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期間我們要面對多次期中與期末考,學習的成效關鍵在於如何透過有效的學習方法,並且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我相信每個人的學習方式和習慣都有不同之處,我們可以先從了解自我讀書習慣開始,知悉自我的讀書模式與節奏後,適當的調適自己,才不會讓自己在大量的教材與字裡行間中迷失方向。
回顧我的大學讀書日常中,我每學期都會先從自我認識開始,並且評估自己有多少時間可以唸書,再結合自己的讀書習慣跟記憶方式,在每一次考試後調整和改進,以便能夠更加從容地在學習的航程中不斷前進。同時我認為讀書中也需要一段休息時間,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如果對於書本內容漸漸讀不下去之際沒有休息,其實也只是在欺騙自我。這樣的讀書模式,不單單自己會過度疲勞,更會使自己因為進度問題,反而產生更大的焦慮感。
以下我將分別說明不同的讀書技巧與讀書方式。
一、了解讀書時間與做好規劃
學期初之際我會先閱覽教授給的課程大綱,先將可能要小考與重要測驗日程記錄下來,如此一來就能夠依照老師安排的考試進度先大致擬訂讀書計畫,先做好明確的學習目標與制定優先事項,有助於後續推進每週甚至每日的計畫。
一切都先以大計畫為基礎,並且再將長期目標分解為具體的小目標,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擬定好進度的方針外,亦也可以於時間表上擁有更多彈性的調整空間,因為是先用大方向去制定粗略的讀書計畫,而不是短時間匆忙去應對大量內容以及考試,擁有更多彈性的時間可以調配,也可以跟隨自己學習進度在期限做有效的學習調整。
讀書的時間必須專注且有效率,我通常會先關閉社群媒體的通知,讓自己不被手機綁架,讀完書之後,再滑手機,這樣也有獎勵自己的效果,同時也能確保自己在讀書之際,不會受到較多訊息的干擾及影響。
二、找到自己學習的方式
一定要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若你去參考學霸、已經有相關學習背景或條件的人,過程中你可能會覺得沮喪,為什麼其他人都可以一竅就通,但自己卻無法快速進入狀況,更甚無法理解書中內容。必須先知道自己的程度在哪裡,並且做好學習的規劃,按部就班才是學習的最佳途徑,而不是看著別人很厲害,自己有比較心態後反而會顯得更加徬徨與無助。
學習是要去不斷反思自己哪裡不足,而去加強自我,並且了解自己讀書的習性,例如讀書前可以先沉澱自我,亦或是有些人過於安靜無法讀書,這時就可以用輕柔的背景音樂,改善及調整自己學習的環境。讀書必須是要在能夠看見自己進步下,才能夠有信心繼續下去,所以找到自我學習、享受學習的方式,更是能夠精進自我的墊腳石。
三、用最輕鬆的方式進行初步學習
讀書不能過於死板,準備期中期末考的方式又與長期考試不太一樣,因為範圍影響,在學校的固定測驗大多都會傾向範圍較小、內容多又複雜,當然考試的時候就會比較細節,如果要記太多知識或是專有名詞之時,我通常會想辦法拼湊屬於自己的口訣或是背誦技巧,讓知識能夠用比較輕鬆的諧音或口訣記住,透過一些口訣及關鍵字的提示,而後再進行內容的延伸,我更能夠在考試上得心應手,不論是考試面臨到的選擇題或是手寫題,若有縮寫或是該理論有許多專有名詞之時,縮短並且用輕鬆的方式記住他,能夠有助於學習與考試。
輕鬆學習除了奠基於課堂上需要專心聽講,在課外除了教科書、老師的簡報等,我通常都會再透過一些線上課程、影片等方式,去深化我的記憶與理解內容。現今網路科技發達,Youtube上也有許多能夠自學的資源,該內容也可以不斷重複播放,有些更甚淺顯易懂,所以善用手邊工具也能夠達到輕鬆學習。
四、知識要融於生活
我通常盡量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層面進行結合,這樣才能夠有理論與實務並重,自己也更能夠知道知識要如何運用於現實生活中,能跟知識有更深的連結與記憶。例如系上偏法律的課程,我會從最近的新聞事件開始,除了一邊培養了解時事的習慣,一邊也能夠去反思媒體的報導與法院上的判例與解釋。
以同志婚姻來說,我會先去了解起初的成因背景,再透過課堂上的一些連結點進行資料的搜尋並進行理解,而我在後續的課堂報告,亦也會有許多素材可以發揮,像是從其爭點問題、法律、立法、政治上的討論,甚至於最近的陸籍跨國同志議題等,這樣在找資料的過程,也就像在滾雪球般,知識量會越滾越大,進而能夠延伸到更多層面,或更是成為自己專題研究與實務經驗的結合,當然同時也能一步一步梳理自己的思想與資料的脈絡,讓自己不斷去關注議題。
五、勇於發問
最後,我認為學習要應該不恥下問,因為遇到問題只是擺著不管,這個問題永遠都不會被解開,如果那個知識點相對重要可能連結後續的專業知識,那就是莫大的損失,同時也會阻礙自己的學習進度。所以如果讀過好幾次還被問題糾纏住,可以去問同學或是教授,或是善用學校的 TA 資源等,去解答自己的學習疑惑。
上述的學習經驗,是我大學四年下來自己過去曾碰到的問題,當然學習並不是一個死板的過程,而是需要我們在過程中保持靈活應變,不斷調整策略,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期望大家都能夠持續精進自我,加油。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