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三年級時,我參加了一個難以忘懷的國際交流經驗,這次活動由銘傳大學品設系、韓國鮮文大學建築系以及韓國公州大學中文系三系合辦,旨在設計一系列主題的公共建築,以改善當地觀光、吸引遊客,同時也融入環境保育規劃。具體來說,我們的設計目標是在鮮文大學校園內的落雨松步道上創造一個舒適而吸引人的空間,同時保護當地自然環境,並提供遊客獨特的體驗。
這個工作坊代表了跨文化合作的精神,我們希望透過設計創新來改善當地社區的品質,同時也讓這個地方變得更具吸引力,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探訪。這個項目也充分體現了對環境保育的承諾,我們努力確保我們的設計能夠融入當地的自然景觀並保持生態和諧。這個主題不僅讓我們充滿期待,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們能夠在不同文化和環境下實踐我們的設計理念。
但很快地便迎來了跨國交流中最大的問題(語言溝通)。韓國同學和我們之間的語言障礙使得溝通變得相當困難。加上雙方的英文沒有特別流利,更加大了我們在溝通和討論上遇到的問題。我們積極地尋找解決辦法,組員之間開始進行更加頻繁的溝通,並且透過公州大學中文系的同學幫助翻譯了更多細節,像是AI介面的組成、3D模型細節建置、主題分析與當地產業發展等,這使得我們的設計案能夠逐漸變得順利。
通過努力克服語言障礙,我們逐漸建立了彼此之間的信任和合作,這讓整個工作坊變得更加團結。我們學會了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並且發現了語言不是唯一的交流方式。即使我們用不同的語言說話,我們可以透過共同的設計目標和創造性的想法來實現卓越的合作。當工作坊接近尾聲時,我們迎來了一個令人期待的時刻—韓國的同學來台灣,讓我們有機會實際交流。
我們一起到台北銘傳大學的研究教室,這次的交流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設計理念和方法。我們從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汲取靈感,分享我們的經驗,並共同探討如何將我們的設計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學到了設計技巧,還交換了互相的社群聯繫方式,建立起了難能可貴的跨國友誼。我們一起討論,一起工作,一起享受台灣的夜市美食和台北觀光。這次實際交流不僅豐富了我們的專業知識,還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經驗。我們不再只是國際上的設計合作夥伴,更像是一個大家庭中的成員,這種情感的連結將伴隨著我們的一生。
透過這次與外國學生的學習交流,我們不僅深入了解當地的學習資源和生活民情,還提高了我們的設計能力。首先,我們學會了如何克服語言障礙,如何更好地溝通和協作,這些技能對於未來的職業生涯非常有價值。通過觀察韓國同學的工作方式和思考方式,我們獲得了新的設計靈感,這對我們的創造性思維有所助益。最重要的是,這次國際交流經驗讓我們更加開放和包容,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而在工作坊最後的成果發表後,我們獲得了銅牌,這是我們所有成員共同努力的成果,彼此間也分享著得名的喜悅。這個獎項不僅是對我們設計案的認可,也是對我們克服語言和文化障礙的堅持和努力的一種肯定。我們的設計展示成果上非常吸睛,展現了整體落羽松步道與河岸間的觀光主視覺與裝置藝術,目的是讓慕名而來的觀光客感受到這項設計為他們帶來的便利性與環境共生理念。希望有朝一日能前往韓國到當地實際考察,做出更符合我們設計理念的建築造景。
這次經驗不僅豐富了我們的學習經歷,還增進了我們之間的友情和合作。這樣的國際交流經驗將對我們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擴展了我們的視野,還讓我們更有信心面對各種挑戰。我會將其視為我學習路上的一個寶貴的里程碑。工作坊的成果鼓舞著我們繼續追求卓越,並且更積極地迎接更多國際交流的機會,開拓國際視野。我們深知,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和合作,我們才能夠成為更好的設計師,同時也為世界的美好做出更多貢獻。期望各位同學在觀賞完我的異地跨國工作坊交流心得後,能夠更積極的爭取並參與,把握吸收新知與異文化交流的機會。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