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會申請 113 年度的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是因為我在大一時就有聽過說明會,一直都對這個計畫很有興趣。身為華語文教學系的學生,加上我自己的理想是成為一名老師,所以我認為能在大學時期到海外實習是一個很重要的挑戰,而之所以會選擇海外,還有一個想出國體驗異鄉生活的因素。
這次去的國家是泰國,實習學校是泰國商會大學,又名 UTCC,是泰國一所私立大學,在泰國民辦大學中歷史最悠久。科系包括商務、會計、經濟、人文、科學、傳播藝術、工程和法律。泰中國際管理學院,是本次我們在泰國商會大學的實習單位,它是泰國商會大學新開設的學院,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使用中文作為主要的專業教學語言。主要目的是要為了更好地滿足中國內地以及港澳台地區的學生使用中文進行留學的需要。
在泰國商會大學實習,我們主要進行教學的工作,我負責教學的對象是大學生,課程有兩門,其一是初級口語,另一門是初級閱讀。其實在出國實習之前,我較少華語相關的教學經驗,這是第一次當教育現場的華語老師,所以在出國前,老師幫我們做了很多培訓,也一次次地進行線上會議,討論課程設計和架構,該如何準備才可以貼合學生需求。
在上課之外的時間,我主要都在備課,利用之前上課老師所教授的知識去設計,第一堂課是以破冰和自我介紹為主,因為都是小班級人數並不多,所以剛開始打破同學間的尷尬,營造一個良好和歡樂的氛圍是很重要的。在第一堂課中,也可以透過學生的發言,了解每個人大概的華語口說能力,雖然都在初級班,但也會有程度落差,有些學生可能很會說,卻不擅長閱讀,反之,也有閱讀較口說能力厲害的學生。這樣的程度落差,讓我深刻感受到設計教材的不易,要如何兼顧落差的前提,讓大家有所收穫呢?
除了每天在學校上華語課,我們有一個與北閣中學的一日營隊活動。這個活動分為上午的華語課以及下午文化課,我們實習生負責的是上午華語課,根據我們的反覆討論,大家都認為營隊是一個令人開心、感到有趣的活動,要設計什麼課程,融入哪種活動,是經過一次次開會及修正而產生。最終,我們以闖關的方式進行,我這關是介紹台灣各地的特色,主要想讓學生對台灣有更多的認識,知道除了台北101之外的地標,或是小吃,並利用乒乓球和地圖,加深學生印象,可以知道各城市位置、特色、字該如何讀。
再回歸商會大學華語課,其實上一兩節課後,就可以從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表情,感受到他們對於課程吸收的如何,每天下課後,我都會針對當天的上課情況做反思,主要思考今天教學流程的順暢度,在哪個環節有發生什麼情況,學生是否有提出問題,我有沒有完整的幫他們解惑,是否進度太快,下節課可以如何調整等等,也會因為不一樣的狀況,準備下堂課的內容。
在整個實習過程中,對我而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學生的笑容,還有一句句的老師。最有成就感的,是他們在生活中開口說我們學過的內容,或跟我分享新學會的字,寫對的句子,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是對我們老師的肯定,也是老師的寶藏。
會選擇海外實習就是因為我想體驗異國生活。這次去泰國實習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場出國,其實剛開始是比較擔憂的,擔心語言不通的問題,可能無法與當地人交流,會不會迷路,會不會不安全,聽說氣溫很高容易中暑等等。但是,我覺得果然要「親自體驗」才可以分辨其中的是非,當我們落地泰國,我只覺得好像從台灣起飛,台灣降落一樣,氣溫在體感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反倒少了台灣的潮濕,多一些清爽。
在食衣住行上,吃的部分真的令人念念不忘啊!泰國商會大學的學校餐廳是我們吃飽吃好的首選,物價便宜之外,是真的很好吃,我們還開玩笑說,之後來曼谷玩要回來吃學餐!衣服的話料質薄也便宜,我們都買了大象裝,週末時穿出去玩。住的方面是去年來實習同學住過的旅店,簡單乾淨,重點是離 MRT 超近,交通很方便,周邊也有很多好吃的,是生活機能很高的地段。
初來乍到,我也不會放過探索泰國的機會。 我們也趁著週末放假, 由泰國老師帶我們參訪大城的崖差蒙空寺和瑪哈泰寺,終於看到歷史教科書上的樹抱佛頭。一直在台灣生活的我,看的都是台灣的寺廟,所以第一眼看到泰國的寺時,覺得非常新奇。其實在泰國的各種事物都令我感到為之一亮,畢竟存在文化背景的差異,所以會覺得很特別。我想,這也是到海外生活的值得,可增廣見聞,體驗不同生活習慣。
到國外實習,我認為有一些具體效益像是脫離舒適圈、認識新文化、拓展國際視野、結交新朋友、經歷完整的文化衝擊過程、訓練專業技術、接受不同文化背景給出的建議、培養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等。
透過這次到海外實習,對於大二生大三的我來說,也確立人生目標的方向,大學一直坐在教室學知識,卻很少能走進教學現場觀摩,甚至是練習的機會。因此這六週在泰國的實習教學,除了上述提到的具體效益之外,也讓我深刻體驗到身為華語老師,到底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我究竟還缺乏何種能力,可以如何加強改進,有什麼管道可以再多加學習。對自我的認知,可以使我在學習和築夢的路上,積極朝目標邁進!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