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想分享的是我跟著學校教授還有學長姐們一起到中國江蘇省無錫市的江南大學做移地教學設計工作坊的交流經驗分享。這次參加 2023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傳統文化的可持續設計」工作營,新農村文化的建構與未來,主題為影敘江南,令我收穫良多,以前其實沒有參加設計工作營的機會,所以這次一有機會就好好把握。
設計工作營的隊員分隊方式是由台灣和中國的學生混合在一組,本次的設計工作營我們在最後一天的成果發表需要展示一個作品,主要以光影去呈現,搭配傳統文化、建築、文物等去做設計,學習虛實的轉換。
第一天我們進行工作營開幕式、歷年的工作坊回顧及主題講座、分組破冰、分組討論、歡迎晚宴,聽完老師們講解,每人上台自我介紹,進行分組討論的環節,分組討論我獲得了一些收穫,我發現短時間內要我們對比較陌生的地方做一些腦力激盪非常困難,需要在半小時內提出很多想法,但還是強迫自己要突破舒適圈,努力發想提案,包括上網查資料、看文章、理解不同地區文化、對於光影呈現方式、手法、可以虛實轉換的人事物。終於在半小時內做好,跟他們交流的時候發現他們想法比較多,頭腦也動得較快,討論時一直都有想法,而我也是積極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天我們去參觀考察非遺名錄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並且嘗試體驗製作,學習印製自己的桃花塢木版年畫,其中包含許多道工序及各種要注意的手法,例如墨汁不需要沾的太多、棕櫚葉要均勻打圈上在版畫上、不能太大力也不能太小力、速度不能太慢,不然墨汁會乾掉,注意完上墨的手法後,將畫紙放置於版畫上需要將位置對齊好,利用軟一點的壓版均勻壓印,稍微掀起檢查是否有缺墨,再做加墨汁的動作,並重複壓印,最後才能完成一副完整的年畫。整個的體驗是有趣的,學習到傳統技藝的操作,並且能實際操作,能更確實的學習,並且體會到它的難易度。我認為一輩子很難有這個機會可以動手體驗,此次經驗實屬難得。晚上的時候大家一起去考察歷史名街山塘街,那裡非常熱鬧,也很多小攤販。
第三天我們去了蘇州歷史名園—拙政園,導遊生動的介紹讓現場變得很有趣,風景很美,庭園也很大,美中不足的是人潮擁擠,沒辦法仔細的去細看那些歷史文物及建築的細節,但對於成果發表的設計我產生了一點想法。再來是蘇州博物館,裡面歷史文物眾多,我認真的在了解該文化,想在設計中加上傳統文物的影子,所以在博物館時,學到了很多,並使用手機拍了照片記錄,晚上就返程回無錫了。
第四天我們開始小組集合發想概念、腦力激盪,討論想呈現如何的意義或故事,光影可以用什麼手法去表現,老師們發下的 30*30*30 的框架體塊要我們運用,搭配著設計,是要被框架侷限還是跳脫框架呢?過程很累卻很有趣,對於自己小組的作品越來越有想法。討論完我們去一個商場採購材料,小組一起行動、吃飯聊天,對於大陸的朋友又更熟悉了,大家一起討論買何種材料、一起跟老闆談價格或尺寸,整個過程很有趣,是設計工作坊讓我印象深刻的記憶點。採購回來後,我們開始動手做設計,過程中嘗試非常多不同素材的呈現方式,很好玩也很有趣,一直做到了晚上,進度也完成一大半,大家決定讓剩下該做的的留到明天一早。我們一起到別間教室,關燈嘗試作品光影的呈現,反覆更改,使作品更完善,這次經驗體會到團結的重要性。最後我們終於完成屬於我們自己的作品,下午開始發表並掛置我們的作品,接著上台報告,我們組獲得非常好的評價,大家也很讚嘆我們做的作品及呈現出來的意義。
這趟設計工作坊學習到非常多,不管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互動、發想提案時的緊張氣氛、還是材料採購的難度跟技巧、作品要如何與歷史的人事物及傳統文物或技藝做結合發想設計、上台要如何更清楚地闡述我們作品要傳達的意思,以上都令我受益良多。非常開心這次有機會到江南大學參加設計工作坊,是一個難忘的經驗。主題是「影敘江南」,要設計一個光影作品,融合傳統文化、建築和虛實轉換技巧,然後能跟對岸的學生合作看看,我覺得這樣的團隊協作很有趣,大家也都非常積極,討論和分享各種點子,讓我學到了在壓力下提出好主意和合作的重要性。也很開心能參觀了當地的景點,例如製作木版年畫和參觀博物館,這些體驗讓我更深入了解傳統文化,能我們將這些學到的東西融入我們的設計中。在小組中,我們一起創作,也學會了團隊合作和互相支持。最終,一起成功地完成了我們的作品。
總之,我覺得這趟旅程不僅打破了文化隔閡,還讓我學到了很多關於設計和團隊協作,這次的經驗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