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訂定目標
一、設定短期目標
我認為短視近利是人類的本能,原古時期人們還不會畜牧、耕作,只能打獵、採摘,食材保存不易讓人類只能獵取或採摘短期內需要的糧食,人類為求生存必須每日打獵採集食物,他們如此積極進取只因今日的勞動即可換取明日的溫飽,有此可見訂定短期目標能幫助自己更有動力。事實證明,訂定短期目標讓我看見目標就在眼前,比起看不見的東西,看得見的更讓人覺得容易達成,因此更容易採取行動;更積極主動。或許人類的天性就是懶惰,至少我是如此。我會參加考試,或規定一天、一個禮拜、一個月大概要讀完一本書的第幾頁、單元、科目,並透過考試、測驗檢測學習成效,例如參加國家考試、獲取學分等等,如果有機會可以透過實作驗收成果、加深記憶更好,為看得見的希望努力更有動力。
二、設定長期目標
雖然短視近利是人類的本能,但人們從前人經驗發現,打獵、採摘已無法滿足生存需求,過冬成為生存難題,於是開始尋求保存食物的方法,開始學習畜牧、耕作、貿易,因為若只為明日而活而不設想未來,在殘酷的生存法則裡終將被強者掠奪吞食,當人們學會更適合生存的方式時便會迅速發展,於是從一個聚落開始茁壯發展成一個國家,由此可見,進步需要制定長遠的目標,該目標決定現階段該如何準備及發展方向。我的長期目標從理想出發,並結合現實條件決定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例如未來想從事的職業。
貳、 制定計畫
一、觀察作息
觀察一天二十四小時的作息,紀錄自己精神最好的時候,利用好精神的時段讀書,在最累的時候好好休息,例如安排娛樂時間或睡眠時間。若是本身作息並不適合讀書則應適度的調整作息,可以拉長調整的時間。
二、察覺自身能力
不訂定超過自身能力的目標,避免過勞的情形發生,雖然人們說要挑戰自我,挑戰就必須在極限的邊緣來會拉扯,但別太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作超出能力範圍的目標,否則只會捲入自卑、失望、疲憊的旋風裡無限循環的旋轉。
三、觀察讀書習慣
觀察讀書習慣與方式是否適合自己,若是讀書方式不適合則需自我調整。可以透過閱讀、同學或前輩分享,學習新的讀書方式。不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就像行軍時穿上不合腳的軍靴,磨腳且耗費體力。
四、制定一週目標安排 24 小時
制定計畫的順序從長期至短期,據此,我會先定一週目標,擬出一週須完成的事項,再安排一天二十四小時給各事項。
參、 找一本書
選擇一本主要研讀的好書如管理一支軍隊需要嚴謹的軍紀,只有好的軍紀才能使士兵身心服從,才能孕育出精煉、勇猛的戰士,在戰場上發揮真正的實力。何謂好書? 依據自己閱讀的習慣,選擇一本字體順眼和排版整齊、內容符合需求的書,並且能依書本內容能快速整理重點,何謂符合需求?以法律的書籍而言,考試用書與教科書因書寫目的不太相同,故而整本書所呈現的書寫方式、脈絡、邏輯思考會不太一樣,考試用書為因應考生須在有限的時間內讀完,會蒐集學界、實務等等考試所需之資訊,但也因而無法寫得太過深入,考試用書的優點是整理各方資訊,考生若須整理筆記可以快速精簡,缺點是無法深入討論,而法學的教科書是法學界的前輩傾盡心血著寫的精華,除了會有學界各類學說、經典實務見解,通常會表現作者個人色彩,透過相對完整的文字敘述闡釋思想、理念,該闡釋面向不一定會被考官所採納,據此,考生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深入研讀,卻不一定能於考場上精準發揮、運用。舉例而言 我準備信託業務的金融證照時並沒有花太多時間於信託的教科書上,而是花更多時間看考試用書及考古題,透過訂正完成考試筆記。雖說如此,並非教科書不重要,「為何而考試」是目的,「考試」只是達成長期目標的手段,準備考試的過程所學所獲才是至關重要,教科書幫助我學到完整的邏輯、概念,所以我認為兩者搭配研讀更完整。相信並認同自己選擇的書,行有餘力可以多看不同的書,同時提出疑問,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肆、練習及複習
一、練習題目
依據科學根據,人類的記憶會隨時間推移而遺忘,所謂遺忘曲線便是由此而來,人類對此做出研究,紀錄大腦遺忘的時間,發現在黃金時刻複習能將短期記憶轉為長期記憶,回想可以幫助短期記憶轉為長期記憶,練習題目便是複習的一種手段,藉由練習題目可以自我發覺遺忘的內容,釐清混沌不清的癥結,進而透過回想達成加深記憶的作用。
二、默寫筆記
做筆記是另外一種練習方式,我不會用抄寫的方式,而是記一段後再默寫一段,雖然這樣會於整理筆記上花更多時間,但我發現這樣的方式有助於加深記憶。
三、記憶的黃金救援
複習的時間非常重要,有科學實驗證實課後十分鐘後複習五分鐘更不容易遺忘,而反覆複習可將所學新知轉為長期記憶,我採用的方式為距離第一次複習的下次複習是二十四小時後,第三次複習則是距離第二次複習的三天後,第四次複習是距離上次複習三十天後,第五次則是距離上次複習六個月。
四、中場休息
可以嘗試讀四十五分鐘休息十分鐘後再複習五分鐘。如果要練習專注度及耐力時間可以設置在考試時間,例如我們科系有些科目期中考試為一百分鐘,所以我讀書時若不中場休息,最多也只會讀一百分鐘後休息,之後再繼續念。
伍、適合的紓壓管道
我們都是風沙中前行的旅人,故而適合的紓壓管道如同沙漠裡的綠洲至關重要。我不選擇看劇、打遊戲,因為這些活動與讀書一樣都屬於靜態活動,而長時間讀書已經讓我在同個狀態太久,不僅無法放鬆,還會因此消耗精力,所以我會選擇動態活動作為休閒活動,例如 重訓、騎腳踏車、慢跑、游泳,或是和朋友、家人出去吃飯、走走。根據科學證實,人同時擁有動態與靜態的活動會讓身心更平衡、健康,而有氧運動有助於腦部血液循環,不僅讓讀書更有效率,且能讓腦部產生某些化學物質,降低憂鬱症的發生並改善失眠,一本名為《真正快樂的處方》的瑞典國民書有所提及,該本書由瑞典精神醫學專家安德斯.韓森(Anders)著寫。沙漠裡的旅人根據前人的經驗規劃必經綠洲的路線,烈日下縱然汗如雨下也心懷希望,因為心知下一站有綠洲,祝福所有在旅途中的旅人都前往心之所向。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