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入大學時,我總想著高中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你們現在多努力,以後進入大學就輕鬆了。」這句話陪我度過了無數個奮鬥的夜晚,當我終於考上大學時,我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放下壓力鬆一口氣了。於是,我跟大部分的大一新生一樣,積極的參與各個社團,哪邊有好玩的活動就往哪邊去,當時的我完全不在意成績也沒有分數的壓力,因為我覺得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高中三年拼命的準備學測與指考,如今終於進入大學的校園生活,理所當然該放鬆了。
直到我升上大二時,周圍的朋友們開始陸陸續續的詢問教授做研究以及申請研究所的事情,這時我才意識到我的學習歷程遠遠還沒有結束,但我還有逆風翻盤的機會,於是我開始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及訂下自己所想要達到的目標,用功讀書在大二下的時候變成系排第三,並在大三之後維持累積系排第二,最後,成功的以推甄的方式並且正取的成績推上中字輩的學校,以下我將分享我這三年來的讀書方式以及心得。
一、學習動機
我覺得在開始學習時,一定要先設一個目標,不管這個目標是大是小,可以是考取一張證照,也可以是進入班排前五名,甚至是總平均進步五分,只要有目標讀書時才有動力,並且更有方向性,就像是我在大一時,因為沒有自己的目標,常常只是為了完成作業應付考試而讀書,所以在學業成績這方面上並沒有給予太大的關注。後來我慢慢意識到,沒有目標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卻沒有指南針,很容易迷失方向,於是我開始試著為自己設定一些短期和中期以及長期的學習目標,例如我的短期目標是某一門課要達到 80 分以上,或是在期中考前提前完成複習計畫,而我的中期目標是進入系排前三名,長期目標則是推甄上研究所中字輩的學校,有了這些具體的目標後,我在安排時間、複習學習內容都更加有方向感,除此之外,不只是成績上的進步,設定目標也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更有成就感,因此讓我更加願意投入自己所設下的目標。
二、時間規劃
對我來說,時間規劃是在讀書的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因此每當我在開始為一個新的目標讀書前,我會先規劃出一個時間規劃表,把之後每一天要預習以及復習的科目一一的排序出來並且安排每個階段需要自習的時間,這個步驟讓我能夠時刻確保自己的學習進度以及狀況,檢查自己是否有朝著自己所設下的目標前進,避免因為考試或報告臨時抱佛腳而感到手忙腳亂。此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在規劃時間的當下,我也會把自己需要休息的時間段安排出來,這個時間段除了可以確保自己有精力進習下一階段的學習之外,當上一個階段沒有學習完畢時,也能夠利用這個彈性的時間段完成學習,確保自己的學習進度有確實跟上。久而久之,養成了時間規劃這個習慣之後,會發現自己不僅提升了時間管理的能力,也更能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不再會出現讀不完、來不及這種情況發生,也能減少焦慮與壓力的累積。
三、即時解決疑問
最後,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有疑問時一定要馬上提出來,以前我在讀書遇到困難時,常常會因為不好意思而不敢開口詢問老師或同學,總是自己想破頭也不一定能夠得出答案,從而導致相同題型的題目頻繁出錯,甚至是忘了自己有疑問的地方在哪邊,當我意識到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容易搞錯自己的解題方向,讀書效率也大大的降低之後,我開始改變,我會利用每一節課的下課時間,主動向老師請教上一節課程中理解不了的地方;下課後,有問題時也會積極的與同學討論。除此之外,我也會多加利用線上資源,不得不提的是圖書館的電子資源系統,裡面有大量的文獻供學生查閱,大大的提升了我的學習效率。而透過這些改變,我不再只會死記硬背,而是真正的理解題目內容,並建立起自己的解題與思考方式。
總結這三年來的學習經歷以及不斷嘗試下來的學習方法,我認為「學習動機」、「時間規劃」、「即時解決疑問」是我能夠在學業上一步步提升自我、實現目標的三大關鍵。希望這些經驗以及讀書方法能夠幫助到一些在學習方面上遇到瓶頸的學生,當學習遇到困難時,不妨嘗試改變一下讀書方式,或許會有很大的改善。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