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你們是不是也曾經覺得時間永遠不夠用?明明都是準備三個月,別人講義一本接著一本的刷,娛樂、社團、工作還是社交都從未落下,而自己明明都專心一件事上,結果卻差強人意,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呢?
國中的我常常在想:「如果我聰明一點,是不是就能像誰一樣;如果我含著金湯匙出生,那是不是就不用努力讀書了」諸如此類的事情,到高一也還是這樣想,我的輔導老師聽到了這些問了我:「你覺得自己很笨,那你有認真讀書或是規劃嗎?你覺得家庭不好,你有想嘗試脫離嗎?」那時的我被問傻了,這些我根本沒想過,我只是一昧的抱怨別人和環境,從沒想過是自己的問題,但我也不知道如何著手改變,只好悻悻然離開,回家後我開始找一些激勵自己讀書或是改變自己的影片,影片沒找到但我看到一句話「Just do it.」中譯叫做放手去做,我突然哭了出來,那時我沒想明白為什麼哭了,但現在我知道原因了,那是找到答案時的喜悅。後來我嘗試非常多學習的方法,重點說幾個(以下方法名稱都是我自己取的,不知道真正叫什麼):
番茄時鐘法則:不固定科目,一組四循環,一組完休息半小時,一循環為 25+5 (專注+休息),一天三組,適用於週末或放假。
空閒法:不固定時間,想學就學,不論上廁所、吃飯、通勤、保養都可以,多用於學習背科。
黃金時段法:固定時間與科目,睡醒一小時適合邏輯推理的理科,中午想睡覺時適合聽一些歷史故事/公民時事,睡前一小時適合背多分的文科。
間歇性原則:大腦需要適當休息,以上方法可以一周都使用,但必須挑一天休息(做完學校作業後其他都不碰)可以做自己喜愛的事情。
這些方法是我從高中到現在試錯後所得出,最適合我的方法,不一定所有人適用。
再來是讀書技巧,我會一一介紹:
國文:從國中到大學,國文的方法幾乎沒有變過,這裡分為三個面向。
白話文:對於現代人而言,白話文重的是意境與比喻,例如琦君老師的髻,文字上說母親與後母頭上盤的髮型,實際上卻在說兩人的愛恨糾葛,頭上的髻也比喻了母親的心結。
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盛行的文體,較難理解的是多變的字義,但只要清楚故事脈絡就很好推敲出題目所要的答案。
可用資源:https://rueylin0119.pixnet.net/blog(內有許多賞析,在閱讀時不畫過於費解)
英文:英文對我而言並非是使我頭疼的題目,在此分五個面向。
單字:英文單字最為基礎,很多時候閱讀題看不懂都是單字量過少,在學習單字時,我採用的是A4紙單詞記憶法:
先準備一張A4紙
然後寫上章節與艾賓浩斯遺忘複習週期(1/2/4/7/15)
然後開始寫要背誦的單字
小考時可以只用課本,準備多益、托福、雅思可以另外找單字本(要記憶的並非常見意思,而是非常規解釋 eg, work 可當工作,也可當起作用之意)
寫完單字後不抄記中文,先 review 過一遍標記不懂的詞彙(這次為初始詞彙)用不同顏色作為天數的標記,顏色越多就代表這單字對複習者而言越困難,需要著重複習
最後是檢驗,我會用一回的練習題來檢查我是否學會了這單元的內容,若有錯題再去分析是詞彙量不夠充分或是文法不夠熟練。
文法:文法需要的是公式與語感,公式要背誦的不多,常規的就記一些常用到的即可,重點是非常規用法(eg, 過去式與過去分詞的變化、比較型與最高型的單字變化);語感靠的是平常多看、多聽,長期培養。
聽力:聽力也是靠長期的磨練所學的,時間不夠專心聽完聽力練習的可以利用上面所提的「空閒法」來加以練習。
口說:開口說這件事要的是膽量,只要跨過了羞恥心,什麼都不怕了。
學校資源:在銘傳有很多英文的資源可用,要考多益或是英檢都有專業的班級訓練,也有培力英文檢定、多益考試優惠,也有很多國際學生可以交流。
社工:犯防系有三個模組,而我選擇的是「司法社工模組」,社工學習非常多的東西,而且理論與實作又非常不同,那要如何做連結呢?我自己的作法是「故事連結法」,因為我的生活環境離不開特殊案例,所以會用他們的例子來做為一個基準點,再添加一些非現實的情況來變成一個完整故事,然後反問自己:「這案子需要什麼?我要運用何種理論才能幫助他?現實生活是否也適用?若不適用,那現實生活遇到了怎麼能讓案主利益最大化?」
法律:現階段上的是憲法,以憲法作為例子,在上憲法課程時老師會帶進許多時事,這讓原本生硬的法律條文變得生動有趣,我自己在複習時也會看這條法條對應什麼觀點,有哪些法條與它觀點相符,在練習考題時,我會將老師整理的考題丟上 ChatGPT 讓它隨機抽題並不顯示答案(老師的檔案有解答)有錯的時候請它搜尋該題時事並詳細解說它的一些原理原則。
或許在成長路上磕磕絆絆,也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亂飛亂撞,但是沒有誰的人生裡是一帆風順的,這些坎終將成為人生中精采的點綴,願共同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