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時,教務處排定課表,老師擬定每週的讀書進度,大多數的時間都由別人幫我們規劃好一切。上大學後,時間安排上更具彈性,除了固定必修之外,其他的課程都可以自己選擇,不管是選修、通識課程等,可以選擇自己更有興趣的課程,課業壓力也不再像高中那麼重,課後的時間可以參加社團活動或是打工,比起高中有更多時間可以運用。
記得高中老師常說「高中辛苦三年,大學就能玩四年」,家人也常說「高中辛苦一下,大學就好過了」,離開了充滿壓力的高三生活,剛升大一的我深信這些話,於是除了上課時間外,我將所有時間投入社團活動中,每天下課後都往桌球室跑,週末就跟著社團到處比賽,那時候常常練球到半夜才回宿舍,導致隔天上課精神不佳,課程內容有聽沒有懂,也沒有養成課後複習的習慣,期中期末才臨時抱佛腳,抱怨沒時間看書,最後全部反映在期中期末考成績上,後來我決定改變作法,調整自己在時間上的分配,減少在社團活動上花費的時間,做好學生的本分認真念書,改變現況。
我詢問班上成績優異的同學平時讀書的習慣及方法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對於時間安排上與他人差異這麼大,別人認真複習時我卻在玩樂,完成呈現在我跟同學的成績差距,於是我開始仿效同學開始使用行事曆,紀錄每日待完成的事項,規劃讀書,複習進度,學習妥善安排時間。
我常常會上網看別人分享如何使用行事曆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慢慢融合出自己喜歡的方式。我會使用不同顏色區分事情的重要性,如作業繳交時間使用藍筆;而社團活動則使用黑筆,我還會在特別重要的事情上加上螢光筆,提醒自己要特別注意,這樣就能一眼看出處理的優先順序,在某些事情的安排上我也設定截止日,並且規劃每天要完成的進度,如有延遲也會特別做記號,提醒自己要盡快將進度補上,不僅可以監控自己的執行度,也可同時評估計畫的可行性。
在養成使用行事曆後,讓我能妥善分配時間,做事情更有效率,知道每天自己該完成哪些工作,幫助我能夠專注於真正有意義的事上。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