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每個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相信讀書不僅能擴大我的這世界的認知外,也能讓我的人生更加光彩。當我讀到一本新書時,我會試著了解新的事物和觀點,去了解不同文化和思維方式,這些不但能讓我清楚地理解這個世界,也可以從中認識自己是不是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等等,這些都是從「讀書」才能做到的事。
在上大學的第一學期中,因為就讀犯罪防治學系的關係,大一上學期就接觸了一些法學類科,像是法學緒論,在還沒上這堂課時,一開始會覺得要讀法律一定很困難,肯定會要一直背,但真正上過課後發現,原來法學緒論這門課是多麼重要,在所有的國家考試中,法學緒論是必考科目,如果想要得高分,在法學緒論這門課就必須好好把握分數,因為只要你能理解且背好固定的常考重點,那在國家考試中,可以在各個考試中能過法學緒論拿到穩定分,上榜的機率就能變高。而我是如何準備法學緒論這門課,因為授課的老師曾經是苗栗縣警察局法制科科長,也非常擅長公法,因此老師上課的過程中,我會邊聽邊把他說過的重點全部抄寫下來,以利在後續復習的過程中能從這些重點理整理出來,再來因為法學緒論這門課就是需要精讀裡面的內容,若是背錯一個字,則整題就錯,雖然一直背會覺得很麻煩,但只要把課本及老師講過的內容,全部轉換成自己可理解的意思,像是我會在課後複習,透過筆記種理的方式,讓我能在考試前一目了然,不會因為課本文字內容過多,而有看不下去的可能。再者我也會從網路上抓取各個年度及考試類科的考古題,老師說過,刷題是能檢視自己是否有將學到的知識完全烙印在腦海裡,所以我會在複習後透過考古題,讓我能透過錯題,再去重新複習自己哪邊需要再記清楚,將正確的重點整理再一起,使我能在考試那短暫的自習時間,能快速瀏覽。
再來還有一堂我認為是最難的一堂課「社會學」,這門課也就是犯罪學的基礎,如果社會學這門課只要理論能理解清楚,在第二學期的犯罪學中,會比較清楚理解,那我是如何讀社會學,因為授課的老師買的教課書的編排是各格理論分開討論,由於我不太熟悉理論的理解,因此我會在課前做預習,將理論其中比較大的重點用螢光筆標記起來,這樣能讓我在上課中可清楚知道大重點,在聽老師的講解過後,將它筆記起來,這樣在課後複習過程中,能夠完整的抓住該理論的重點,能在問答題中清楚列出該理論的大重點,以及其中的細部重點,這也讓我以問答題的分數拉高總分。
在大學以前,問答題已經是對我來說有點困難的題目,因為你需要從文章中抓出題目想問你的答案,並且需要用自己理解的話寫出來,而上了大學問答題對大學生而言真的只算的上一塊小蛋糕,況且犯罪防治學系這個系,未來大多走向國家考試等,接觸申論題的機會也很多,而有一堂課「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考試就是申論題,這也是人生中第一次接觸申論題,剛開始上課很擔心申論題寫不好,不然就是不知道該怎麼寫,而老師也慢慢地一步一步帶著我們寫,在課前先瀏覽過一遍課文,上課途中老師圈出關鍵字,在課後試著將圈出來的重點試寫看看,真的不懂在詢問老師或直屬學長姐等,人類行為這門課就是非常重社會時事,所以老師也會在課堂中提出許多社會案件,可以讓我們從這些事件中去反思,可供我們在申論題的答題中能適時套用,也能學習媒體識讀的重要性。
而最讓我感興趣的一門課就是「心理學」,在還沒上這門課之前,對心理測驗及有關心理的一些知識有興趣,相對地內容比較好理解,而課程中老師會提供許多課外的資訊供我們閱讀,而那些資訊都是我們可以去探討,而我在課後會整理一份課堂筆記,再把那些課外資訊補充在裡面,我會以各個學派作為主要標題,例如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學派是佛洛伊德,而他的核心概念是什麼、內容是如何運用在人或動物身上及如何應用在諮商上等等,以各個學派來做主要重點筆記,這樣做就會比較清楚和清晰,並且在整理的過程中,可以試著將自己放入其中,假設自己是該學者,能夠更能體會及理解心理學是如何促成的,藉此激勵自己;因為心理學有許多學派,而各個學派也有許多心理學家,所以我會試著用表格將他們的理論及觀點整理起來,這樣在後續閱讀學者之觀點或理論可以一目了然,不會因為內容冗長,而失去讀書的興致,最後在透過老師整理的題庫,在課後檢視自己是否理解清楚。
在課餘時間,為了能提升自己的個人價值,會在線上圖書館中借閱電子書,在通勤或休息的時間中,既能提升自己也部會浪費時間在遊戲或社群當中,透過閱讀,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及價值,就能塑造出自己的性格或人格,也能和其他人更有效的溝通或交換意見。
最後,我想說的是,讀書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應該把讀書看作是一種習慣,而不是一種負擔,在讀書過程中能夠體驗到不同的事物,我們也能從中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和精神,透過讀書激勵自己讀書,畢竟讀書也是非常重要的事,你不讀書,出了社會很多事情也是需要讀書才能學習到的,所以必須在書中尋找自己的興趣及熱情,這樣才有可能在讀書中找到真正的快樂和成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