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另一個家-劇場。
劇場這個場所,具有史詩意義,在那裡我們能集體行動,述說故事。
哪個瞬間使我愛上劇場?是哪一部作品?
高二上,參加臺中優遊學而初次進入歌劇院看戲。劇院的一切對我還陌生,卻使我產生極大的吸引力。觀看《羅密歐茱麗葉》法國音樂劇後,我已經確定對劇場產生了愛戀,還因此自費學習法語。「文學是我的妻子,而劇場則是我的情婦」一個偏靜態,一個偏動態,相輔相成的魅力,是自由的以及多變化的。剛好我也有這些特質,所以才如此絕配!所以在激起對某項事務的學習之前,要有一個根源使你有動力,例如我去國外獨旅的過程中,許多德國人和奧地利人幫助我,因此我有了動力學習德文,目前正在帶著他們的回憶學習德語;因為喜歡法文音樂劇所以有了動力去學習法文。這樣的信念,才能使人有「持久」的學習模式。
因為我非常熱愛戲劇,所以參加了實體的音樂劇工作坊(台中國家歌劇院)。以下內容是我當時學習戲劇表演的課程精髓。不論是在戲劇演出,在需要「放鬆」或是「如何認識自己」的人生課題上也可以使用這些模式去解決疑難雜症。
2023 NTT 音樂劇工作坊授課講師:高華麗(音樂劇演員)
身體與聲音–認識身體與聲音的關係
一開始老師請我們圍成一個圈,並給我們一顆球互拋,拋的當下說出自己的名字,再進一步說出對方的名字,一次一次加深難度,速度也一次次增快。在歡笑中樂趣式的認識彼此,加深對彼此的印象。
接著,老師將我們分為五組,互相出來詮釋「機器式的重複動作」後帶入聲音,讓我們能夠不放感情,沒人性的詮釋整個環節。最後叫我們環繞排練室,找到屬於自己舒適空曠的空間,慢慢的填補空蕩處,直到整個排練室都是圓滿的,且陸陸續續給了指令,一步步了解不同面貌的自己。
指令:
你前方正是令你討厭的人
你剛從工作下班
你遇見自己喜歡的人
你正趕著公車
你今天放假一天
當下的我們是中性的,感受在現實中的另一個自己,最真誠的,因為走出排練室後或許得覆上面具面對世界,但排練室中的我們是真真切切的表露內心的渴望、苦澀、哀愁。
情感與想像–表演中的情緒探索與感官開發
老師請我們說一則親身經歷的故事,對自己生命有影響力的人,已經不在你身邊的人(可能是逝去或是再也不會見面的人),說完後,可以選擇要不要說他對你生命的啟發。有分手、離婚、逝去的想念,每個人挖出裸露的內心,拋出最私密、痛心的一切,當下也有人哭了。
華麗老師說過,這個場合(排練室)是最安全的,形形色色不肯向人說出的一切,在這裡都會好好被接住、包覆,走出去後那些事就留給排練室消化吧!
每人說完後,老師放了音樂,是雨聲以及鳥叫聲的聲音,要我們找個舒適的地方躺下,想像自己躺在房間的床上,是很安全舒適的空間,閉上眼睛,聽著雨聲和鳥鳴。然後,雨停了,太陽出來了,我們睜開眼睛,起身,感受陽光的溫暖。
慢慢的走到了門邊,感受把手,感受陽光的溫度,把門打開,是一片寬廣的沙灘,我們漫步走在沙灘上,感受沙子和海浪,突然感覺身後,有一個人跟著你,轉頭一看,是剛剛那位,我們生命故事的人物,我們對視而坐,再次對他敘述著,我們剛剛講的故事。
講完後,想像著他的表情,然後道別,他越走越遠,直到再也看不見。我們再次回到房間,躺下,閉上眼,整理自己的情緒,再起身。
帶入自己的情緒,訴說屬於自己的故事,回顧親身經歷的事,再放下,當中感受虛幻卻又真實的想像。
歌曲詮釋–透過歌唱練習尋找演繹歌詞的方法
老師拿了兩張椅子並請我們帶來一首歌的副歌,兩人各自坐下,互相對視, 一人唱一人聽。唱完後用說的給對方聽再用唱的,眼神必要專注於你對面的那個人,老師幫我們調整詮釋的內容,雖然唱功也是一部分但最主要還是如何帶入情感唱給對方,更像是想向對方「說什麼」。
儘管在家練習了許多次台詞,但我最後還是緊張忘詞,但被老師調整後,陸陸續續縮小了緊張感以及慢慢適應台上而變得穩定。
老師也說,這很正常,自己練習跟真正上台詮釋完全大不同,只有累積經驗以及真的背很熟才能降低失誤率。
角色創造–創造音樂劇角色的身體與聲音
每個人先分享「有趣或是好笑」的事,前面的人說完,後面的人重複一次內容,包括他人的眼神、動作。模仿完畢後,再說出自身有趣的事分享給大家。
老師說這些都是身為演員的「觀察力」,台上所有的角色都是真實的,來自於我們的生活,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藉此觀察別人的故事再模仿,把自身投入陌生的個性,可能跟平常的自己有很大的不同,但了解自己是怎樣的、與他人有哪方面的相異處,更認識自己本身。
在生活中常常會忘記或很難有機會講給自己聽或是別人,但這堂課的訓練,明白原來我會......(可能是眼神飄搖,會緊張,但又有小動作輔佐)更了解自己是誰,別人又是怎樣的。抽離本身,不像自己的自己,也就是說自己變成了他人的角色,這些與如何詮釋劇本有極大的關聯性。
觀察力就是觀察別人的動作、事件、語氣的停頓就會更了解每人的獨特性。
「劇場」對我而言是怎樣的存在?
我愛劇場,我愛藝術,它有治癒疼痛的魔法,當我走進去,就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它不是逃避的地方,而是讓我看向更多人性,更多可能的存在。
它會接納與眾不同的特質;它會接納被唾棄的萬物;它會守護熱愛劇場的人。
它有無可取代的劇場魅力。
下方附上作者資訊,歡迎有相同興趣的朋友聯繫交流!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