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大學已經一年,這一年來老師不斷的讓我們去養成屬於自己的良好讀書習慣,雖然我的成績不是特別優異,但這一年來我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讀書習慣。因此想分享一下:升上大學後最明顯感受到的一點就是如果課業上有不懂的問題想找老師,老師並不是隨時都能找到的,比起有不懂的直接問老師,我更常的是和同學討論,若無法得到答案再詢問學長姐或是助教。當然也可以在課堂上一聽到不懂的就筆記下來,一下課就直接去問老師,但有些老師並不希望大家一不懂就直接問,而是希望大家先經過思考和討論,若有不懂再問,而不是總是不思考就希望直接得到答案,我也覺得這個想法是對的,比起總是直接得到答案,經過思考再得出結論的答案會讓人印象更深刻,更容易學習而不容易忘掉。
再來就是妥善分配讀書的時間,比起高中,大學的時間安排更彈性,因此可以有更多時間做自己的事,也因為有更多自己的時間,因此有時會過於沉浸在自己的興趣愛好而忽略了課業。比起「今天我要讀完這些」,我分配讀書的時間是「這個禮拜我預計的進度是這些」。
我覺得不要對自己一天的時間規劃排得太緊,太有壓力,比起排每一天的日程,我更喜歡定一個禮拜的目標,只要這個禮拜讀完這些就行,不要每天給自己滿滿的行程,如果沒達到目標還挑燈夜讀,我覺得一天讀一點,在一段時間內達到目標就可以了,輕鬆的學習會比壓力下學習更好吸收。
再來我覺得算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比起上課一直抄筆記,認真聽課更有效」。每堂課幾乎都會有重點需要筆記,一開始的我很緊張,如果是 PPT 上課,有時沒抄完就跳下一張了,所以常常老師一寫重點或是一放 PPT 我就開始拿筆狂抄,但其實在抄的時候老師在講什麼根本沒辦法認真聽,雖然筆記也重要,但是我覺得聽老師的講解重要非常多。重點整理只是內容的濃縮,老師的講解會更仔細更重要,聽懂老師講的就理解了,但如果完全沒聽,就算回家看著筆記也不懂在講什麼,因此我的方式是用手機把內容拍下來,記下老師特別要我們記下的重點就好,其他的重點整理是放學後回家的事。
還有一點就是筆記不要用太多顏色,我通常就用黑色/紅色或是藍色/紅色,如果用太多顏色筆記反而會讓筆記太花,有時一個詞有不同用法時我就想用不同顏色去寫意思,原本以為會更好理解,結果其實會讓人更混淆。以上是我的學習方式。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