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從小到大最常聽到的一件關於自身管理的事情,應該就是時間管理了吧。畢竟人一天只有24小時,一周上完課剩下兩天假日,忙這些又忙那些,想玩樂又不想缺交作業,想打工又想花時間學習,總是感覺時間跑得太快。
「禮拜五要交的作業,前兩天在做都還來的急啦~」在大學最常聽到的就是身邊的同學們說出這種感覺一切都來的急,最後發現全部都擠在一起,開始焦躁不停的情況。而且學生們就是對於這種情況樂此不疲似的,一次又一次的重現一樣的模式。原本就覺得時間不夠用,期中期末鄰近的時期就更是忙到焦頭爛額,半夜都還要努力跟一堆作業奮戰。
我自己也是個不愛去一一安排自己行程的人,曾經我看過那種精細到幾點幾分要做什麼都要寫表格安排好的同學。我想對很多人來說,「安排行程、規劃時間」這種事本身就是要花費一堆時間去做的事。因此我的時間規劃就是簡單的知道「我要做什麼」、「我要什麼時候做完」就好。接下來,就是我對於時間管理、安排行程認為的必要項目。
一、記住,時間不一定任由你掌握
首先,如同上述所說,有些人會把自己的時間規劃的很精細,什麼事情都規劃的好好的,每件事都很緊湊。我想這種安排在我們國高中是很合理的,因為國高中都是按表作息,晚自習到幾點、回到家幾點都是不會輕易變動的。但到大學,有更多自由就代表有更多時間是要自己安排的,也代表了會有「突發事件」發生。拍片作業遇上天氣不佳就會打亂一天的拍片行程、打工臨時換班、臨時起意的聚會、要討論報告時同學臨時有事不能討論等。所以在時間規劃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的行程有所餘裕,不要擠一堆事情在同一天做。行程有留白,除了是為了讓自己在每件事之間喘口氣,也能讓突發事件更好被安排。
二、紀錄,要做的事和「確認完成」
時間規劃中一定要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事之後再進行安排。在知道有什麼作業或要完成的事項後立即記下截止日期,在安排要哪一天去完成這件事。記下行程並給予自己一個「確認完成」的動作,會讓自己在時間規劃更有條理。我本身是一個喜歡用月曆寫行程的人,做完一件事後就用筆把已完成的事件畫掉。我認為給予自己一個「完成」的動作會帶來一些成就感和滿足感,無論是在記事本上打勾、寫上已完成,除了能讓行程表更清楚,也讓自己心情因為處理好一件事情而感到放鬆,因而更有動力去處理下一件事情。
三、尋找,最適合的作息時間
現在的學生好多人都是越熬越有精神,早晨時光昏昏沉沉,什麼事都不想做。我想大家都有屬於自己「最有精神、最能專注的時間」,有些人就是一定要凌晨做作業才能專心。那就把要做的作業都安排到自己最清醒的時間。調整作息是人生一大困難點,很多人離早睡早起的目標越來越遠,既然已經放棄早睡早起,那就要讓自己在最高效率的時間處理所有的事情。比起在早晨花上六小時不清醒又痛苦的學習,不如就好好地睡個飽再說。例如:我平日不能熬夜,越晚我就越累。我最有精神的時間是晚上七點到晚上十點左右,那我就把作業盡量安排在那個時段,用那幾個小時盡全力去處理是最有效率可以完成的事,其他事情不需要這麼高專注度的事,我就可以安排在其他時段。找到自己喜歡的作息時間,才能更知曉自己要怎麼安排不同的事。
四、思考,事情的輕重緩急
每件事都有它的緊急性,有些事可能短短兩三日就要處理完畢,有些有一個月的時間可以做。因此要分清楚每件事的緊急度。兩三日就要處理的事情就不要多想,有什麼時間就處理,不需思考「我要什麼時候做?」,而是「我現在就要做完」,我在第一點就有說時間不一定是任由你安排的,緊急的事最好能當下處理完,就不用苦惱如何規劃。再來就是長時間的行程。假設有一個月的時間要完成一個拍攝作業,一個月聽起來很長,但是以過來人的經驗可以說,林林總總的準備工作,加上跟隊友溝通的時間,其實一個月真的是過得很快。把長時間的事情,拆分成好幾樣小事去做安排。例如拍攝需要討論腳本、道具準備、拍攝、後製等,討論腳本可能是最重要,一定要先做的事,那就要趕快訂下日期,其他的事情可以依照步調再去做規劃。
五、保持,高度專注力與休息時間的交錯
事情還沒做完就想看看手機,讀書讀到一半就想要休息?有些人可以一次安排6小時的讀書計畫,中途只有喝水上廁所能讓他稍稍的移開注意力,有些人則是20分鐘就想要休息。我個人是一個不能長時間專注在一件事的人,規定自己一直坐在一個地方做同一件事,尤其還是學習這種很容易消耗腦細胞的事,真是坐不住阿!假設我訂好假日要做兩小時的作業,我會讓自己維持25分鐘專注作業,5分鐘休息的行為,並且維持一樣的時間進度,這樣我既不會在訂好的學習時間分神,又可以好好的休息。告訴自己一定要在那段時間裡面保持專注,不要分心想著要休息,但在休息時間時就完全的去休息。如果是是個能長時間專注的人就可以把學習時間拉長,休息時間縮短。
一旦訂下專注時間與休息時間,就要逼迫自己保持一樣的進度,不要今天的休息時間超長,明天的休息時間超短,過幾天可能就想要全排休息時間了,畢竟已經是以自己的專注度安排的進度了,相信此同模式的生活,日子久了就能養成習慣。
六、主動,提出討論的時間
最後,「主動提出小組討論時間」是我覺得對某些人會很難辦到的事情。到大學會發現有好多小組報告,小組報告最重要的就是「要怎麼讓大家統一一個討論時間」。畢竟大家都有屬於自己的規劃,有打工有社團,每個人都好忙。有時候忙一忙大家就忘了有報告了,之後就是全組瘋狂的趕進度。有時候主動提出討論時間,有可能只是起個頭問一下,才能儘快訂下討論時間,才能完成報告。記住!時間不一定都是隨你安排,臨時有個人不參與討論可能都會引起後續問題,早早訂下討論時間,行程才能更好被規劃,也才能更靈活的調整時間,才不會被截止日期逼死。
以上就是我認為時間管理要先知道的幾點,畢竟從小到大每個人都被說過「時間管理很重要」,也可能已經有習慣的一套方法,但大學生活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和自主時間,要怎麼安排興趣時間和學習時間才能讓自己過得舒服又愉悅,我想這才是時間管理最終要達到的目的。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