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學後,有別於以往最大的差異莫過於時間的分配,不再有人會去叮嚀自己應該要做些什麼、非得要做這些事情不可,反而是有了更多可以自己靈活運用的時間。但是相反的,要是沒有好好把握時間,時間它不會等人,如同潑出去的水一般,再也收不回來,但我們無法管理時間,只能管理自己。
我認為不管是讀書、課業、時間管理、中短期目標,全部都是息息相關且密不可分,進而衍伸出如何整理筆記等等技能。而我在大一時給了自己一個最低的標準—再混都不可以被當,其餘只要不要做讓自己會後悔的事。如今到了大四,我不但沒有被當過,排名也在班上維持中上的成績,且完成許多當初自己所認為無法兼顧的事,參與系學會、打工、課業我在這三者中取得了平衡,該玩時認真的玩,該用功時努力讀書。
從小我習慣會將待辦事項寫在本子上或紀錄在手機,也會參考網路上將事情的輕重緩急、重要程度,畫成四個象限,分別是重要且緊急、重要且不緊急、不重要且緊急、不重要且不緊急,方便將手上繁雜的事情分門別類再有效率的實踐。
再來可以事先規劃好行程表,以往我會把要做的事項擠在一起,把時間算得很精準,如同按表操課般不給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再者,當事情做的比原定時間還長時便會推延到後面的行程,所以我現在則是改變在一天的行程之中,在自己可以控制和運用的時間裡,不會把時間排的緊湊,而每件事情大概所需花費的時間也會放寬許多,這些時間包含休息時間,才不會讓自己一直拼命和時間賽跑感覺到喘不過氣。當實際行動之後會發現,相較以往輕鬆許多,還經常會有比預計時間內還早完成的事情,如此一來,感覺又多獲得了一些時間,可以去做其他代辦事項的事,更可以靈活運用它!
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要把握零碎的時間,比如通勤時、下課時,不可以忽略這些瑣碎的時間,即使只有短短十幾分鐘,但只要好好善用這些時間,好好把握,正因為學習是需要付出時間的,沒有人可以不付出就期待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好,比別人多一點努力、投入的越多,自己所學習到的也會越多,所投入的時間和個人的成長成正比,把握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就會是最好的投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