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日本企業會十分重視的事情,而這些在台灣是並不常見,甚至是沒有的習慣,不過我認為這些反而是使日本的服務業在人們眼中厲害的原因。
打招呼
首先是「打招呼」,日本人本來就以有禮貌在世界聞名,剛進公司學習規則時,主管就有特別提到不管遇到誰都一定要打招呼,如果是客人的話一定要看著他們的眼睛微笑並問好;如果看到同事時也要問好,早上遇見時說「早安」下班時遇見則說「辛苦了」;如果遇見主管,除了問好之外還要稍微敬禮,這樣才夠禮貌。
雖然一開始會很不習慣這個制度,因為台灣並沒有這個文化,覺得麻煩之外也害怕會忘記,所以走在路上會有點戰戰兢兢的。但神奇的是,我馬上就融入了這個環境,當身邊的人都在做時,自己也就能順其自然地回應並跟上,到最後變成了反射動作,就算剛睡醒頭腦不太清醒時,身體也能夠記得,然後馬上反應打招呼,這讓我覺得非常有趣。
我認為互相打招呼是一項非常好的制度,因為人與人之間本來就要靠互動才能夠建立起連結,飯店非常大,也有許多員工,但遇到時互相問候就能夠馬上記住彼此的臉和聲音,從而變得熟悉,因此靠著打招呼,我也和許多平常接觸不到的高層員工,或是廚房員工建立起了關係,他們不但認得出我是誰,還記住了我常常會主動打招呼;甚至和有些員工因為每天見面打招呼還培養出了好感情,變成了可以每天聊天的好朋友。因為打招呼快速熟悉彼此後,也能讓工作在合作上變得更快速、有效率。
時間管理
第二項學到的是「時間管理」,日本人十分重視時間至分秒,每一位員工上班一定都會帶著手錶,以便確認時間。上班不能遲到,必須比表定時間早五分鐘打卡做準備,而下班時也盡量早五分鐘打卡下班,避免不小心超時加班,若是加班的話還必須要填表格上報,造成主管的麻煩,因此就算工作還沒做完,但是表定下班時間到了,主管也會叫你趕快離開明天再做,不管如何就是不能超過表定時間。而我認為需要準確地照著時間走還有一個原因是,飯店人手不足,所以每一位員工都必須學會不同職務的工作,必要時去支援,因此班表可能會出現早上在櫃檯下午在餐廳的狀況,或者是餐廳做一小時後要去溫泉確認情況十五分鐘,再回到餐廳等等,諸如此類的狀況。而每個人必須熟悉自己的班表,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離開,什麼時候該回來,才不會造成同事的困擾,並讓飯店順利運作。
衛生管理
第三項學到的是「衛生管理」,日本是一個將衛生看得很重的國家,並且日本人認為照顧好自己的衛生及身體健康是自己的責任,若是生病了,日本人並不會可憐你,反而會覺得是你沒有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如果你因為生病太嚴重而請假,可能還會造成同事的困擾,因為這樣不但要更動班表,別人還要連你的那份工作一起做,所以很多日本人就算生病了,也還是會來上班。這也是和台灣有極大不同的地方,台灣對於身體不舒服的包容度特別的大。
前陣子疫情特別嚴重,因此飯店在員工置物櫃區設有洗手台,而洗手順序也很嚴格,必須用洗手乳洗手二十秒,沖乾淨、擦乾後,還需要用酒精消毒才能離開。且洗手台設有攝影機,若是有員工沒有認真洗手被主管發現,就會被抓去辦公室責罵。而員工在工作時也一定都要帶著手套,不只是在餐廳工作需要接觸食物的員工需要,所有在工作的人員都需要。還有員工與客人使用的廁所是有特別區分開的,而員工上廁所前後也都有消毒的 SOP 流程,將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施行的徹底。
報備
第四項是「報備」,在工作時除了平常都必須做的工作之外,如果要做什麼通常都要等待主管指示,或者我們自己去詢問取得同意,才能夠去執行任務。但在台灣的打工經驗是必須舉一反三,如果是等到主管叫才去做就表示大事不妙了,會被認為是不知變通、不懂事的員工。但在日本完全相反,如果主動去做事情反而會被主管責罵,並且有問題會希望你馬上去找主管幫忙,而不是跟同事說,我認為他們是希望能夠掌握所有情況,包括人員在哪裡、現在在做什麼等等,若是發生了什麼事,才能夠負起責任並適當解決。
垃圾分類
第五項是「垃圾分類」,日本已經是非常注重環保的國家了,垃圾分類並不像台灣一樣只分成一般和回收,而是細分成了大概十類,舉例來說一個寶特瓶,蓋子是塑膠、包裝膜是一般垃圾、瓶子則是瓶子,如此被分成了三類。我們一開始非常不習慣,每天都需要看著表格才能分類垃圾,若是垃圾沒有分類好,垃圾車就不會收,而一般垃圾和廚餘也是需要買特別的塑膠袋垃圾車才會收。
剛到日本的一個禮拜就因為垃圾沒有分類好,所以我們的垃圾都被退回,只好從垃圾場拿回來打開重新分類,是一次恐怖的經歷,但也讓我從此記清楚垃圾要如何分類,買東西時也會注意物品的材質,是否不好分類,從而思考是否該買對環境有負擔的物品。這個制度雖然看似十分麻煩,但我認為這樣做是對環境十分友好的,更明確地分出了那些是能回到大自然,而不同的類型的垃圾也能夠更好的被整理。
危機處理
最後是「危機處理」,因為我主要是在餐廳工作,而餐廳因為鍋碗瓢盆眾多,且人多複雜,常常會有一些小意外發生。尤其是暑假到來,小朋友特別多,常常會出現打破碗盤,打翻飲料或食物等等,這個時候就非常需要服務生的危機處理。
日本人在這方面也有很不同的處理方法,當事件發生時,發現的人必須守著地上的垃圾或食物,然後向同事求助,請他們拿東西過來處理。這樣的做法和台灣完全不同,因為解決問題的速度會變慢很多以及更麻煩,我一開始真的很不習慣,當客人發生事情就很想當下馬上處理,因為這樣被前輩唸了非常多次,不但覺得沮喪也忍不住想盡快解決有什麼錯。但後來才慢慢理解,當事件發生時,希望可以把客人的安全擺在第一位,關心客人有沒有受傷,防止其他客人受傷,然後才去處理狀況。寧願可能會花較久的時間清理,也不希望因為自己處理導致有短暫時間離開,讓那片區域有可能會導致客人受傷。
以上是我在日本實習的過程中學習到的事情及心得,與大家分享。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