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面對多重任務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感到壓力與困惑。而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決定同時工作並攻讀銘傳資工研究所的。這個選擇可能對許多人來說看似艱難,但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增益自我、體驗生活多元面向的機會。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同時工作和攻讀研究所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雙重身份的壓力,不只來自於時間的壓縮,也來自於身心的疲憊。我常常需要在工作和學業間取得平衡,以確保兩者都能得到足夠的關注。這其中,時間管理與自我調適成為了關鍵。
我記得我最初開始這樣的生活模式時,曾經覺得壓力大到幾乎喘不過氣來。但是,我並沒有放棄,而是不斷地尋找可以改善的方法。我的指導老師,顏秀珍老師曾與我們說:「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將工作和學業都安排得當。學習利用每一個可以利用的時間,無論是在等待公車的時間,或是午餐時間,都可以利用這些片刻來閱讀或思索論文與研究方向。」然而,時間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自我調適也是非常重要的。我需要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以避免因為長時間的壓力和疲憊而導致身心疲憊。我也需要找出一種方式來釋放壓力,例如運動或是與朋友聚會。只有透過這樣的方式,我才能保持身心的健康,並且持續在工作和學業上有所表現。
在這樣的狀況下,資工系的課程曾給予我很大的幫助,在學習過程中,我發現我對資訊工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透過學術理論的學習,我對我在工作中使用的技術有了更深層的認識。我也學會了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在實際的工作中,使我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例如碩一的必修課,何祖鳳老師所指導的軟體工程,其中教授了我們關於業界專案的開發流程與相關的技能。同時,我所上班的公司是制度較不齊全的新創公司,我便將課程上學到的技能提供給公司。慶幸的是公司並不因為我僅是半工半讀的學生便忽略我的想法,而是根據我給出的意見改進了公司的業務流程與開發流程,使得我們公司的業務與開發人員之間的隔閡變小,讓開發速度變得更快。
同時,這樣的學習經驗也讓我更加明白,學習和工作並不是孤立的。它們是相互影響,相互支持的。我在學校所學習到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在工作中解決問題;同時,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驅使我在學習中找到答案。這種反饋迴圈讓我對我所做的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同。總結來說,同時工作和讀研究所的經驗讓我更加成熟,更能夠理解生活的多元性。雖然壓力和困難不斷,但我相信只要有堅定的決心,並且懂得如何去平衡和調適,就一定能夠克服。而銘傳資工研究所提供的資源和課程,也讓我在這條路上不再孤單。
這短短的心得雖然無法完全涵蓋我的全部經驗,但我希望它能夠讓人們理解,同時工作和讀研究所並不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事。相反的,它可能會讓你看見你從未見過的自己,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我也想分享一些我在這段經驗中學到的實用建議。首先,我認為時間管理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中分配我們的資源,並且確保我們在每一個任務中都能有最好的表現。為此,我建議將日程規劃得既有彈性又有結構,並且設定清晰的目標,以幫助我們保持對時間的控制。其次,我認為保持身心健康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不能忽視我們的身心健康,因為這將直接影響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效能。我建議定期運動,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並且找到一種可以釋放壓力的方式。最後,我認為保持學習的熱情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保持對我們正在學習的主題的熱情,因為這將驅使我們在面對困難時不放棄。我建議定期回顧我們的學習目標,並且尋找新的學習資源,以保持我們的學習熱情。
當然我們總是會遇到工作與論文的死線同時到達時,這無疑是我在這雙重生活中最大的考驗之一。在這種情況下,我需要運用我所有的時間管理技巧和策略來處理,並且保持冷靜的頭腦來評估我的優先順序。首先,我會評估我對於工作和論文的進度,確認我需要完成哪些部分,並且估計完成這些部分需要多少時間。這將幫助我確定我需要投入多少時間到工作和論文上,並且讓我有一個明確的計劃。然後,我會優先處理我認為最重要的部分。在一些情況下,這可能是工作,因為我的工作可能需要我立即回應;在其他情況下,這可能是我的論文,因為我需要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它。我會根據我當下的情況來決定,並且確保我能夠在截止日期前完成所有的工作。同時,我也會尋找任何可能的資源來幫助我。這可能包括向我的同事或是我的指導教授尋求幫助,或是利用任何可以讓我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有時熬夜是難免的,所以當我們空閒的時候需要犧牲一些玩樂的時間獲取更多的時間用於調適身心,這點是我覺得最不輕鬆的。面對工作與論文的雙重壓力,我學會了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如何有效地管理我的時間,並且如何利用我可用的資源來幫助我。雖然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我相信這也是一個讓我成長的機會。
總之,我認為同時工作和讀研究所的經驗是一種寶貴的學習機會。它讓我看見了生活的多元性,讓我學會了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平衡,並且讓我對我所做的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同。我相信,只要我們有決心,並且懂得如何去調適,我們就能夠在這條路上取得成功。總而言之,我希望我這份心得能夠給予正在面臨同樣挑戰的人一些鼓勵和啟發。我們都能在這樣的生活模式中找到我們自己,並且讓我們的生活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