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習到的是對自己負責,同時也訓練著我們自律。過去,從國小到高中,多少都有學校老師督促自己該讀書了,手把手的教你怎麼解題、怎麼讀書,然而到了大學,少了隨時都在身邊的同班同學,也少了每天都會相處見面、關心自己的班導師,我們還能好好督促自己該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嗎?讀書勢必是學生的本分,但該如何讀好書?如何把握時間讀書?
根據過去累積的經驗,我認為最有效的方式是擬出讀書計畫。而以下我將介紹我是如何擬出我的讀書計畫並有效地實施:
先將所有當學期科目條列出來
將科目列出來的作用在於可以清楚自己必須完成多少科目,在心中有個底,也可以避免自己已經快考試了才發現少讀一科的窘境。
將可以運用的時間列出
大學生活多采多姿,或許有人要打工、系隊、社團,跟朋友聚會等等,適度的休閒娛樂是讓自己放鬆,但在這些之中徘徊的也包含課業與讀書。我認為將事情分出輕重緩急是相當重要的,例如:下週期中考有兩科尚未準備,現在不開始讀書會有被當的可能,那是否就可以略過朋友聚會,改約下次?
將時間列出,也是為了清楚明白自己所可以運用的時間,才不會真的已經來不及的時候才發現事情太多做不完,或是總以為自己還有很多時間而總是虛度光陰。事情的安排也可以在月曆中列出大目標,在靠近期中考或小考時以星期為單位列出每天的時間,切割出來以運用。
依照深難程度排出先後順序
將所需準備的科目填進自己可運用時間的讀書計畫中必須記得前面所說的,事情有分輕重緩急,可以將比較深難或是需要較多時間準備的科目先填上讀書計畫,再把相對輕鬆的科目填上空下的剩餘時間,而這麼做的意義在於,深難的科目可能會讓自己相對有壓力,怕自己到了考試時間還讀不完,但是如果有了充分可運用的時間,則也可讓自己較為安心。
另外,也可以依照考試先後順序來安排,因為以考試前兩週為準備黃金期為例,先讀的可能會先忘記,因此我反而會刻意把較快到的考試科目,排在快考試時才複習,這樣也才可充分利用所剩不多的時間。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