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總是不夠用嗎?總是在對的時間做錯的事嗎?一天 24 小時,到底該如何合理運用時間才能更有效率?相信以上這些都是你我在各個階段會面臨到的困惑與難題吧!那麼,請容許我娓娓道來,向各位介紹我所使用的「二十四小時行動法則」,這是我從大二至今,經過不斷修改與調整,最終覺得最不錯且最高效的時間管理方式,分享給大家。
要做好的時間管理,背後的最大關鍵在於:自律。往往會覺得時間不夠用,那其實有九成都歸因於你不夠自律,即使已經提前安排好所有的時間,但制定計畫卻遲遲沒有開始執行,那這樣你根本就永遠都沒有辦法解決「沒時間」的煩惱,沒有實際的行動,怎麼會有收穫與成長呢?
那麼,以下就是我所使用的「二十四小時行動法則」,只要依循著簡單的三個步驟,就能夠提升自己的生產效率,培養自律的好習慣。
第一步:戒掉拖延症—找到弱點並自我省思
切記不要拖延,這是時間管理的大忌!拖延症的常見狀況有:常遲到、總是最後一刻才完成任務等等,這樣不僅事情永遠做不完,還有可能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然而,只有你自己可以幫助自己戒掉拖延症,請你找到弱點並冷靜下來省思,給自己設定一個可分解、實現的任務,並妥善安排時間計畫,在過程中時時刻刻關懷自己的狀態,並設定一個完成任務後的小獎賞。
每當你有想要拖延的念頭時,請趕緊打斷思路,照照鏡子並告訴自己:「我設定的目標完成了嗎?還有時間可以一拖再拖嗎?」別猶豫了,請起身並確實地將所計畫的事項完成,學會約束自己,戒掉拖延症的懷習慣!
第二步:訂定時間計畫—今日事今日畢
列出待辦事項
依照情況條列出「日、週、月」所需完成的事項,分別列出各個分類並用顏色標示。(例如:紅色—超重要、紫色—休閒、綠色—讀書學習、黃色—打工等等)
分析優先程度
根據待辦事項的清單,列出每一件事項的優先度(快要到的時間或期限),以此分配每件事項的輕重緩急。
安排行程
將不同類別的事件,安排在自己的時間計畫本或便條紙上,另外附註時間與期限,避免慌亂而錯過時間,切記每件事都要提早開始進行,不要到截止日期之前才開始動工,另外,也要記得安排適度休息與放空的時間,不要把行程排得滿滿的,導致沒有喘息的空間,這樣才能幫助你走更遠的路!
第三步:實際執行並自我關懷—有始有終
依循自己所訂定的時間計畫表一步一腳印的執行,過程中有任何不合適的地方請立即修改並調整。另外,建議各位完成任務後也可以給自己一點小獎勵,像是:享受大餐、出遊玩個幾天等等,畢竟在面對任務時的我們已經很緊繃很焦慮了,若沒有適當的給予自己鼓勵或關懷的話,可能會物極必反,造成負面的效果。
最後,期望透過以上關於我的「二十四小時行動法則」,能夠成功讓大家了解該如何妥善進行時間的管理,依循著三大步驟:戒掉拖延症,馬上行動,並在行動中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法則,相信你也能夠成為時間管理大師,花最少的力氣,獲取最大的收穫!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