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經升上大三,對於該怎麼讀書一直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發現每個科目適合的讀書方式並不盡相同。剛升上大學時都依照高中時的讀書方式,不管哪科都照著課本上面寫的讀,直接背所謂的重點,所以當時的讀書方式幾乎都是以死背的為主,因此成果並不怎麼樣。之後開始慢慢地找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因為高中養成的讀書習慣要改也不是這麼容易,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來,探索自己真的能吸收的讀書方式。
首先,比較偏數理的科目就是多練習題,除了教課書上的基本觀念,老師很常會延伸出其他的算法和解法,因此只讀教科書是不夠的,老師給的練習題一定要算,一方面可以對這類型的題目加深印象,再來就是在解題的過程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求出答案,很多方法不止一種,可以在解題過程中找出自己最熟練、最能理解的方法,一開始我只看教科書的習題,讀的時候並不覺得有困難,但是如果把解答遮住要自己算一次反而會卡住,因此熟練真的很重要,會讀不見得會算,常常寫不出來就是因為不熟練,必須自己動腦親手拿筆算一次才可以。
我們科系必修有需要打程式的部分,在我們科系來講是非常基本也很重要的專業,起初教的很基本,不需要多讀就能理解並實際操作,越後面越艱深,而打程式這件事也並不是看了就會懂,肯定會需要教科書的輔助,首先必須要理解,再來才是會打程式,若沒有理解,只是單純照著打,那下次遇到一樣的問題也一樣不會打,所以理解這步真的很重要,老師也告訴過我們,如果卡住了不知道該怎麼打可以先去參考會的同學是怎麼打的,但是不要拍照、不要照抄,可以請教同學為什麼這樣打,自己讀了、理解了再靠自己的力量把程式打完,看著別人打很簡單,但那並不代表自己懂了。
而學科的部分很多沒有辦法解釋原因,能做的就是背,因為我短期記憶不強,一定要不斷的重複去背、去看,不然很容易就忘了,就是多讀幾次,不斷地加深印象,有事沒事就請身邊的朋友抽考一下,把自己容易忘記、不熟的部分做個記號,之後不斷加強那部分,而且要讀的時候可以把差不多的主題放在一起讀,比較容易理解,一起讀時也更容易記下來,我覺得沒有投機取巧的方式,就是要付出時間、努力,久而久之就記下來了。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