閱讀測驗題本、克漏字、歷屆考題樣樣都來,我也確實都有練習,結果最後英文還是連均標都沒有達到,甚至只因為這個科目考爛了,其他考的再符合我的期待也都只是白費。
自從學測結束後,我幾乎完全不接觸英文,因為成績公布後遭受到的打擊讓我不想再看到那一堆單字和文法。上了大學之後也慶幸目前的課程大多沒有用英文授課,這雖然讓我鬆了一口氣,但也對自己感到失望,且就算上課時不會用到英文,生活中還是有時候會有些瞬間讓我感受到英文的重要性。例如打工時遇到外國客人,他們用英文向我詢問、跟我說話,我卻因為自信不足,完全不敢開口,只能瘋狂微笑和點頭,手機默默打開翻譯程式勉強應付。那種明明想說卻說不出口的無力感讓我心裡很難受,也讓我更嚮往那些講英文流利的人,覺得他們好像有打開了另一扇窗,可以接觸更廣泛的世界。
直到學校為了幫助經濟不利的學生,提供我們可以自己制定讀書計畫來獲取獎助學金,我認為這是一個十分不錯的機會讓我在鮮少用到英文的大學生活中再次拾起英文,所以我將計畫目標訂於多益成績 600 分,雖然這個成績不高,但對於我而言也是一大挑戰。
有了此目標,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英文能力,看到很多人分享自己的讀書經驗及方式,我發現現在已經很少人像我一樣靠死記硬背來學習語言,多的是靠這個單字在日常生活中怎麼使用來記下來,所以我也開始看講義上的例句並理解其中意思,嘗試自己用學習到的單字組織句子。另外,我看到網路上大家推薦使用人工智慧來學習語言,所以我也下載程式,和人工智能用對話的方式,學習日常生活中會使用的英文對話。使用人工智能的好處是可以自由營造你想要的對話環境,像是我從服務業餐飲業會使用到的英文學習。
再者,我開始會去搜尋常聽的英文歌歌詞意思,這個方法有沒有效其實見仁見智,因為並非每一首歌都有豐富的涵義,很多歌詞也只是為了整體聽起來順暢而寫的。不過英文歌常常會使較口語化的句子,也很常使用片語,我認為片語比單字更好記,因為片語可以在不同情況下有很多意思,比較有彈性。我也會在看英文影集的時候嘗試拼湊他們所使用的單詞,有字幕輔助的話就比較好理解,也可以在聽起來用詞比較簡單的片段時候把字幕關掉,讓自己習慣聽英文。
以上只是我除了看課本講義學習單詞之外會使用的方式,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自己在遇到外國客人時候不會想要閃躲,而是會試著聽懂對方的意思,哪怕只是關鍵字,也願意嘗試回答幾句簡單的英文。有時候講得不太順、甚至文法錯誤,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緊張或覺得丟臉,反而是把這些情況當作一種練習的機會。這樣的改變讓我對英文重新產生一點信心,也發現其實語言學習沒有想像中那麼高不可攀。
雖然目前距離 600 分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但這次我不再只是為了考試分數而學習英文,而是希望真的能夠把英文變成一種工具,不只是考場上的選擇題或克漏字,而是可以幫助我與更多人溝通、了解不同文化,甚至將來在職場上有更多的機會。
現在的我,還是會為了某些單字背不起來而懊惱,也還是會在看影集時錯過一些台詞,但我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一遇到困難就想放棄。學習的過程變得比較像是一場長跑,不需要一直衝刺,只要願意持續往前走,終究會離目標越來越近。我想,這也正是我在這段重新學英文的過程中,最大的收穫。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