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證者為王的時代下,證照已經是人人必備的項目了,而 TQC 就屬於一個基本必備技能,TQC 為企業人才技能認證(TQC)計畫。這是一種由台灣工業協會推動的技能認證計畫,旨在提升企業員工的專業技能和素質,增強企業競爭力。這個計畫通常包括各種不同領域的技能測試和培訓,以確保員工具備適應現代企業環境所需的技能和知識。我的科系是金融科技學程,好處在於我可以在大學四年的期間內,找出我的喜好和擅長做更多元的選擇。比起金融,我覺得能自己獨立完成的科技更適合我一點,所以我從大一就跟隨科系考取 TQC 證照,目前總共考了兩張,今年會考取第三張 AI 證照。
現在我來分享前面兩張證照和第三張證照的準備階段,第一張是 PPT 證照,利用大一電腦課的上課時間做準備,考試依據是筆試加上實際操作電腦兩門都要通過才算通過,筆試的部分比較簡單因為這屬於入門款的 TQC 證照,題目多為常識題。再來是實際操作,一開始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因為不僅僅要背過程,還要實際去熟悉和了解,不然題庫繁多也無法完全死背。
第二張物聯網證照就是重覆練習大數據的題庫,總共有好幾百題,也有書可以做閱讀參考,剛開始我完全沒耐心做完 50 題,成績更是慘不忍睹。但經過不斷地練習成績從 30 幾分進步到及格後續更達 8、90 分。但時間沒有很多僅有一個月,所以壓力很大,時常三五好友坐在一起討論考試內容和互相督促,有朋友在身旁更能有動力增進自己的實力,可能是有好勝心吧!
上述兩張證照皆是於學校的考場裡面考試,第一張是整個系大樓都要考的證照,所以是一個正式的考試場所包含准考證號碼,大家在考試前都看著屬於自己的筆記,嘴裡一直重覆唸著步驟和正確答案,使我也開始感到緊張。考試過程為電腦應試,先考筆試再考題目,題目是電腦隨機抽選的,考試時間對我來說剛好,但可能是練習還不夠熟悉,每做一步都需要反覆檢查是否正確,導致使用較多時間。考完反思想後覺得在面對任何考試都一樣,應該都要先審題再答題然後再針對不確定的題目反覆確認後續再全部檢查,不要為了前面的不確定而打擊信心導致後面題目沒心思作答,打亂了順序和心情。
考完 TQC 到拿到證照之後我才理解到證照所帶給我的成就感與責任,很多人覺得考取 TQC 沒有功用,不具信服力也沒有可靠度,但我覺得 TQC 是一個不僅能夠檢視我們學習的成果也是一個肯定自己的一個證明。或許有些很簡單且方便取得,才導致它會這樣被認為,但我認為在於現在每個人都會 Word 及 PPT 的情況下,TQC 證照就屬於一個有依據的證照證明你的程度及學習狀況提供各個企業參考。另外雖然我覺得考試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其實嚴格來說 TQC 不僅只有簡單的證照,它分門別類很多種,只不過大家只考簡單的,所以就下意識的將其歸類為企業不需要的證照。但我仔細研究後發現,它不僅有基本款、難度款,甚至有類似甲乙丙分等,讓你能夠專精再專精。
所以我未來還是會繼續給自己一個目標每年考取一張證照,不僅僅只是一張紙,而是對我自己的肯定和自我能力的檢定,能讓我了解今年的我有沒有比去年的我更進步,同時 TQC 也和我未來的職業發展有密切的關係,我認為這起碼是一塊敲門磚,能進入資訊、科技行業的一個基本能力。
之後我也會想考取有關科技的其他證照,能在我的專業上,持續突破自我,當然我認為雙管齊下是更好的,對於金融業的證照我也想多方嘗試,或許有另類的收穫。所以在大學的時間裡,我很謝謝我的學系提供很多資源讓我們手握很多張證照,畢業的時候回頭看會發現自己已經跟剛入學時不一樣了。每一次的課堂練習都有一張證照肯定我的努力,我覺得獲益良多,系上也有許多補助金和老師們的幫助讓我們有更多動力備考不同的證照。當然,也希望能透過自身的努力,打破他人對 TQC 的刻板印象,同時和學弟妹分享一個透過簡單的測驗,可以讓大家了解證照對個人的影響,還有對於未來能有更清晰的規劃藍圖,指引我們找到自己理想且快樂的出路,這才是我覺得考取證照所給我帶來的意義。以上,就是我想分享的,考取 TQC 證照的心得與學習經驗分享。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