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創造知識的道路,簡報是呈現大綱的面貌,筆記是統整思想的方法,做筆記這件事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因為許多時候我們做得筆記都只是將老師給的資料再抄錄一遍,因此筆記做完之後並沒有拓展了知識而且更加地感到學習的乏味,若我們能善用做筆記的技巧,除了能提高學習的效率,亦可訓練自身的邏輯,並且感到學習的快樂。
這麼多年的求學過程中,想必也有許多人和我一樣不善於製作筆記,並且不了解為什麼同學們上課的時候都一直瘋狂的抄老師的板書,在不了解的狀態下,也開始跟著寫下老師黑板的筆記,這個過程中我知道其實並沒有學習到任何知識,並且因為一直抄錄反而忽略掉老師口頭訴說的重點,而最直接的驗證方法就是筆記寫了一大堆,但考試出來也還是一蹋糊塗,在多年的失敗經驗中,我學習到了比起我們一直在不了解如何有效製做筆記的狀態下,就一直胡亂的製作,不如停下腳步向他人學習如何製筆記。明白這件事之後,我開始參考他人製作的筆記,從模仿開始到寫下更多不同類型的筆記,在一次次的過程中找尋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筆記方法,最後便輕易的讓學習成效提升了。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筆記方法,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很幸運地從小在念書學習的過程中就自我探索出來,更多的是迷茫、不知從何下手,並且抓不到學習的重點就產生不出只屬於自己的筆記,雖說是自己的筆記,但不等同於只有自己看得懂的高深類型筆記。
製作筆記我認為有好幾種階段,最初階完全找不到重點,只知道抄老師的黑板,在這階段中我覺得模仿他人筆記模板是最重要的,並不是要模仿他人筆記內容,而是利用他人的模板,把從老師那邊抄下來的填上去,舉例來說標題可能是「會計」,有的人就會再寫下「會計」的時候加上螢光筆、紅色底線、或是用彩色系列的筆種(特定顏色)等當專屬於筆記的開頭,在無數嘗試中慢慢地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模板之後,會發現自己學會了分類資訊,接下來就來到了下一個階段抓重點,當有了自己的筆記格式,便可以開始學習看課本,不再是只看老師上課說的部分或是特別提到的重點,而是仔細地閱讀每一頁,在閱讀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的將抓到的資料填到筆記,這樣便完成了第二階段的筆記學習,最後一個階段便是透過大量的閱讀,將內化的許多知識在不斷地被消化及重組中,當累積過多時產生了屬於自己的邏輯,而將此邏輯以文字的方式闡述,便被稱為筆記。
我所認為的筆記秘笈在尋找自身適合類型的筆記上至關重要,比起盲目製作更能對學習起到幫助,因為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套邏輯筆記,當我們在背誦、複習考試的內容時,能更快的找到重點所在,並且在考試當下,因緊張腦袋一片空白的時候,便可以開始回想筆記的排版跟內容,慢慢地答案便呼之欲出,因為出產的這些筆記都是通過各自身的思考而留下來的,這才是筆記。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