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一直都是課後才複習的學生,雖然對我來說這個做法都是行得通的,但事實上我很明確知道這是不對的方法,因為這僅僅只是一種填鴨式的學習方法,暫時應付考試的短暫記憶。也許在某些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們,他們可以使用這樣的方法,因為他們不需要消耗太多時間在讀書上面,所以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相對於他人,理解力稍弱的學生們。
就我而言,讀書學習的策略就是讀、問、寫。
何謂讀?讀即是課前讀書,先在老師授課前,提前將內容預習、閱讀,或許你會覺得明明老師之後就會講,為什麼要先讀呢?這樣很浪費時間等等。事實上,在大學中你所閱讀的是一個專業科目,所以會有很多專有名詞和學識知識,因此如果在課前複習的話,就能提早理解至少知道這些專有名詞,我們即使看不懂也可以利用網路資訊查閱,明白這個詞的真正定義以及相關知識內容。假設透過網上的內容也無法理解,也能夠在正式上課時,從老師口中理解這個詞彙和內容。
問,即是學會問問題。由於我是課後複習的類型,因此我會拍下課堂老師教的東西並作筆記。假設對於課堂筆記上有不懂得地方,在經過自己反覆思考還無法理解的情況下,我會直接求助同學和老師,因為如果用自己的思維硬要去理解的話,在遇到其他題型或實作上面會有錯誤產生,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去求助他人。或許有些人會很害怕因為問的問題太簡單被恥笑,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很少見,如果想避免這情況,可以直接詢問老師,老師們都很願意去幫助你並回答。
寫,也就是做題目、抄筆記。由於我覺得原文書太昂貴,所以不是每一個科目都購買,因此我認為做筆記是紀錄課堂知識最好的方法。筆記最好的地方是在課後複習的時候,能夠快速的幫你了解和複習課堂知識,並且老師不是只講課本中的內容,也會額外補充知識,這樣一來你也能輕鬆達到學習的效率。除此之外,對於我來說,學習到不代表真正理解到,所以做題目也很重要,透過不同的題型來測驗自己是不是真正領悟到剛剛讀的範圍。如果遇到不會算的時候,記得要使用上面的方法。以上是我自己的讀書策略,是一步一腳印的方法,因此在時間上面也要自己衡量、管理,或許會花費很多時間,但我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