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選擇重考,但我沒有,一開始抱持既來之,才安之的想法,對自己說:「歸零!重新開始吧!」選擇新的方向,訂定新的目標,走出一個新的我。
還記得大學第一學期我就選擇了一門通識課程:生涯規劃,規劃是我令我最頭痛的一門學問,更不用說要規劃未來的藍圖,除了徬徨還有焦慮,課程中的種種讓我思考了很多,特別是電影的欣賞,「十月的天空」中講述火箭與男孩追夢的故事,影片中的男孩經過一番波折與現實妥協,但男孩心中夢想的幼苗並沒有枯萎,遇到恩師後,男孩生命開始有了轉折,朝他心中所愛的夢想開花結果!另外一部「最後的演講」更是讓我審視自己的生命與靈魂,其中一段話「阻礙我們前進的磚牆,並不會無緣無故擋在我們前面。這種磚牆的存在目的,不是為了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要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有多麼想要一件東西。」,演講者 Randy Pausch 更是道出「重點不在於你要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是在於怎麼無怨無悔地過你的人生,如果你能做到,生命自會為你尋找答案,夢想自會實現。」Randy Pausch 心聲讓我明白:愛自己所選擇的。
「為什麼讀大學?」大一那時候的我並不知道,而現在的我面對大學即將畢業,我更是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讀研究所?」
大學過程中,我挺喜歡學習的,該說每個課程都賦予不同於過往國英數那般的專業名稱?還是每門課程都變得更專一艱深?抑或是可以為自己的專業去鑽研而興奮,我難以區分,但在不同的課程中,我樂於學習,去發現箇中問題並且加以思考,也漸漸的篩選出我喜好的方向,漸漸地就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大學,真的學很大,不同科系中各有其專業的課程,若對於自己的心還不是很清楚,就在不同的課程中穿梭吧!去尋找,去篩選,去問問自己:「我喜歡什麼?」、「我會什麼?」、「我想成為什麼?」我喜歡思考,我會程式設計,我想成為設計夢想的 Programmer。
我會去讀研究所,為了找到我更喜愛、更專業的方向,為了堅定我選擇的方向,為了滿足在不同環境中學習新事物的渴望,也證明自己不是井底之蛙,驗證自己也可以走到夢想的實境,我選擇繼續學習。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