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系讀到了大四,最近幾個月才開始參加系內的一些日語小導遊或是展場工讀這些會使用到口說日語的工作。接觸到長時間的外語對話,平時在學校練習的基本句型會大量的出現,但一些高階的文法出現的時候,雖然聽是聽得懂,但要能組織成句子傳達給對方的時候不一定那麼地順利。這時候換句話說的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我覺得語言能力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要把自己想表達的讓對方明白,詞句優美、詞藻華麗,那些都只是錦上添花而已。例如:如果要說明廁所的方向,就可以說在會場的什麼地方、在舞台的旁邊、甚至配合手勢表達在那個方位,雖然使用的詞彙不一樣,但結果來說都是成功的讓對方明白自己所要傳達的資訊,這就是一個成功的談話。
當然時時刻刻增加自己的詞彙量是必要的每日課題,但在實際使用方面,擅長利用換句話說的技巧才是語言學習者應該要著重練習的重點。再舉個例子,如果要跟日本人介紹台灣的夜市攤販或是小吃,但不知道應該要怎麼講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類比的方式,拿日本當地類似的東西來說明。例如路邊攤的日文不會講,就可以說日本祭典時會出來的店。這樣雖然可能不太直觀,但是意思還是會傳達的到。
平時學習文法或是單字的時候,我會非常建議一定要使用原文的字典,且寫筆記的時候,不只把要學習的單字和對應的中文寫下來,連原文的解釋最好也要寫下來。因為原文的解釋就是在把這個單字換句話說,可以順便學習不同說法但意思是相同的單字。
除了專有名詞之外,大部分的單字都可以用另外一種表現手法表達出來,學習任何語言都是一樣的。又或是要解釋一句中文的時候,就要先用比較簡單的中文思考這句話的意思,當自己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之後,在轉換成其他語言就會簡單的多。例如,要解釋人山人海時,就要先思考他的意思是很多人,這樣就算不知道對應的說法,也可以用簡單的講法讓聽者理解意思。這些練習在平常的生活中就可以做得到,先從中文思考意思,在把它轉換成簡單的日文或是其他語言。這樣慢慢的在面對外國人時,就比較能夠順利地溝通,而不會讓對話卡住,陷入尷尬的情形。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