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中開始,我就知道我是一個喜歡照著計畫去行事的人,也非常要求完美,只要沒有做好規劃,做起事來會比較沒有動力,對於做事方向也會比較迷茫,卻又因為自己的個性較為懶散,所以對我來說,時間的配置是很重要的!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我會思考: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自己做事的效率?我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內呈現我的作品,與其他人達到一樣的效果,甚至比別人更完美?
首先,我會先衡量自己的能力去安排我做每一件事的時間,例如:某一份報告我最多需要花上大約兩天完成,我會在我自己的行事曆上記錄下來「哪兩天」我必須做好我的報告,給自己一個期限去認真完成;或是準備某一考試,我會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今天到考試當天的所有日期,並寫上每天一定得完成的進度,以及總複習的時間,如此一來,能夠給自己一些壓力照著自己訂定的進度完成,避免因為懶散的性格而產生令自己不滿意的結果。從國中到現在,讀書方式和做事計畫一直都是如此,一方面因為時間有限,會大大的提升讀書效率及專心程度,另一方面,因為時間的配置,也有了其他更多的閒暇時間可以安排自己的休閒活動或是休息!
另外,要分享的是「讀書策略」,我在準備金融相關證照時認為蠻受用的,我會從題目先看起,在白紙右上角寫上類別,例如:「年度」、「刑責」、「對象」、「金錢」、「歲數」、「易搞混」、「要背」...等等小標題,將題目分類後寫上相對應的白紙上。
在初步分類完題目之後,我會看一遍這些被我分類過的題目,不僅可以增加記憶,也可以在同一個類別中看見相似的題目答案為何不同,進一步在書中找出原因。分類完題目之後當然是回到書中的內容,因為一開始做了題目分類,所以在看書本裡的內容時,會覺得比較輕鬆、更容易讀懂,更知道這張證照出題方式是如何。假如在書裡看見有其他要補充的,也會一併寫在各類別的紙上,會使得同一個類別一起背下來的記憶點也會更加深刻。
為了使當天應試的感覺更加流暢,考試前的衝刺,我會利用大約兩天的時間,將題目和自己做的筆記都背起來,也因為一開始花了一些時間分類題目,而後面背的過程顯得相當輕鬆。對我來說,我做的筆記往往比書本還來的重要,我有我自己的一套邏輯和背法,每個人都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念書方式,才能使自己事半功倍!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