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我認為自學能力必須在大學期間開始培養。以下我要開始說明我的讀書學習策略:
讀書時間
因為財金系有許多較為專業的必修科目,我會在前一週的週末排出未來一週的讀書計畫。在我檢討目前時間使用狀況後,接下來便是訂定一個實際可行的每週讀書時刻表。讀書計畫的重要性在於,安排每天有固定的讀書時間,如此可以幫助自己建立讀書的習慣,從容地掌握整學期的功課,而且這種分散練習的效果比考前臨時惡補要好得多。我會嘗試在每堂課前及課後安排讀書時間、俾作預習及複習,以提高讀書效果。讀書計劃宜保持彈性,不要把時間安排的滿滿的,最好每天或每週有一、二小段預留空白供調整之用。當你遇到偶發事件,無法照原時刻表進行時,空白時刻可提供適當的調節。
讀書目標
評估每一科或每一章節要讀的內容,在透過讀書時間的分配,評估是否能夠有多餘的時間再複習一次。為了要有效利用時間,我們可以準備小卡片或小本子作備忘表,將次一日或次一週須完成的工作事項(如讀書、考試、寫信或購物) 列在上面,並將備忘卡隨身攜帶,隨時檢視。備忘卡上的事項,必須依其優先順序排列,把最重要的事項排在最前面。當你完成某項時, 則將該項削去,做不完的項目則移到次一日。備忘卡的目標是在提醒你善用時間去完成最優先的事務。
讀書自我考核
例如一天要背幾個單字、一天要看幾章、一天要做幾題考古題、一張申論題要滿幾頁…等。設定讀書目標後,當達成了考核點時,就能夠按照原訂計畫繼續前進。
讀書的緩衝期
週六或週日下午訂為緩衝日,讓自己複習未完成的讀書目標,也可以拿來預習專業科目或是複習小考範圍,但因為通常我都會秉持著今日事今日畢的態度,所以不太會有延誤讀書進度的情況發生,所以六日我就會多專注在考金融證照和語文學習的部分。考金融證照和英文測驗的動機是因為趁大學比較有空閒的時候,讓自己生活多充實一點,也能夠增加自己在金融領域的競爭力與信心。
善加利用手機或是校園資源
因為我是一個寫字比較慢的人,所以在上課時間我會利用手機將老師所教授的內容錄音到手機裡,這樣一來在上課時能夠聚精會神的專注在課堂上,同時在放學回家後能夠再次複習,是個一舉兩得的方式。在課堂之外,我會利用圖書館的藏書和網路的使用,吸收更多的訊息,銘傳的圖書館有很多的課外書籍提供校內師生使用,無論是考證照的書或是課外書都是自我學習的好幫手。同時在銘傳的 Moodle 上也有自我學習的課程,我也在 Moodle 上常常檢測自己英文聽力及閱讀的能力做自我考核的方式,在進而改善自己語文學習的過程,檢驗每週的讀書時間和讀書目標是否需要有改善的空間。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讀書方式,我很喜歡自己的讀書習慣,利用週計畫的方式,不僅能夠讓我自己規劃好時間的安排和讀書的目標,也能讓我回顧過去的日子是否有完成自己的期許,我是否每日都過的充實且認真,愛因斯坦曾說:「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種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做生活目的的本身」。人生不能重來,所以更要好好生活。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