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上天賜給我們最公平的禮物,不論貧富,每個人一天都只有 24 個小時,有時候好像什麼事情都沒做一天就結束了,有些人的一天卻好像特別長,可以做了好多事情。今年大四的我有很多種身分,在家裡是兒子、弟弟,在學校是學生,在球隊是球員,在公司是員工,擁有這麼多角色、這麼多事情,到底要怎麼才能做好每件事呢?
第一我會使用「時間四象限法」,X 軸為緊急到不緊急,Y 軸為重要到不重要,我們可以先把所有事情分類,依據重要程度以及緊急程度畫在四個象限上,最緊急也重要的事情我們必須先去完成,例如:即將到期的報告,再來我會思考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是否需要處理,例如:訊息、電話,接下來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就是常常偷走我們大部分時間的事情,通常是滑手機、看影片,看社群媒體這方面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盡量避免,或是告訴自己一個停損點,不花太多時間在這類事情上,最後也最重要的部分,我們還需要把精力放在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上面,這樣不僅可以未雨綢繆,也可以預防,事情演變成非常緊急,在很多時候我們有機會事前計劃、安排並完成。但因為沒有及時地去做,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原本不緊急的事情也變得非常緊急。因此,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上。
第二我會把我分類好的事情特別標註在自己的備忘錄以及行事曆上,這個方法可以避免事情排在同一個時間點衝突,主要是用來提早安排以及準備,通常寫上行事曆後,我會思考這件事情需要大概花多少時間去完成,分析完之後再把事情提前分配在有空的時間上,如此一來,一天只需要完成安排的事情,大致上就能很有效的利用時間!但往往事不如願,總會有些突發事情,或是緊急狀況需要當天處理,所以切記,事情千萬不能排得太過滿,因通常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的按照時間全部執行,所以需要預留一些時間,讓自己有彈性能夠處理緊急的事情。
用了以上兩種方法,讓我在時間管理上面有很好的效率,以往一回到家總是先休息、看影片,先放鬆再說,結果到了要報告或是考試的前一天才發現報告沒做、書也沒讀,但用了這兩個方法,就可以在行事曆上看到需要盡快完成的事情、今天該完成的事情,避免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在不是緊急以及必要的事情上,到最後該做的事情都沒做。
最後希望我的方法對其他人在時間規劃方面有一點幫助,希望大家不要像過去的我一樣,報告前、考試前才後悔莫及,最後無限的惡性循環,必須而外花更多時間才能彌補之前未完成的事情,導致每天熬夜、身心俱疲,最後每一件事情也做不好。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